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投资论文

基于国际经验的绿色债券市场研究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24 共656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国际经验下我国绿色债券发展探析
【第一章】 基于国际经验的绿色债券市场研究导论
【第二章】绿色债券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及案例研究
【第四章】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结论/参考文献】国内绿色债券建设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社会背景
  
  近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影响到经济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自然资源储量减少和传统能源耗竭的问题不断凸显,人们不得不积极寻求新的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从1987 年联合国布伦特兰委员会(Brundtland Commission)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至今,可持续的概念以及对经济发展的环境效益的关注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988 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全面科学的评估全球范围内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经济、科学和社会信息。迫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压力和极端贫困等社会不安定因素造成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倾向,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应地,金融问题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社会内涵,金融机构投融资行为对环境的间接影响逐渐被纳入审核评估。2003 年 6 月,十家全球性金融机构在美国华盛顿发布了指导商业性银行和投资银行投资项目的“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s)。接受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需要在其投资项目选择上加入对企业环境与社会责任的评估。企业金融效率评估中也更多的加入环境、社会等非经济因素的考量,绿色金融正是顺应这一形势而出现的新概念。绿色金融包括绿色银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其中绿色信贷和清洁发展机制发展基金在国内得到了相对充分的发展。
  
  从中国来看,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大,急需要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政府于 2015 年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提高供给质量,增强供给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016 年 3 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尤其强调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报告中指出“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内容中明确了森林覆盖率和优良空气天数的目标,并且对单位 GDP 的水耗、能耗和碳排放降低比例都做出了明确要求。报告中还强调了: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在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的过程中要将绿色制造列为重大工程,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在强化农业和推广科技创新过程中要创建绿色的粮食生产模式,对传统制造业要寻求绿色改造方式,并且要扩大绿色标准的行业覆盖范围。
  
  在我国,除了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和频发的自然灾害,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传统能源需求量巨大、新能源应用普及率低等问题都亟待解决。来自国际社会和普通民众的环境诉求推动着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投融资领域。另一方面,国际金融机构成功发行绿色债券对国内的金融机构形成正面的示范效应;国内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产业不断上马催生了大量的资金需求,拉动着国内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深化。根据 2014 年 11 月在北京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要在 2030 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届时一次能源消费中的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要提高到 20%左右。近两年,在低碳经济基础上发展的绿色金融理念正在引起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看,2008 年的次贷危机将过度金融创新的隐患集中暴露在投资者面前。投资者们在危机过后更加关注投资标的的实际内涵,而不再迷恋于复杂不可捉摸的金融衍生品。绿色金融顺应了全球范围对于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的关注度,又迎合了一些亟待释放的投资需求。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越来越认识到金融机构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的经济部门。2016 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作为服务性行业,金融业产生的直接的环境或生态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但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业可以通过不同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设计来影响和改变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
  
  1.1.2 研究的政策背景
  
  自从国际社会第一次提出关注经济发展的环境效应以来,中国在这条道路上进行了持续有益的探索。按照发展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词,可以将之做出如下归纳:
  
  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 世纪议程》,中国在大会上做出了积极响应。同年发布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是我国为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迈出的第一步。1994 年国务院通过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作为指导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1996 年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国人大被明确提出。1997、2002 和 2012 年,中国政府分别三次编写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报告,向国际社会汇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努力与成效、挑战与差距,并明确未来要继续坚持和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
  
  循环经济:1992 年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列出了循环经济的雏形“清洁生产”.中国的循环经济之路随着《促进中国的清洁生产》项目而开启。2005年 6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7月份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循环经济在这一年进入了试点实践阶段。同时,《企业所得税法》中明确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项目给予税收优惠。2006 年,“十一五”规划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发展进程。2007年,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进一步拓展了试点行业和范围。
  
  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在 2003 年提出。2008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推行低碳经济确定为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2010 年,国家发改委确定开展低碳产业试点工作。2011 年国务院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提出要树立低碳发展理念,将低碳行动落实到用能重点企业,推广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在低碳经济的实践过程中,低碳的概念更多以“节能减排”这一更具可操作性的名词来代表,且经常交互使用。
  
  从 2015 年开始,我们又迈进了全新的绿色发展阶段。绿色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延续和深化,是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概念的更新更全面的总结,也是顺应国际环境保护进程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大势所趋。虽然这些概念的具体内涵不尽相同,如今它们也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归根结底,它们就像同一棵绿色的大榕树上开出的枝枝杈杈,这些枝杈长到一定阶段又在土地上扎下自己的根,有了自己的一片区域,同时也吸取着来自主干的养分。它们既是一棵树,又是一片森林。
  
