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发展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2-16 共350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分析
【第一章】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绪论
【第二章】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发展现状
【第四章】海信电器高管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海信电器高管股权激励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发展现状

  上一章对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和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做了详细论述,本章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历史和现状做一个详细的梳理,为下文的案例分析打下铺垫。

  3.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由于股权激励实施的时间较短,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本文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实行为节点,将我国股权激励历程分为初级和发展两个阶段。

  3.1.1 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是指从我国引入股权激励开始到 2005 年 12 月 31 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之间的时间。

  在 2005 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颁布以前,虽然我国从西方经济学界引入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但受限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也并没有真正得到健全,股权激励的效果无法真正体现。在当时采取"股权激励"的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并不合理和科学,只不过将其作为"年薪+奖金"制度的延伸。普遍采取的做法是将本来应该发放给高管的奖金转换为公司股票的形式,再授予管理人员。并且受当时上市公司管理体系不完善,证券市场缺乏有效性和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健全等因素的限制,即使是这种股权激励方案的"雏形"也无法真正实行和长期保障下去,为数不多实施的公司也在不久后就放弃了股权激励,又退回传统的"工资+奖金"的物质激励方式。此外,当时我国股权激励的实施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和保障,《公司法》

  只允许采用股东间转让这种方法来解决股票来源问题,禁止回购本公司股票或者定向发行来筹措支付给高管的股票,使得高管与股东之间股份无法自由流通。受以上因素影响,股权的激励作用无法得到真正体现。

  3.1.2 发展阶段。

  指中国证监会 2005 年 12 月 31 日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

  之后到现在。从 2005 到 2015 这十年间我国资本市场愈发成熟,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管理体系也日趋完善,国家规范了股权激励的相关法律法规,股东和高管对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提升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我国股权激励步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2005 年 12 月 31 日我国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该法案规定了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不仅要求上市公司按时披露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相关决议,在季报和月报中定期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状况,同时也对滥用股权激励方案的行为明确了处罚的标准。为了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国资委与财政部分别于 2006 年 1 月 27 日和 2006 年 9 月 30 日颁布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2008 年,证监会发布《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2,3 号文件,对股权激励计划的授予对象,授予数量,授予方式等问题做出了一系列规定。2010 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采用职工持股的股权激励模式,统筹实现国有股东、非国有股东以及公司骨干员工的长远价值。

  3.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

  随着我国证券化市场的不断成熟,股权激励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股权激励在提高公司绩效和保证股东权益方面的作用也逐渐被大众认可,在股票市场上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股权激励呈现出如下特征:

  3.2.1 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数迅猛增长。

  我国直到 2006 年才开始真正有上市公司披露股权激励方案,在当年递交给证监会的申请中,有 44 家得到了证监会允许,真正开始实施股权激励。刚开始两年,由于股权的激励作用并没有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在当年公司总数中只占据了很小比例。2008 年是股权激励计划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仅仅在那一年就有 68 家公司主动披露股权激励方案,比 2007 年翻了两番。

  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很多上市公司倒闭破产,其余公司也纷纷降薪裁员,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并没有快速增长。金融危机过后,随着我国经济开始回暖,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加上不断深入的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日益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纷纷披露股权激励方案,赢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从 2010 年开始,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数出现迅猛增长,2010-2015这六年每年都保持了不同程度增长,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数从 2009 年的 19家猛增到 2015 年的 557 家,增长了近 30 倍。最近两年更是达到增长的第二个高峰,2014 年有 228 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出台,相比 2013 年增长 49%,2015年更是有 557 家上市公司宣布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在 2014 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3.2.2 采取的股权激励方式比较统一。

  2014 年是我国股权激励方式转变的分水岭。在 2006 到 2013 年期间,我国公司主要采用股票期权方式、限制性股票方式以及股票增值权方式三种股权激励方式。以 2013 年为例,当年共有 153 家上市公司宣布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 48家选择股票期权的激励方式,63 家选择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方式,15 家选择股票增值权的激励方式,这三者占据股权激励方式的 82%,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上占据主体地位,尤其是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方式更是占据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数的一半以上。

  2014 年 6 月,证监会制定并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鼓励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当年就有 68 家上市公司宣布实施此计划,占披露股权激励方案上市公司总数的 30%,仅次于限制性股票42.98%的比例,成为股权激励的第二大方式。2015 年,我国采用员工持股计划作为激励方式的上市公司继续迅猛增长,达到 352 家,占披露股权激励方案上市公司总数的 63.2%,同比增长高达 417%,成为最受公司青睐的股权激励方式。

  3.2.3 行业覆盖面广且差异显著。

  通过对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上市公司数据整理后发现,在 2015 年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板有 199 家,占披露股权激励方案上市公司总数的36%;创业板有 173 家,占披露股权激励方案上市公司总数的 31%,两者加在一起的比例达到 67%,说明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主。

  在产业分布上,从饮食行业、服装行业、到机械行业、计算机行业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方案,虽然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遍布各个行业,但在不同行业中却并不均衡。对数据分析发现,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主要集中在以下行业--本文列出了数量排名前十的行业:电子元件、机械行业、医药、化工、软件服务、房地产、输配电气、电子信息、安防设备、纺织服装行业。这些行业主要集中于两类产业:制造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在对 2015 年 557 家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的分析发现,其中有为数一半左右的公司从属于制造业,还有95 家上市公司属于信息技术业,两者总共占据实行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的 67%.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以下两点:首先,在现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制造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切实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质量,所以我国把对制造业的扶持放到了优先地位。在上市公司中,从属于制造业的公司本身在公司总数中就占有很大比例。而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产业结构分化趋势明显,产业转型持续推进,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大批信息技术公司纷纷上市,在上市公司总数的占比也不断提高。

  其次,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开始转型,由以前低成本、低利润、低技术含量为特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技术、建立自主品牌、强化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司技术改造,公司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有一定技术能力的"手艺人"越来越吃香,股权激励的实施有利于公司留住公司技术骨干。对于电子信息行业来说,它是一个正在蓬勃兴起的朝阳行业,在起步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十分明显,其本身对员工技术能力有一定要求,只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但随着市场对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要想稳定公司的人才队伍,就必须要以股权激励的方法将员工的利益和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保证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

  3.3 本章小结。

  我国股权激励的理论研究和上市公司的实际应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从西方国家引用股权激励,经过十年间各项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与股权激励相应的会计计量和摊销体系也逐步完善,以及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来激励管理层,提高公司绩效。实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基本遍及各个行业,并且实施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可以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