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精益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17 共3729字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否促进组织的发展,关键在于该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否与其生产经营战略方向一致。推行精益生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至关重要。精益生产是对原有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它要求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要从战略层次出发,即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以便更好地实现生产方式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无缝对接。

  案例分析

  A 公司是一家大型外资制造加工厂,主要从事一种工业设备元件的生产,设备元件由电子组件和软件系统组成。公司原有的生产管理系统是大批量生产,以大班组生产为基础进行流水作业,个人主义工作文化。生成一个产品包括 6 个工序 :焊接、浇铸、螺旋、分类、清洁和检查,每名生产员工只负责产品生产中的一道工序。A 公司曾是行业标杆,近几年由于在批量生产方式下,公司产品的产量跟不上业务量的增长,因此决定对产品系统做出重要改革——在精益生产的原则下重新设计了产品系统,应用精益生产方式。但是在生产方式改革初期,公司并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要做出相应的转变,继续沿用原有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问题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

  1. 管理思想不科学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主导思想仍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以成本为导向。公司觉得员工只是企业运营中需要消耗的一种成本,强调精简人事经费,降低人力成本,不重视员工的存在。同时,沿袭原来对层级关系的强调,重视任务的达成,员工们被看作附属于其岗位的“设备”。公司基层员工访谈时纷纷抱怨,“根本感觉不到工作的价值和自己对公司的意义”,导致班组内生产积极性不高,经常与管理层发生意见冲突。可见,陈旧观念严重阻碍着公司的正常生产作业。

  2. 角色定位不准确

  HR 部门仍专注于公司日常事务的辅助工作,其管理重心主要放在“事”和“物”等日常程序化的管理工作中,鲜少参与组织的高层战略决策。“HR 部门有参与公司的管理会议,但与会目的是要知道公司在做什么和要做什么,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怎样配合,以便会后执行公司的决策”,这是 HR 经理对部门作用的描述。可见,公司和 HR 部门还把自己定位在公司策略的执行者上,没有意识到 HR 部门要向战略伙伴转变的必要性。

  3. 沟通合作不足

  为了节约成本,公司简单地把生产员工分成40人一班进行管理,班组个人主义气氛浓厚。

  沟通上只重视自上而下的传达,不重视员工意见和员工间的沟通,没有明确的员工意见反馈渠道。出现生产问题,员工、班长只负责上报,由产品工程师解决。这样不仅使工程师经常埋首于类似问题的解决,造成时间和人才的浪费,还加重他们的工作量。另一方面, 公司 HR部门与生产部门间的沟通合作明显不足。生产员工提到,“我们除了给 HR 部门交表格,跟他们没有更多交流”。大班组的生产组织,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以及 HR 部门与基层员工缺乏交流互动,使员工只能埋头独干,妨碍了员工的沟通合作,挫伤了员工的士气。

  4. 对一线管理者的授权不足

  生产班长直接管理生产员工,是公司的一线管理者。公司对一线管理者在员工管理方面授权十分有限,尤其是在员工发展和激励方面。有班长提到,“有一名组员在工作方法改进和管理协助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早就应该被提升到管理层了。

  我多次向上级提出晋升意见,都被否决了,他们只是笼统地说他还要培训。我提出希望公司提供相关培训时,却经常得不到响应”。公司希望一线管理者能对基层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激励员工,却又没有对他们有足够的授权,不利于一线管理者用人留人。

  综上,公司原有的人力资源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分析概括如图 1。

  战略转变

  原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制约了精益生产的推行,管理层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要向战略方向转变,以适应生产改革。针对现存的问题,公司做了相应的改变 :

  1.更新管理思想,强调员工价值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成功开展,首先需要有与企业经营生产方式相匹配的管理思想与员工观念。

  一方面,管理思想指导管理实践,正确的管理思想可带动公司前进,减少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和阻碍,这对于变革中的企业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管理思想影响员工观念,树立科学的员工观,有利于企业更好地管人用人留人,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配置职能。

  为了配合精益生产的改革,A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首先转变的是管理思想。公司召开管理会议,重新明确了员工对于公司的价值,把员工提升到了资本的高度。员工不是一种消耗成本,而是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在精益生产中,员工是公司运作的基石,对于员工潜力的不断发掘可以推动公司绩效的持续优化。在新的思想下,公司开始重视员工能力的优化以及他们对生产过程的干预作用。现在,所有生产员工都会接受业务的交叉训练,以熟悉小组内所有的操作任务,鼓励员工达到“一专多能”。值得一提的是,刚开始转变时,生产大班组重组成小组形式,公司提出如果一个生产小组在生产上遇到特别的难题,或发现了工作改进的机会,允许他们停产数天,整个小组可联合生产工程师,就遇到的问题通力合作,克服困难或实现改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