  1.1.3 研究意义
  
  绿色债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金融市场。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CBI 的统计,全球绿色债券的发行量从 2013 年的 106 亿上升到 2014 年的 370 亿美元,2008-2015 年短短的不到八年时间里,其发行量已经翻了三番。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仍然非常不充分。2015 年 4 月份,第三代环保主义组织(E3G)和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RCCEF)组织了中国气候融资高层论坛并联合成立了中国绿色投融资对话平台。会议闭门讨论了将绿色债券引进中国所需的必要条件和政策要求,建成绿色债券市场的障碍、作用、潜力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等问题。由此可见,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相应的理论研究来指导具体的实践操作。
  
  从宏观上看,从金融的角度研究绿色债券市场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绿色金融相关问题的研究,从而有助于尽快建成更全面的绿色金融体系。从微观上,本文对于绿色债券出现和发展过程的梳理将有助于加深金融市场参与者对这一新兴市场的了解,对于国内绿色债券的发行、债券市场的建立、开拓新的投资渠道、激活私人投资的热情、为养老基金提供新的高质量的投资机会等都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债券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和安全的投资形式,更容易被一般投资者接受和认可。绿色债券迎合了社会大众对于环境问题和自身健康问题的关切,自身具有更大的吸引力。20 世纪,欧美政府曾经通过发行铁路债券、战争债券等专门债券,集合分散的私人投资,实现了集体性项目的建设和运作,达到了多方共赢的目的。
  
  绿色债券作为顺应 21 世纪的形势出现的新型专门债券,自身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如能善加利用,将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兼顾经济与环境效益,在此基础上增进总的社会福利,真正实现全体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绿色债券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White(1996)最早提出“环境金融”的概念。他认为环境金融就是在金融决策的过程中加入对环境问题影响的考虑,并主要包含三个步骤。首先是通过环保审计、生态平衡分析、技术预测等方式确定风险来源和能够创造价值的机会,然后运用价值评估、成本-收益分析、全成本核算等方法将资源分配货币化,进而寻求能够增加价值或者规避风险的办法,最后基于对成本、收益、不确定性的全面分析来作出决策。可以看出,White 的定义仍然将金融决策作为关注的焦点,强调在其中加入对环境的考虑。而绿色金融则是将解决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主要关注点,研究怎样发展和创新金融市场来解决环境、气候问题。EricCowan (1999)对环境金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其可能的融资发展途径。Marcel Jeucken(2001)研究了可持续金融在银行业中的发展。他指出银行业由于自身产生的直接环境影响极小,所以在其业务开展中较少考虑环境因素。
  
  据他测算,截止到当时,全欧洲只有 15%的银行在国际气候变化相关的金融创新中有所行动。Paul Thompson 和 Christopher J. Cowton(2004)指出银行的贷款业务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对于环境问题关注度的影响。政策层面和来自消费者的环境信息需求,会反馈到企业的运营上,进而与银行信贷产生关系。他实证研究了银行信贷与对环境信息的需求之间的关系。
  
  2007 年 Nicholas Stern 受英国政府委托对与气候相关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开创了气候经济学这门分支,他也因之被称为“气候经济学”之父。气候经济学的创立进一步推动了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环境问题与经济相互关系的研究。DavidWood 和 Katie Grace(2011)认为绿色债券领域的增长将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发行者承接绿色项目的能力、发行规模、利益相关者对制定衡量标准的参与程度以及投资者对债券的金融性需求和可持续性预期。Christopher Kaminker 和 FionaStewart(2012)指出 OECD 国家低利率和低经济增长率的环境迫使机构投资者日益寻求与传统资产关联度小同时又能提供稳定收益的投资产品。清洁能源投资很符合他们的需求,于是机构投资者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和专业经验积极推动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清洁能源投资。他们的行动应当受到鼓励,更应当受到谨慎监管和小心推广。第三代环境保护主义组织(E3G)的 Amin 等(2014)分析了中国低碳金融的发展道路,提到绿色债券市场的建设将会对筹集气候资金产生正面影响,而且银行在绿色债券市场的建设阶段可以扮演重要角色。Sean Kidney(2015)指出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支持性政策领先于其他国家,其中已经进入官方审批阶段的政策包括对绿色贷款不纳入存贷比分子的计算范围、适用 75%的优惠风险权重和资本监管要求、允许金融机构相关绿色信贷资产税前计提拨备;投资于绿色债券的银行享受优惠资本风险比率,其关于绿色债券的风险资产可以向下调整 50%.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绿色金融相关概念的研究出现于上个世纪,兴盛于最近几年。1995年,“绿色金融”的提法第一次见诸学术期刊。李树(2002)在分析中国应对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办法时指出,中国经济要实行绿色化战略,其中就包括了绿色金融战略。他在文中简单指出绿色金融战略就是要充分发挥金融引导社会资源的作用,拉动和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其他很多文章都对这一概念有所涉及或做专门论述。基于 CNKI 的检索结果,下图从定量的角度揭示了近二十年绿色金融相关领域的研究热度,如果以“关键词中包含绿色金融”作为一个评判标准,近几年这一领域的发文数量几乎呈现出指数型增长趋势。
  
