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学科如何实现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01 共7805字
论文摘要

  1 问题的提出

  从长期的研究中发现,许多学者虽然承担和完成管理领域的各类研究课题,但很少得到过企业提出和资助的针对实际管理问题的理论研究性课题.一些学者虽然也参与大型企业资助的管理咨询课题,但也很少涉及到理论研究的领域.与此同时,管理研究领域中也缺少由企业针对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资助或委托进行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并且,在国际趋势倾向于管理实证研究的环境下,诸多博士生论文中研究的管理问题及所做的研究假设,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些"常识"或"假设"问题.可见,管理学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问题存在着脱节.本文将从管理的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两个角度深入地研究管理学科应该如何实现理论研究与管理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一难题.

  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内容和方法分述如下.

  2.1 文献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本文从文献研究中发现,与经济学不同(经济学科的问题多数是周期性和可以实证的),企业或项目在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均是不同的,管理学也不能直接地去使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理论与实践如何相结合的问题.

  国内文献研究的结果表明,如何解决管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问题,论述最清楚的就是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提出的[1],"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的方法.从管理学角度出发,管理理论研究有两项工作,一是找到已发生问题的实质及要害(即去伪存真和去粗取精),二是通过理论研究为解决未来类似问题服务(即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项目管理的实践也证明了,任何项目管理中出了问题就只能靠项目变更去解决(问题的后果已产生),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结果只能用于未来新的项目管理,而新项目又与老问题有差异,所以就出现了上述脱节问题.

  国外文献研究结果表明,以哈佛商学院为主的案例研究学派坚持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去寻找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知识,管理学科不应该像其他学科那样去做实验研究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因为根本没有人愿意让理论研究者用他们的企业或项目去做试验研究.管理案例研究应该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主导方法,而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方法.因为人们研究的管理案例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属于'由此'范畴),而人们藉此研究找出的管理理论是用于解决未来类似问题的(属于'及彼'范畴).当然,西方的案例研究方法也需要找到已发生问题的实质及要害(去伪存真和去粗取精),以便研究出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切实有效.

  2.2 访谈和问卷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文设计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案主要采用的是非结构化的访谈方法,而访谈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各类管理学院中的专业学位学生,他们是拥有不同的实际管理经验者.这包括三类学员,一种是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的学员,多数是项目经理级别的管理人员;一种是MBA硕士学员,多数是中层的职能经理类管理人员;还有一种是EMBA硕士学员,多数是企业或组织的总经理级别的管理人员.访谈调查总人数为34人,三者比例大致相同.根据访谈调查结果本文设计了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2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8.33%.

  访谈和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如果在管理工作中遇到全新的实际问题,在何种情况下会求助于理论研究人员,在何种情况下会求助于管理咨询机构,在何种情况下会自行设法解决或求助于上级.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项目经理会事先认真学习项目管理理论,在遇到项目管理新问题时,他们会设法自己解决却没人会去寻求理论研究者的帮助;中层职能经理事前会更重视学习人员管理方面的理论,在遇到管理新问题时,他们会找上级设法解决而不是找理论研究者寻求帮助;总经理等企业高层管理者会更重视战略发展和投资评估等理论,在遇到企业管理新问题时,他们大多找管理咨询机构帮忙直接解决问题而很少去找理论研究者寻求帮助.由此可见,管理实际工作者与理论研究者之间是脱节的.

  2.3 访谈和问卷结果及其分析

  本文用统计和分类研究的方法发现管理实际工作者与理论研究者之间脱节主要表现在,各类管理者在发现管理问题时,多倾向于寻找非理论研究者的其他组织和机构来解决这些管理问题:对于项目经理而言,由于项目具有独特性、一次性和不同的环境与条件,每个项目就是一项独特的任务[2],在遇到项目管理问题的时候无法找到具有普适性的项目管理理论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管理问题;对于中层职能经理来说,由于职能管理是基于职责分工的,所以职能管理这种程序化和结构化的管理本身很少出问题,所以他们遇到的管理中新问题多数是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冲突和协调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需要使用会议协调和领导协调的方法解决,因此他们在遇到管理新问题时会首先求助于上级;对于总经理级别的高层领导而言,由于整个企业或组织的管理是全面性和集成性的,他们在企业管理出现问题时若自己无法解决,大多数人会求助于管理咨询机构而不是理论研究者(即便他们求助于自己的导师也是将他们当做管理咨询者对待的).

  进一步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实际工作者与理论研究者之间的脱节是理论研究的滞后性所造成的.项目经理们表示他们没有时间去等待理论研究的结果,因为项目管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机不可失",虽然他们知道理论工作者最终能够研究出解决方法,但到那时项目已是"时过境迁"用不上了;职能经理们表示他们也缺乏足够的时间去等待理论工作者的研究结果,他们相信理论工作者能够给出正确答案,但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对他们解决职能管理问题作用不大;总经理们认为关键在于没有任何管理理论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效果,他们遇到的企业管理问题多数是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与条件发生变化的原因造成的,而这种企业所处环境与条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他们最需要的是针对新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而不是相关理论的指导,管理新理论总是要比管理新问题滞后一段时间,所以理论研究结果总是"不赶趟"才是造成脱节的成因.

