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舌尖上的中国》对《人类星球》的模仿(2)

时间:2016-10-20 来源:未知 作者:原来是喵 本文字数:6070字
  (三)叙事方式的标准化
  
  考察两部作品在叙述方面的一致性(标准化),就包括以下方面,1、高频度转换的时空场景及人物,呈现出叙事的地域、时间、人物差异 ;2、故事的标准化表达。
  
  《人类星球》第一集与《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之对比 :
  
  1、高频度转换的时空、场景及人物,以此呈现出叙事的时间、地域、人物差异
  
  “陌生化”是现代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的一种戏剧理论,它要求“必须使观众惊异,而这就是要依靠对熟悉的事物加以陌生化的技巧”.②陌生化理论应用在以上两部纪录片的叙事上,就是通过高频度转换的时空、场景及人物呈现出叙事的时间、地域、人物差异,也就是通过上述元素在排列组合方式上的穿插、跳跃、过渡,对时、空、人、景等元素进行多层多维表现,并围绕主题调动材料进行讲述,这种叙事的直接效果增加了文本的张力和维度。
  
  以空间场域的转换和其陌生化处理为例,可以看到这种标准的运用状况(见表1)。这两部纪录片都是通过地域的变换而不断呈现同一主题下的陌生场景与风物,给观众以巨大的视觉、听觉差异。在空间场域的不断转换中,故事主角和时间(寒暑四季)也不断发生变化,产生同一主题下的多个主人公,这种转换与陌生化处理不但增加了熟悉事物的“似曾相识”感,也使得不熟悉的事物更为“变化莫测”,乃至于产生“视觉奇观”与差异性审美。
  
  2、故事的标准化表达
  
  霍尔(Stuart Hall)认为:“现实事件在变为可传播的事件之前,必须要变成一个故事”,“借用故事的悬念、冲突、情节等元素,使叙述的内容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故事化叙述的魅力在于悬念的设置与情节的推进。”③故事化叙述具体表现为所有故事的讲述都是主人公和故事先出现,然后在叙事的过程中穿插背景介绍。“这充分体现了编导在叙事过程中语言的国际化风格,央视副台长罗明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是主动向国际化影像叙事标准化靠近的一次”.④
  
  以故事化表达审视这两部作品,就会发现这两者在故事主角出场时间上的一致性及悬念设置上的一致性。
  
  (1)故事主角出场时间的一致性
  
  故事化叙述最为关键的是要“抓眼球”,“在节目一开始,一个故事的主角必须在最初的30秒抓人眼球,它可能是一个事件正在发生,也可能是一个人正在赶往某地,在经历一个阶段后,会抛出一个问题或一个神秘事件,制造一些麻烦,最后留给结尾一个悬念。⑤
  
  在”海洋“讲述的7个小故事中,在前30秒出现故事主角的有4个,在40秒内出现主角的2个。仅有的例外是故事4中,主角出现时间在1'28'‘时。”自然的馈赠“中主角出场时间 :在前30秒出现的也有4个,在40秒内出现主角的2个,一个例外是故事5中,主角出现时间在3'34'’时(见表1:小故事中主角出现时间)。对比发现,故事主角除了出现时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并且伴随着主角的出现,也都会出现一个情节发展的高潮。
  
  (2)悬念设置的标准化
  
  故事化叙述的另一个关键是设置悬念,”海洋“最常用的悬念有 :事物的新奇性、时间的紧迫性、任务(目的)的艰巨性、事情成败的不确定性。即事物新奇、时间紧、任务重而成败未知,这种悬念设置既是影视剧常用的设置手法,更是故事化表达中的常用方法。
  
  如在”海洋“故事1中:哈维尔与安吉尔在搜寻一种奇怪的生物(奇异性),它们攀附在巨浪拍打的礁石上,就在这悬崖的底部,他们的目标只有在退潮会露出水面(时间紧)。这是鹅颈藤壶,它们是一种重金悬赏的美味佳肴,但是要采集到可不那么容易,每年大约有5名采集者为之送命(任务艰巨)。
  
  又如在故事2中 :”危险也逐步升级,本杰明正在受训成为一名叉鱼手,他也知道自己所学的全部本事随时都有可能面临考验。“(事情不确定性极大)
  
  在”自然的馈赠“中,最常用的悬念也是事物的新奇性、时间的紧迫性、任务(目的)的艰巨性、事情成败的不确定性。
  
  如故事1中 :”卓玛和妈妈正在寻找一种精灵般的食物“(神奇性)。
  
  故事2中 :”阿亮家的大头甜笋砍下来已经快2个小时了,这时候笋达到呼吸作用的高峰,4个小时后这两筐大头甜笋都会软化腐烂。阿亮全家手下的速度都加快了“(时间紧)。
  
  故事5中 :”要知道现在脚下已经不是陆地而是冰面,赶车的人最害怕遇上没有封冻的裂缝,人和马一旦踏上,落水甚至丢掉性命都是有可能的“(制造悬疑气氛)。”一场依靠经验的赌博,要持续数个小时“、”但是定位不准,坏运气也像传染病,蔓延好几天。没有人讲话,焦虑与紧张弥漫在冰面上“(渲染事件后果,增强成败的不确定性)。
  
