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爸爸去哪儿》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原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0-08 共3451字
论文摘要

  《爸爸去哪儿》这样一档亲子形式的真人秀节目颠覆了以往的综艺形态,一经播出便赢得了超高的人气,权威调查CSM46 显示首期收视率即获得 1.423,第二期迅速涨到 2.588,新近播出的第七期收视再创高峰,以全国网收视率 2.69,份额 17.37%,中心城市网 4.96,收视份额 20.22%的表现,不断刷新自己的收视记录,遥遥领先于其他综艺节目。除了“无心插柳”的巧合因素外,其背后的深层必然因素值得探讨,具有一定的样本价值。

  一、受众对选秀节目的疲劳和亲子题材的接受度广

  从 2005 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热播开始,音乐真人选秀节目一直处于各大电视台追捧的重点,2013年夏天在《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快乐男声》、《中国最强音》等 13档同质化的节目一起出现在电视上时,观众感受到的是审美疲劳和对此类节目缺乏新意的厌倦。在这时《爸爸去哪儿》横空出世,打破了选秀节目独占鳌头的局面,突破了传统综艺节目的窠臼,将室内综艺升级为野外综艺,将竞争惨烈的比赛变成突出节目的记录性而忽略综艺性的真人秀。父子或父女搭档真实、温馨的小清新情调,唤起了观众内心最温柔的情感。以最朴素纯净的亲子关系作为题材,本身就有极强的共鸣性,对于每个家庭的接受性都是零门槛,观众在观赏节目的同时,能从不同类型的“爸爸小孩”组合中找到共鸣。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不止涉及智力和体格方面,也体现在情感和性情方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儿童时期是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父亲对男孩和女孩的性别角色形成都同样重要,好的父子关系会有足够的影响力来对抗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父亲的冷漠与疏远,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然而在中国社会的很多家庭,受儒家文化影响,其家庭伦理与家庭责任格局,一般都是“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以及“严父慈母”式亲子关系。即使进入当代社会,这种家庭关系的路径依赖较为明显,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是普遍现象,母亲往往在家庭教育占绝对主导地位,孩子极其缺乏与父亲的交流和沟通。

  而《爸爸去哪儿》中 5 位明星爸爸也都是事业型和主外型的,对家庭事务都比较陌生,符合大众家庭的分工,而节目特意安排由爸爸带着孩子单独生活 72 小时的情节就让大家眼前一亮,也让观众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父亲,或者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同时也能从明星爸爸们与孩子相处互动中借鉴些许经验。

  二、引进韩国的版权和本土化创新

  相比于我国内地的综艺节目,韩国的综艺无论在明星参与度上,还是在节目构思和设置上,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一方面用明星吸引观众、创造欢笑,另一方面以教育和公益感化观众、创造感动。娱乐性与人文性交融形成了韩国娱乐节目的独特风格。《爸爸去哪儿》的节目版权和模式是从韩国MBC 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引进,此节目在韩国一经推出,便夺得该时段收视率冠军,有了国外成功的经验,也是引进节目的条件之一。从受众群的角度看,中韩文化差异性较小, 复制韩国的节目不会水土不服,明星爸爸和可爱宝宝的组合有十足卖点,在中国有足够的受众基础。从节目制作的角度,韩国节目制作模式成熟,引进韩国团队的制作经验,解决了节目制作的硬件问题。

  从近两年的内地综艺实践来看,引进国外节目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于本土化创新,是赢得本地受众的重要手段。中国的社会环境在向快节奏发展,观众往往喜欢直接而简单的视觉享受。考虑到韩国版《爸爸去哪儿》受韩剧影响内容拖沓,但缓慢的节奏不适合更喜欢“快餐文化”的中国观众收看习惯,于是湖南卫视省去原版冗杂的环节,通过更多环节的设置,加快了节目的节奏,让人耳目一新,迎合了本土受众心理和情感认同,使得节目取得了最佳收视效果。另一方面韩国的节目综艺性比较强,强调的是搞笑和气氛,而中国版《爸爸去哪儿》的导演谢涤葵和他的团队一向擅长拍摄纪录片,所以在中国版中加入了纪录片的气质,更为真实的还原了 5对明星家庭的生活。

  三、户外综艺节目的形式

  传统的综艺节目是在摄影棚内的谈话节目或者游戏节目,而如今的流行趋势是将摄影棚搬到户外,走出电视台,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拍摄,充分反映了人与空间的流动性及相互关系,给观众营造一种没有编导、没有演员、没有剧情的真实感觉,满足观众多层次的视觉享受和心理的认同感。

