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从主持人策划的角度分析《最强大脑》成功的原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0-25 共3724字
论文摘要

  《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于 2014 年 1 月 3 日正式推出的一档大型真人秀娱乐节目,它专注于传播脑科学知识和进行脑力竞技。从科学角度,探秘天才的世界,把科学带出实验室。自从开播以来收视率居高不下,在众多娱乐节目中一枝独秀。今天我们就从主持人策划的角度谈谈,《最强大脑》在主持人和嘉宾团的选择上的成功之处。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最强大脑》的主持人和豪华嘉宾团以及科学专家。《最强大脑》的主持人选用的是央视的评论员蒋昌建。也许“最佳辩手”的称号更适合他,20 年前蒋昌建在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上折桂,获“最佳辩论员”称号,一举成名。如今他年近五十,头发花白,却睿智、沉稳、儒雅、富有经验。陶晶莹、周杰伦、魏坤琳、李彦宏、李永波、梁冬组等成豪华嘉宾团。科学专家魏博士,是北大心理学专家,选手想要晋级必须通过魏博士的专业评判。

  1、 嘉宾团百花齐放,囊括各个领域里的最强

  这个节目好看的一个原因在于,节目中除了有最强大脑,还有最强嘉宾。嘉宾都是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精英,他们在自己的领域独领风骚,绝对堪称最强。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对最强大脑的看法和挑选各有见解。

  陶晶莹是台湾著名主持人,在《最强大脑》中担任评审自然轻松胜任。从节目现场的表现来看,陶晶莹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主持界的最强大脑,她的点评以温情感性居多,与主持人蒋昌建的配合也比较默契,一呼一应,为节目增色不少。李永波是中国羽毛球队的金牌教练,在《最强大脑》中,李永波的任务是寻找脑力界的冠军丹,并带着中国战队与其他国家的脑力精英们一较高下。为此他通常以一名领队的专业眼光挑选自己的队员,选手的心理素质是否过硬,有没有一颗冠军的心,在他看来都很关键。梁冬被誉为传奇人物,他当过主持人,精通国学,钻研中医。在节目中,梁冬从文科生、科学盲的角度为普通观众扫盲。

  他说: “科学有刻度,更重要的是,关键时刻温度可以融化一切。”梁冬的出现让节目多了一份人文价值。

  2、 主持人惜字如金,控场能力很强

  “主持人在娱乐节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在策划中要给以充分的重视。据《康熙来了》的制片人詹仁雄介绍,其幕后制作团队有8 个人,团队会设计出 10 个左右能激发全场的‘笑料点’给主持人,但通常真正执行的不到一半。”

  所以在场上完全要看主持人的即兴发挥能力,控制能力。在《最强大脑》中,蒋昌建给观众的印象是温文尔雅,他惜字如金,但是每一句话都说得恰到好处,有分量,不冗繁。盲女艾晓娃挑战成功的那期节目中,节目的最后蒋昌建说了一段话: “人们常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世界是美丽的,回答就一条,因为我们的眼睛是清澈的,但是如果你有一个纯净的心灵,你看到的世界何尝不是同样精彩呢。”主持人把这段精辟地总结作为节目的结束语,虽然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很多时候蒋昌建把话语权交给了其他嘉宾,看似主动权没有掌握在他的手中。其实任何时候蒋昌建都是整个节目的掌控者。他在节目中更多的时候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不动声色地控制着全场的节奏和气氛。比如从这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转化,缓和因为嘉宾意见不一致而引起的冲突,把握节目的进度和节奏,他都游刃有余,操控自如。

  3、 情绪上的吻合,语言风格与栏目相吻合

  主持人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人,由于个体的差异,后天生活、教育环境的不同,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主持人。蒋昌建在生活中给人的感觉是深沉儒雅。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的情绪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影响。主持人的情绪也必须跟场上的气氛相吻合。当选手郑才千挑战“魔方墙找茬”,在 24450个魔方墙中成功寻找到唯一不同的小格子时。场上顿时掌声沸腾,蒋昌建激动地跳起来,扔掉了手中的小卡片,跑上前与选手热烈地拥抱。大声喊着: “太棒了,太棒了,这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如此激动人心的时候,主持人蒋昌建抛开了自己原本在节目中儒雅的形象,与选手同样激动兴奋。这时候观众看到的是主持人的真性情的流露,主持人的情感此时已经和节目融为一体了。对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要求机智、幽默。

  蒋昌建是辩手出身,学识渊博,语言功力了得。选手王峰挑战“多信息匹配”这一项目时,由于比赛规则复杂,主持人需要用通俗的语言为观众解释出来。于是蒋昌建巧妙地打了一个比方: “实际上用一个通俗的话说这个挑战项目,一个是唐伯虎点秋香,一个是是英雄救美。”主持人幽默机智的语言风格与这场真人秀娱乐节目恰好吻合。