  另一方面,管理实际工作者与理论研究者之间的脱节又加深了管理实际问题和理论研究的脱节与滞后现象.企业或项目管理者们在遇到各种管理实际问题的时候并不愿意去寻求学术或理论研究方面的帮助.由此造成了一个十分严重的管理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困境,管理学的理论研究者并不直接面对管理实际问题;同时,项目和企业管理者又不寻求他们去解决自己企业或项目所面临的管理新问题,所以就造成了管理实际问题与理论研究之间脱节现象的加深.例如,在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企业和项目管理都需要有全新的管理理论作指导,包括项目导向型企业的建设和项目组合全过程集成管理的新理论[3-4],以及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理论等[5],当然这些新的管理理论将来也会过时.

  3 这种脱节与滞后问题的过程模型

  针对上述企业和项目实际管理问题与理论研究之间的脱节和滞后问题,本文经过深入研究而提出了相关的过程模型,并发现其中有两个关键链是导致脱节与滞后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一过程模型及其关键链如图1所示,图中的过程模型由8个衔接的链条组成,有关这些链条的内容和作用将在下文详细论述.

  3.1 管理者在实践中发现管理中的新问题

  当企业或项目经理发现有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管理新问题时,他们应该去寻求和资助新管理理论的研究,从而起始管理新理论的研究(故这是模型中的起始链条).但是他们多数会去设法寻找现有理论的替代方案或向管理咨询机构寻求直接解决新问题的办法.

  3.2 研究者将新问题开发成学术研究课题

  当这些管理新问题成为企业或社会发展的障碍时,理论研究者们会将它们开发成学术研究的课题.上述脱节和滞后造成了沟通障碍和信息不对称,在这种学术研究课题的开发中会出现在科学问题抽象或归纳方面的错误,因此,这是过程模型中的关键链.

  3.3 研究者通过系统性研究会形成新理论

  如果研究者在开发学术研究课题中不出现科学问题抽象和归纳等方面的错误,通常研究者可以研究和构建出一套新理论以用于解决管理实践的新问题.在这个链条的工作中,研究者需要与管理实际工作者采取互动的方式和方法去形成真实有用的新管理理论.

  3.4 研究者将新理论转化为可学习的新知识

  在研究者研究和开发解决管理的新理论之后,还需要这些新理论转化为可供管理实际工作者学习的新知识.研究者们需要将他们自己所使用的描述管理新理论的学术语言或者理论语言,翻译或转换成为管理实际工作者能够理解的语言以帮助学习和掌握新的管理理论.

  3.5 管理实际工作者学习新理论方面的各种知识

  管理实际工作者需要全面学习这些管理新理论,以便解决他们遇到的管理实际问题,以便提升自身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管理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双方在语言、观念和立场等各方面都会有所不同,这些会导致管理实践在理解和掌握新理论中出现困难.

  3.6 管理实际工作者利用新知识去获得技能和改变观念

  根据管理学的观点,管理实际工作者的能力并不直接取决于他们有多少知识,更多地取决于他们有多少技能以及它们的观念是否正确.管理实际工作者学习管理新知识的关键是为获得新的管理技能与获得新的观念,所以这种知识、技能和观念的转化也是本模型的关键链.

  3.7 管理实际工作者使用新技能和新观念去管理新问题

  在图1给出的过程中耗时最长的链是管理实际工作者应用新的管理技能与观念去解决管理新问题,因为管理实际工作者的技能与观念的改变和提升需要过程和时间.同时,只要企业或项目的环境与条件不变,则管理理论就可以一直使用,所以这是模型中耗时最长的一链.

  3.8 环境与条件变化导致管理实际工作者发现理论有缺陷

    当企业或项目的环境与条件出现改变的时候,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各方面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这些变化会造成管理理论的过时或失效.此时,管理实际工作者会发现现有管理理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然后整个过程模型就会重新开展第一个链条的工作.

  综上所述,人们在遇到企业或项目管理全新问题的时候需要使用上述讨论的问题-研究-理论-知识-技能的过程,如我国改革开发项目这种原始创新型项目就需要上述从管理问题到理论研究再到管理实践的过程.正是这些过程的不断循环而推动了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进而推进了管理实际工作者的知识、技能和观念的不断提高与完善.

  4 影响上述过程模型中的两个关键链

  由图1中的过程模型可知,在整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链,它们经常是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脱节的关键所在,有关这两个关键链的讨论如下.