  然而相比于摄影棚的录制,户外综艺的不可控因素和制约较多,对画面的要求、情绪的把控、后期的剪辑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摄制组配备大量的摄影、收音器材,还有众多的工作人员和充足的后勤设施,前期就要投入高昂的制作费用。另外明星嘉宾的配合程度也是难题,野外综艺邀请明星走到户外接受任务的挑战,要考验明星的野外生存能力以及随机事件的临场表现,势必要付出更多精力。韩国的明星众多,而电视台却只有三家,竞争激烈,明星们为了获得更多出镜率,在参与电视台的节目时都会全力配合摄制组,而我国的星级卫视有几十家,明星们不用担心与其中一家电视台关系僵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节目的热情和配合度都不如韩国的明星。因此在韩国流行了数年之后,户外综艺都没有大范围在我国兴起。

  有了《变形记》的成功经验,以及在湖南卫视强大的制作团队和财力物力的支持下,《爸爸去哪儿》节目组突破了传统的难题,顺利将摄影棚搬到户外,经过精心的挑选,将全国范围内形态各异的景观作为拍摄地点,节目内容也不只是停留在游山玩水的浅层阶段,而是从头到尾贯穿了制作组策划的挑战任务,不仅能在游戏中体现各位明星的个性特点,还能展现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更容易使受众产生心灵上的触动,也具有一定的感化教育意义。所以《爸爸去哪儿》的户外形式一出现,国内就掀起了户外综艺的热潮,成为其他卫视争先效仿的目标。

  四、湖南电视台作依托平台以及强大的制作团队和执行能力

  湖南卫视一直以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为目标,秉承“快乐中国”的核心理念,不断推出符合大众收视习惯的节目,例如《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我是歌手》等获得巨大反响的综艺节目,以突出娱乐、时尚和年轻为特点,娱乐化程度高,在观众心目中牢固树立起年轻时尚的娱乐频道形象,收视率在 35 岁以下人群中排名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强势媒体。

  另外,一档好的节目离不开优质的制作团队,《爸爸去哪儿》的主创团队,是由曾经成功策划《变形记》的导演谢涤葵执导,由《我是歌手》的制作人洪涛担任监制,其他主创人员也都是在湖南卫视经过多年历练的,整个团队从 1999 年开始磨合,至今已近 15 年。

  与韩国制作方的配备一致,《爸爸去哪儿》共有 40 多个机位,其中活动机位 20 多个。每间屋内的固定机位需要有两人轮流把守,工作人员为了保证及时更换新的录像带甚至整晚不睡。为了拍摄 5 对明星家庭,现场的工作人员却有 100多人。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分组全程跟踪拍摄,注重抓细节,编剧和摄像师紧跟明星父子,摄像师负责记录影像,编剧则记录拍摄内容,方便后期剪辑,一期 90 分钟的节目需要近1000 个小时的素材进行剪辑。

  节目中的另一特色是与音画相配的后期字幕,幽默诙谐,不仅解释了一些因过度跳跃而难理解的剧情,对内容起补充和提示作用,还提炼出隐藏的笑料,使看似普通的画面更具亮点。在后期剪辑方面,抛弃掉传统的贴罐头笑声的方法,采取素人观看实况声录制,连节目中加入的笑声都是当时真实的反应。这一创新方法,让节目组更加贴近了观众的心声。

  五、温馨且真实

  观众眼中的演员、歌手或模特,是在镁光灯下光鲜亮丽的明星,跟老百姓遥不可及,人们也只能通过在综艺上明星们宣传作品以及访谈节目来了解明星的生平以及其一点点的性格。而《爸爸去哪儿》把明星的身份又还原成普通人,也有为人父母的喜怒哀乐,形象的亲切化、立体化使节目更加大众化。

  真实是节目的灵魂,做电视节目的本质和最高境界,就是要打动观众,但现在很多大型节目包括音乐选秀都已经变成了秀,很难再感动观众。与此前成人在舞台上的真人秀节目相比,孩子的自然纯真契合了节目的真实,而不是作秀。

  72 小时里五个明星爸爸与他们子女在乡村里的真实记录,与诸多电视元素的有机结合,造就了《爸爸去哪儿》独特的吸引力。在第一期节目中,观众跟随镜头可以走进明星的家,不仅可以看到他们的住所,还看到了他们起床时的蓬头垢面的样子和与孩子相处时的朴实自然,富于生活气息,全方位的展示了明星家庭,极大的满足受众对明星的好奇心。在如今大众文化占领文化市场的趋势下,综艺节目只有不断地放低姿态、贴近大众,才能够获得更加长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魏薇.用娱乐创造欢笑与感动——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初探[J].中国电视,2006(9).
  [2] 符建湘.湖南卫视“快乐中国”的理念[J].新闻爱好者,2011(12).
  [3] 戴志敏 . 父亲在子女教育中角色不当的研究 [D] 湖南师范大学,2012.
  [4] 郑稳稳.用悬念和细节打造强势吸引力[J].声屏世界,2007(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