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管理学原理论文

中国管理学本土化工作问题研究(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2-02 共12720字
  3.2现代科学管理思想与传统经验管理思想是否存在本质性的差异?
  
  现代科学管理思想是不是传统经验管理思想自然的延续?传统经验管理与现代科学管理是否存在本质性的差异?正如前述,人类的管理活动是伴随着人类出现的一类社会活动,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已有数千年,甚至更久的历史了,那现代科学管理思想是不是传统经验管理思想自然的延续,它们之间有无本质的差异,差异又何在呢?在具有数千年从未间断文化传统的中国,特别在中国管理学或管理学的本土化研究中,这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且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中国,作为一个独立 的、完 整 的、封 闭 的 封 建 社 会 几 乎 延 续 了2 000年,直到明代中叶才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到19世纪中叶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影响,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社会就由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更未能与世界部分国家同步进入产业革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工业时代。据此可以推断出,伴随着大工业时代出现的科学管理思想,至少在1949年之前未曾在中国得到基本的普及和广泛的运用。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传统的、具有非大生产特征的经 验 管 理 与 科 学 管 理 在 思 想 上 有 无 差异,甚至是重大的差异呢?研究管理思想史的雷恩[15]发现:“虽 然 出 现 了 一 些 早 期 的 管 理 理念,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局域的。组织可以依靠君权神授、教义对忠诚信徒的号召以及军队的严格纪律来进行管理。在这些非工业的情境下,没有或几乎没有必要创造一种正式的管理思想体系。”孔茨[12]99也谈到:“虽然从群体工作诞生的那天起,管理活动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人类任务,但不容否认的是,开发一种用以支撑实践 的 有 组 织 的 知 识---科 学---的 认 真 尝试,还仅仅是这个世纪的事情。”对资本主义社会有过细致、认真观察的马克思[19]在《资本论》中探讨了大机器生产与手工业生产方式的显着区别,也十分准确地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工厂组织与之前社会的作坊组织管理工作,乃至资本主义社会与它之前社会协作基础存在的本质差异。他认为,“机器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定推翻这个最初是现成地遇到的、后来又在其旧形式中进一步发展了的基础本身,建立起与它自身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新基础”,“对农业经济和独立的手工业生产来说,资本主义的协作不 是 表 现 为 协 作 的 一 个 特 殊 的 历 史 形式,而协作本身倒是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固有的并表示其特征的历史形式”.
  
  综上所述,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现代科学管理思 想 不 是 传 统 经 验 管 理 思 想 自 然 的 延续,起源于工业时代的管理工作体现出了与过去时代管理工作本质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管理观念的变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关系(如雇佣形式)的变化、科学思想在管理工作中的 广 泛 运 用 上;这 些 变 化 在 泰 罗、法 约尔,以及后来者的研究中都得到了全面的展现。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新中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现代的科学管理思想也未能得到全面的推广,因而科学管理思想在中国得到系统、广泛的普及和运用,特别是被人们重视和接受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需要注意的是,就是在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科学管理思想在中国是否深入人心,是否已经具备科学管理思想推行所需要的法制、制度等环境因素,是否在各类组织中得到有效的运用,依然是中国管理学界和实践者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仔细揣摩与判断的工作,过于乐观或过高的评价都可能需要推敲与斟酌。
  
  3.3需要管理学本土化研究吗?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研究呢?
  
  需不需要开展管理学的本土化工作或建立中国管理学?又如何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呢?对第一个问题中前半问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德鲁克[14]曾经讲到:“发展中国家的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基本挑战就是,如何发现和确定本国的传统、历史与文化哪些内容可以用来构建管理,确定管理的方式。”30多年以来,在管理学的本土化建设中,中国的管理学界,特别是管理的实践者都在孜孜以求地进行着有益的探索,但对后半问的回答笔者却一直认为,“中国管理学理 论 的 构 建 是 一 个 值 得 进 一 步 商 榷 的 命题”[20].其原因正如前述,经过数千年人类管理经验的积累,100多年科学管理理论的建设,体现社会科学理论科学性和具有普适性特征的主要概念、理论、分析方法已经在组织管理的一般理论和各职能运营或工作的理论中建立,且难以推翻现有理论、重起炉灶,建立全新概念、理论和方法空间。较为明显的事实是,在我国,虽经诸多学者的努力,但迄今为止,尚未建立起较为系统、令人信服,并在实践中经过检验,特别是能够取代目前已经存在的管理学一般理论和各职能工作的理论。管理学的本土化工作,特别是将本 土 化 工 作 理 解 为 结 合 中 国 的 实 际 情况,运用现有的管理理论中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方法对各类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设性意见,并在运用和实践过程中丰富、完善、发展适合国情的管理理论,是管理学本土化工作在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中国管理学术界和实践者真正应该做的工作,也是中国管理学界30多年以来虽取得长足进步,但尚需努力改进、提高,甚至是当前和今后最为重要的工作。
  