  当然,除上述的一致性外,两部片子在悬念设置上仅有的差异表现在前者有”任务(目的)艰巨性“的故事内容,而后者却几乎没有。相对于在巨浪拍打的礁石上采集美食和用鱼叉捕捉抹香鲸等,《舌尖上的中国》显然缺少《人类星球》所讲述故事的极度刺激与巨大冒险特质,当然这是由纪录片题材不同所决定的。
  
  (四)拍摄及剪辑的标准化
  
  选用高清摄像机和可更换镜头的大画幅数字摄影机,采用微距摄影,并综合运用航拍、水下摄像、逐格拍摄、高速摄影、延时摄影等多种技法,多使用移动镜头、两极镜头或者动漫镜头,以及通过大背景、大特写交代环境 ;在拍摄角度上多用仰视拍摄法。这些都成为二者在拍摄上的共性。
  
  ”海洋“多使用快镜头、动镜头,以快节奏、大时空场景展开情节与故事。以镜头剪辑率为例,该片全长约48分钟(去掉片头、片尾),共选用镜头1140个,平均每个镜头时长2.54秒,与平均每个镜头3秒的快切剪辑相比,其镜头剪辑率更高。”自然的馈赠“在镜头组接方式上与”海洋“相似,但是对大场景及特写镜头使用更为频繁,并同样使用快节奏、高频率的剪辑方式。该片长度也是48分钟(去掉片头、片尾),但是使用镜头数量达到1200多个,平均每个镜头时长2.61秒。与《人类星球》的镜头剪辑率相近。
  
  需要指出的是 :以上两部纪录片也表现出差异性,尽管这种差异性在其突出的共同性之下显得不那么明显。例如,”海洋“直奔主题,对故事中主角与外部环境、人物关系交代相对简单或者一笔带过 ;而《舌尖上的中国》则用更多笔墨以凸显情景,凸显人与人、人与家庭的亲情关系,这自然是受到主流意识形态与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所采取的标准化生产方式是从故事主人公内在特质的选择、节目形式、叙述方式、拍摄及剪辑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其最大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它为国产纪录片如何进行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样式和一个成功样本。
  
  二、《舌尖上的中国》标准化生产成功的启示
  
  《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验证了纪录片标准化生产的可行性及如何具体操作等问题,同时也使得标准化生产成为纪录片创作可资借鉴的模式。
  
  (一)纪录片标准化生产与纪录片的质量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标准化生产同样可以产生精品
  
  关于纪录片的标准化生产问题,长期以来存在很大争议。反对者认为 :”纪录片作品渗入了概念化意识,事件或人物被纳入一个固定模式的叙述文本。这决定了纪录片久而久之必然采取以模式化编码叙事来呈现事实的方式,即落入类型化、标准化、程式化生产方式的窠臼。“⑥以上批评有其合理的地方,但笔者认为标准化生产模式与纪录片的质量之间不存在必然因果对应关系,而是更多体现着创作者个人的审美旨趣、知识经验,通过标准化生产方法所产出的作品,不但深受创作者个体风格影响,更受创作者个体素质影响,使用得当,完全可以创作出个性风格各异的成功作品。
  
  (二)标准化生产有助于实现纪录片的市场化,推动纪录片的繁荣
  
  纪录片的标准化生产意味着有了一个可以借用的”模板“,使得纪录片可以流水线式生产和程序化操作。最为关键的是,它使纪录片制作时间大大缩短,例如,大型纪录片的制作时间需要2-3年,而为了适应常态化播出需要,通过标准化模式进行生产,其制作时间已经缩减到8个月。生产时间的缩短,意味着纪录片可以在数量上满足越来越多的需求,进而推动纪录片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市场化不仅可以使纪录片日常化,而且可以培养越来越多的、越来越高层次的纪录片观众“.⑦而市场化将最终推动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因此,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之间是一种渐进式的推动关系。
  
  (三)标准化生产并非唯一的生产模式
  
  尽管《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标志着标准化生产模式的成功,但是,这”并不说明纪录片只有一种制作模式。事实上,纪录片并不仅仅是产业,也是文化传播与美学创造的重要媒介形态。因此,纪录片制作模式也必然千姿百态,各具特色“.⑧标准化生产模式与其他生产方式之间不是一种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各种生产方式各具特色,才使得纪录片这种艺术形态多姿多彩。
  
  注释 :
  ①《中国纪录片向”四化“迈进》【N】。《中国文化报》2012,10(11):6.
  ②黄钦、王文春 :《陌生化 :三级符号所指链的建构》【J】。《现代视听》2012(10)。
  ③武新宏 :《〈活力中国〉:当下中国人的精神实录--纪录频道首批播映现实题材纪录片评析》【J】。《现代传播》2012(6)。
  ④漆亚林:《电视纪录片传播范式的转换--〈舌尖上的中国〉研究进路综述》【J】。《中国电视·纪录》2013(03)。
  ⑤《舌尖上的中国大获成功导演陈晓卿讲述幕后故事》【EB/OL】。http://www.ehinabug.netzhz 2012-05/ 23129PZ.html.
  ⑥王惟红:《对纪录片栏目故事化现象的透视和反思》【J】。《中国电视》2008(06)。
  ⑦何苏六 :《直面市场 :中国纪录片当前情况描述》【J】。《现代传播》2002(01):63-66.
  ⑧张同道、刘兰:《2012年中国纪录片作品研究报告》【J】。《南方电视学刊》2013(03)。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