  关于绿色金融尤其是债券的比较有深度的论述兴盛于近几年。邓宇(2012)创造性的提出了碳国债的概念,结合国际碳债券市场的发展探讨了我国碳债券市场的发行设计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屠行程(201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绿色金融尤其是绿色信贷的发展。文中对比了绿色信贷与传统信贷,国内绿色信贷与国外绿色信贷,结合案例法和相关法规、实践等对绿色贷款的发展进行了梳理。
  
  冯梦如(2014)研究了养老基金投资中绿色资产的投资选择和投资组合。作者将绿色投资主要资产类型划分为股权类绿色投资、绿色债券、私募股权绿色投资和绿色基础设施投资三大类,并简要描述了世界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除了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外,政府和学者也在很多其他的不同层面上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建设。在 2014 年的绿色金融工作小组会议上,马骏和 SimonZadek 提议了包括绿色银行、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 IPO、绿色评级、绿色指数、银行的环境法律责任、绿色披露、绿色数据库、绿色投资者网络等十五个专题;并且在后来的小组讨论中逐步加入了绿色对外投资、绿色证券化、银行的环境风险压力测试、如何鼓励银行加入赤道原则等议题(绿色金融工作小组报告摘要,2015,pxxii)。他们认为建设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要用鼓励性的财政金融政策替代限制性的政策,通过发布行业指引,来允许和鼓励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曹明弟和王文(2015)结合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中国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的前景,建议制定针对中国绿色债券的专门定义、建立专门机构和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第三方核查体系。
  
  1.2.3 关于绿色债券的研究及其与本文的契合点
  
  综合国内外关于绿色债券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绿色债券兴起于最近几年,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绿色债券受到企业和机构投资者的欢迎,但其发展过程最主要的推动力是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关于绿色债券的研究也多集中在企业机构角度和政府政策层面,对绿色债券(包括碳债券)进行了一些探讨,但并未将其单独作为研究的重点。目前的研究中缺少对于建设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系统探索,更无基于国际经验的相关论述,缺少从金融学角度对绿色债券作为一种新型投资种类的立体评估。本研究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论文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绿色债券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为绿色债券相关概念阐述和理论基础。分别介绍绿色债券的概念和种类。本文开展的理论基础有三个:融资理论、制度变迁和演进理论、绿色金融理论。
  
  第三部分为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现状研究。具体包括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总体情况的概述,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概述,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各组成部分的解剖以及对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现存问题的梳理。
  
  第四部分为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及案例研究。本部分进一步分为五小部分: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状况概述,国际性的开发和发展银行绿色债券发行分析,美国绿色债券发行个例研究,欧盟绿色债券发行个例研究,对 2014 年开始出现的绿色债券指数的对比分析以及对中外绿色债券市场的对比讨论。
  
  第五部分为结合中国具体情况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六部分是文章小结。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以发展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借助于数据,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债券,并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现有的绿色债券市场来评估绿色债券市场的绩效和发展趋势。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1.文献法 (参考相关的小组报告、会议摘要等)
  
  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描述性统计法
  
  4.比较分析法
  
  5.案例法 (案例主要从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网站搜集、加工、整理)
  
  1.4 创新点与局限性
  
  本文主要有两个创新:一是选题方向新,CNKI 检索中,没有发现题目中包含“绿色债券”的博硕士论文;二是以中国市场为基准点,将世界范围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从多角度对比,并进行总括性的描述,取长补短,为以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明方向,同时为发展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提供适应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的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 CNKI 等数据库能够检索到的内容中包含“绿色债券”的文章极为有限,文章的理论分析和综述只能由作者借鉴相关的国内外研究、会议摘要等进行整合翻译和阐述,可能出现分析上的不周和误差。二是本文根据目前世界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情况,试图全面对比不同国家、地区、组织的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状况,为了较为全面包括比较发达的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被对比个体之间经济总量和其他属性的一致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