  中国的近现代史早有定论:谁能将外国的先进思想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结合的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谁就能取得重大的成功,但这一认识并不一定被中国广大的学者,特别是社会科学的学者广泛接受和认同,这在中国的管理学界中应更为突出。当然,这个问题似乎太大,更为具体地讲,在当前的管理学的本土化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理念和思想应该是中国管理学界在自 我 的 研 究 工 作 中 要 特 别 注 意 历 史 传承、现实需要、未来发展3个阶段的深入研究、细心辨别和科学衔接,也就是这3个阶段本土化工作中最需要的科学精神,当然这里所说的科学精神应主要体现在社会科学的范畴中。
  
  从文化传统、哲学理念、历史进程、发展阶段、资源分布等多方面看,中国与许多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客观的现实要求中国在任何科学、技术的学习上都必然存在实事求是、结合国情的问题,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更是如此,但也需要看到,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既需要系统地把握一门学科的科学本质,也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历史和国情的知晓,更需要有结合的勇气和能力。下面结合管理学本土化研究工作中近来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1)历史的传承在历史传承中,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哲学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的深邃、博大等特点,及其在管理学本土化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哲学是文化的核心,是在文化整体中起主导作用的。科学、文学、艺术、教育等等莫不受哲学思想的影响。”[21]与人有着密切联系的组织管理活动应该会与哲学思想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结合中国哲学思想研究中国本土化的问题是必然的,也属于历史传承的重要工作,但笔者认为,在结合中国哲学或中国文化进行管理理论本土化工作时,需要注意中国哲学的特点和不要随意加贴解释性的标签,如一些哲学大家对中 国 哲 学 的 基 本 认 识 和 看 法 就 值 得 注意:“中国哲学非常简洁,很不分明,观念彼此联结,因此它的暗示性几乎无边无涯。结果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加以注释,加以诠释。很多独创的思想,为了掩饰,披上古代哲学的外衣;这些古代哲学是从来没有被击破,由于外观奇特,也从来没有得到全盘接受。”[22]“至于《易经》更不 能 用 作 上 古 哲 学 史 料。《易 经》除 去《十翼》,只剩下六十四个卦,六十四条个卦,三百八十四条爻辞,乃是一部卜筮之书,全无哲学史料可说。”[23]“最近有一篇文章把阴阳家说成科学的先驱,这也不是全无道理,于是这样一来阴阳家就成了 某 种 严 格 说 来 从 未 实 现 的 事 业 的 先驱;读者如果根据描述把阴阳家想象成古代的克卜勒或伽利略,那是接受了一批思想家的歪曲观点。”[22]金岳霖、胡适等哲学家对中国哲学问题结论式的分析是否正确可以推敲,他们也不一定知晓现代科学管理思想与中国哲学有着何种的联系,但对于相比之下可能缺乏中国哲学修养和功底的中国管理学界应该更为警惕和谨慎。依靠中国哲学思想来完善、丰富管理学思想和理论,对管理学本土化的研究会有帮助,但希望将 管 理 学 的 本 土 化 工 作 全 扎 在 这 片 沃土,特别是尚不够熟悉、未能深究,并可能存在某些不足的中国哲学思想上也可能、甚至必然出现谬误。“文化的根柢在思想。思想原本性情。性情之熏陶,不能不受影响于环境。”[24]既然环境会影响性情,乃至思想和文化,也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这些因素,最终影响到文化的发展、进步和变化。在历史积淀与社会进步、人文传承与现实发展中如何做出科学判断与合理取舍,应该是中国管理学术界时时需要高度注意的问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