  4、 用科学精神说服观众

  魏博士说,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他为贾立平水下盲拧魔方打出了10 分的难度分,遭到了很多观众的质疑,盲拧魔方的达人不在少数,难道就多了个水下憋气就拿到 10 分的满分吗? 魏博士以科学的标准做出解释,“他呈现了一种完美的综合脑力,包含了运算速度、记忆长度以及极端情况下的手运动协调能力、心理抗压能力。水的浮力和阻力会干扰选手的判断,手上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出错都会导致失败。所以获得高分是很正常的。”在中国选手王峰对阵德国选手鲍里斯的点数秒杀大战中,第一轮双方打成平手,第二轮考察选手的记忆速度。鲍里斯的记忆比王峰快了五秒,但因鲍里斯有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失掉了比赛。魏博士首先肯定鲍里斯今天的表现得非常棒,他是一名从事神经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平时工作非常忙,从这方面说他的确非常厉害。魏博士解释了鲍里斯今天为什么会出错: “其实这是我们认知心理一个经典的矛盾,就是速度和准确率之间的矛盾,速度快了,准确率自然会下降。所以,今天他完成的速度非常快,但是牺牲了自己的准确度。”嘉宾们在观看的比赛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大脑来验证奇迹,不断发出质疑的信号,向科学求证。德国次方大师吕迪格在与周炜的比赛中出现了一点小失误。周杰伦大胆质疑: “我有一个很小的疑问,刚才(93 的 17次方) 运算结果中有一个数字(倒数第三位) 错了,可是最后两位为什么还是正确的?”吕迪格回答: “我的心算过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记忆,一部分是运算。我把记住的数字合并在一起,同时对他们进行运算。在这里我的记忆出了错,好像拉开了一个错误的抽屉。”

  5、 人文价值的体现

  《最强大脑》驾驭了科学题材,又不失人文关怀。可以说,这种差异化创新开辟了中国电视真人秀的新思路。曾被诊断为“中度智力低下”的22 岁农村青年周玮在节目中仅用 1 分多钟破解了16 位数字开 14 次方的难题,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这期节目感动了无数观众,主持人和嘉宾功不可没,是他们把这种温情传递给大众的。节目的开场,主持人对周炜说能不能给现场的观众打个招呼,由于周炜的语言能力有限,所以只是向大家微笑。主持人善解人意,替周炜说“他用微笑跟大家打招呼了,你们好”。虽然只是一个微小的举动,足以透出人文关怀的光芒。整场比赛牵动了所有人的心,最终周炜成功晋级,主持人邀请了周炜的妈妈上台,这时候全场的气氛被推向了高潮。

  陶晶莹说: “能够伸出一只援手,或许周炜的命运就是不一样。或许我们没有那么强的大脑,但是,我们可以有很强的热血和心脏,来保护这些需要保护的人。梁冬几次哽咽对周炜的母亲说: “这么多年来,你一直看着他成长,不管你的孩子被别人怎样嘲笑,但是我觉得这就是母亲的伟大。”在这期节目中转变最大的是魏博士。他从一个冷面判官转变成一个温情评委。他激动地说: “平时我可以给出一个冷冰冰的科学评估,但是今天我用科学为一个人来证明,告诉他,他就是天才。”也就是从这期节目开始,魏博士的评语不仅仅以科学尺度为标准,更是多了一份感性的温情,改走温情路线。

  《最强大脑》里有一期节目令许多观众印象深刻,“中国少年李云龙对阵意大利少年安德烈”。当蒋昌建说祝贺安德烈刚才摆的顺序是正确的时候,中国队选手李云龙抱头痛哭。主持人走上选首席俯身安慰李云龙,他一直紧紧地抱住李云龙,多么温馨感人的场面啊。就在这时峰回路转,李云龙以为自己失误了,然而在科学助理的验证下,他的记忆顺序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李云龙的记忆时间比安德烈更短,李云龙最终赢得了比赛。

  蒋昌建问安德烈: “按道理李云龙可能出错,你的情绪应该比较平静,为什么你这么激动?”(这时候安德烈也激动地哭了) 安德烈说: “我刚才担心他,因为他看起来很难过,我过去拥抱了他。”蒋昌建: “这就是孩子的世界,输赢已经不重要了。”蒋昌建一直以长辈的身份安慰支持着他。场上的嘉宾也纷纷鼓励李云龙不要难过,这个画面无疑是最美的,虽然场面上有些混乱,却是真实不可复制的,因为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6、 总结

  一个娱乐节目让科学成为流行,我们不得不感叹它的科普作用和影响力如此之大。在节目里,我们看到了超强的脑力竞技,我们听到了魏博士精湛的科学解释,这些都让观众感兴趣,但真正震撼我们的是节目所体现出来的人文价值。它不是去机械地展示人脑特殊的功能,而是展示普通人靠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是对人本价值的尊重。主持人和嘉宾的个性鲜明,配合得张弛有度,在节目中穿针引线,推波助澜。

  可以说如果没有主持人和嘉宾的精彩表现,节目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知常,孔德明. 从电视叙事看电视节目的策划[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陈振,田方.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M].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当学中. 电视当然可以让科学流行[J]. 中国广播影视(下半期) ,2014(3) .
  [4]彭侃. 真人秀的“乌托邦”时代[J]. 中国广播影视(下半期) ,2014(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