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公共关系学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寄宿生人际关系的处理与辅导

来源:中国农村教育 作者:忠格吉
发布于:2021-02-23 共2488字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论文第四篇:少数民族地区寄宿生人际关系的处理与辅导

  摘要:寄宿生管理是学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中将重点针对小学阶段寄宿生管理展开探究, 剖析其对于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意义。

  当前所实施的素质教育教学体制首要提出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即学校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相关学科知识的传输, 更要着重于学生自身的培养, 包含健康个性和人格的构建, 以及学习能力、为人处世能力的培养, 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为将来学生进入社会, 融入群体并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价值奠定基础。

  因此, 对于小学教育来说, 我们要兼顾知识教育和德育两方面的工作, 保证学生打牢各学科知识基础的同时, 更要从心理方面进行干预,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人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为其将来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奠定基础。

  一、寄宿生不良心理的表现

  (一) 孤僻、自卑心理。

  有的寄宿生不愿与其他交往, 整天呆在教室, 不与他人交谈, 容易神经过敏, 办事喜欢独来独往。

  (二) 对抗与报复心理。

  有的寄宿学生就是“不受教”、“不听话”, 甚至经常与老师、家长“顶牛”、“对着干”。他们怀疑一切, 目空一切, 对不良现象认同, 对老师家长的要求对抗, 甚至因老师家长的教育而产生敌意;与同学产生矛盾后不是寻求合理方式解决, 而是找机会报复。

  (三) 意志薄弱。

  经不起困难挫折, 经不起批评, 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现在的学生因家长、老师批评、教育而离家出走的事情时有发生, 与家长、老师关系紧张的情况更不足为奇。

  (四) 行为习惯差。

  如迟到、逃学, 不合群, 没礼貌, 出口成脏, 拉帮结派打群架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导致行为失控、道德失范。

  二、寄宿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亲情饥渴。

  寄宿生从周一早晨至周五下午一直住校, 缺少家庭温暖与亲情关爱。多数寄宿生一周有一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但是有部分家居偏远或者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学生几周甚至一个学期才能与家人团聚。家庭关爱无法满足他们的亲情欲望, 长期缺乏亲情的关怀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而情绪焦虑。如:怕被同学欺负, 怕有病无人照顾, 怕自己学习差被同学耻笑等不良心理反映。有的学生长年一个人生活, 少了家长的关爱, 寄宿学生对亲情的渴望更为严重, 导致学生心理失衡。这也是孤僻心理与早恋现象的主要成因。

  (二) 过分溺爱。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再加上在农村大多是隔代教育, 使得爷爷奶奶们对孙辈们骄生惯养, 放任自流, 而在外务工的家长们则没有更多的机会传达对子女的关爱, 内心充满愧疚, 大多采用“金钱+放纵”的方式弥补, 须不知这种方式不仅没能拉近亲子关系, 反而让子女与父母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 同时造成寄宿学生意志薄弱与对抗心理的产生。

  (三) 忽略教育。

  家长教育意识淡薄, 许多家长认为, 将孩子交到学校了, 学校就应该全盘负责。把教育的责任都推给的学校与老师, 对孩子的心理、前途等问题缺少重视, 对孩子的生理变化缺少正确的常识教育, 加上不科学、不理性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子女的不良心理。

  同时学校课余生活单调乏味。早上7点多上早自习到晚上9点睡觉都得在教室内上课, 寄宿学生很难有自由时间, 简陋的课外活动场所不足以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 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空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 寄宿学生感到单调无味的同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提高寄宿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

  (一) 学校加强寄宿生管理

  本学期以来, 学校构建了六级管理网络模式, 层层把关, 确保管理全覆盖。成立了“住宿生专项督查小组”, 努力采取多项关爱措施, 用真情关爱好住宿生, 让爱的温情在校园里弥漫。每天晚自习后, 督查领导及教师分别对各楼道、寝室进行巡查。

  一是针对住宿生的卫生、安全问题进行行为要求教育;

  二是针对住宿生的纪律、言行礼仪提出具体的要求;

  三是针对住宿生的合理科学的饮食做了具体的指导。并提出舍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和谐共处。

  除此之外, 老师们手把手地教学生叠被子、摆放物品。督促学生洗漱, 及时就寝。遇到学生感冒、发烧及时陪同上医院, 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取得联系。遇到思想反常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熄灯30分钟后, 督查老师再次检查就寝情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家的温暖, 在宿舍里开心生活、快乐学习。

  (二) 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

  从当前社会现状来看, 由于以往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大部分家庭已经习惯了一个孩子的现状, 并且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少生优生”的大氛围, 造成所以普通家庭往往孩子数量大大减少, 独生子女在学生中的比例增加。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同龄人的陪伴, 所以缺乏一定的集体意识。通过在校寄宿, 可以实现集体意识的启蒙。

  首先, 寄宿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通过游戏产生心理上的同步感、共同感, 进而实现团体意识的启蒙。尤其是在刚刚组建的宿舍内, 学生之间存在陌生感、疏离感, 进而会因为个性的不同而导致矛盾的产生, 而宿舍本身就是一种集体生活, 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可以解放天性, 放松精神, 进而更有利于融入团队中, 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想法, 吸取不同的意见, 加深情感, 在心理上逐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

  (三) 培养学生融入集体及环境适应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 小学阶段仅仅是受教育的开始, 而且不同阶段的班集体也是不固定的, 并且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更多的人, 接触更多环境, 融入更多的集体, 参与更多的集体活动。

  所以在宿舍管理中, 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融入集体及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为将来学生快速融入周围环境做好准备。

  首先, 寄宿生活能够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能力。对于现代社会来说, 良好的秩序都需要利用规则进行约束, 所以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要遵守既定的游戏规则, 进行自我约束的能力。进而在未来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把握好分寸, 保持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为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顺利的融入集体, 被社会对应人群所接纳做好准备。

  总之, 寄宿生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教育者, 只有科学合理制定正确的管理策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做得更好。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四小学
原文出处:忠格吉.少数民族地区寄宿生人际关系的处理与辅导[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203+213.
相关标签:人际关系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