论文摘要

  4.1 从管理实践问题中开发出理论研究课题的关键链

  如图1所示,第一关键链是如何将管理者们遇到的管理新问题,转化和开发成为管理新理论研究方面的课题.本文的调研结果表明,管理者在实践中遇到新问题时,他们很少求助于理论研究者去研究和给出管理新理论,以便解决需要去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即使管理实际工作者愿意求助于理论研究者,但是二者在管理新问题的看法、观念、立场甚至沟通语言等方面都存在障碍.这种冲突如图2所示.(图2略)

  管理实际工作者更注重对于管理新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和方法.由图2可见,管理实际工作者们从实用的立场和观点出发,而管理研究者们则从学术的立场和观点出发,这使得二者很难共同努力去将一个管理新问题转化为一个管理新理论的研究课题.更为重要的是,管理实际中的新问题要转变为管理新理论研究的课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科学抽象或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科学问题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既需要对于管理实际的深入了解(这是管理实际工作者的优势),更需要有"去伪存真和去粗取精"的加工制作功夫(这是管理理论研究者的优势),所以由于二者不能很好地合作就成了上述脱节问题的关键链.

  理论研究者偏向于管理新问题具有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调查研究发现,现有多数的管理理论研究课题都是国家或私人基金资助的,中国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等,而西方国家更多的是一些私人或慈善基金.这些基金资助的管理理论研究课题多数有基金自己给出的选题指南(中国)或研究领域(西方)限制.当然,如果这些选题指南或研究领域限制是从管理实践中科学提炼出来的应该是可行的,但是如果只是出资者的主观要求、期望或限制那就是管理学科理论研究的真正障碍和误导了.现实情况是,这些基金的管理者或者他们认定的专家们是确定选题指南或研究领域限制的主体,而并非是管理实际工作者和管理理论的研究者,这也是上述脱节问题的阻碍之一.

  4.2 将管理理论转变成管理者技能和观念的关键链

  如图1所示,第二关键链是如何将研究出的管理新理论转换成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客观能力.本文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由于理论研究者多数利用学术语言将他们研究得到的管理新理论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而管理实际工作者却很难全面正确地理解由学术语言给出的新理论.因为理论研究者多是大学或研究机构学术人员,他们更需要将管理新理论发表成学术论着,而不是如何将这些新理论用于管理实践.但是管理实际工作者在解决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时所需的是全新的技能和观念,因此如何将管理新理论转化成管理者解决管理新问题的新技能和新观念就成了上述整个过程模型中的第二个关键链,其实质内涵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管理理论研究者们从学术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用学术语言发表的管理新理论,因为立场、观点、语言等问题而无法使这些新理论成为管理实际工作者用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在解决管理实际问题中需要使用的既不是学术理论也不是相关知识,而是管理实际工作者通过学习和实践管理新理论所获得的管理新技能和新观念.这就需要将管理新理论转化成管理实际工作者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然后将这些新知识进一步转化成他们的管理新技能和新观念的过程,而这种过程需要理论研究者具有"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的理论诠释功夫,以及管理实际工作者将这种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管理新技能和新观念的学习能力,如果二者不能很好地在这两方面合作就会出现上述的关键链问题.

  理论研究者偏向于将研究的成果利用学术语言发表为论文与着作.本文调查研究发现,现有多数的管理理论研究课题都是以国家或地方的科研成果奖励或发表文章的等级与多少为评判标准的,不管是国家级的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还是省部级的科研课题都是如此,而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按照学术论文级别和多少评判的.当然,这些的确也应该作为管理理论研究的考核标准之一,但是借助管理理论研究去找到解决管理新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并用研究得出的管理新理论去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才是真正的目的之所在.

  另外,这一关键链还涉及如何将管理新理论转变成知识、技能和观念的工作,如何使管理实际工作者将他们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新的技能和观念以用于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这也是上述脱节和滞后问题的阻碍之一.

  5 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和滞后的成因分析

  本文在完成上述研究以后进一步对造成这种脱节和滞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最终的结果表明造成上述脱节或滞后的成因主要有三个,而这些原因就是管理学科的独特属性所固有的,有关这三个方面成因的具体分析和说明如下.

  论文摘要

  5.1 管理新问题的信息滞后性

  管理新问题的信息滞后性是造成上述脱节和滞后问题的首要根源.因为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任何管理信息都是对决策有支持作用和经过加工以后的数据,而任何管理数据都是管理实践的真实情况描述.所以只有当管理新问题发生以后才会有相关的数据,而只有对管理新问题的数据加工以后才会有相关的信息,所以任何管理新问题的信息都是滞后于管理新问题的,这就是管理新问题不可改变的独特属性.因此,对于管理新问题的理论研究必然滞后而无法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提供直接帮助,因为管理问题一旦发生并出现后果就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在管理问题尚未出现不良后果之前人们是无法认定管理出了问题或错误的.这种管理新问题的信息滞后特性,是造成管理新理论研究滞后的根本成因,也是造成图1中给出的过程模型第一个关键链的根本原因.

  5.2 管理新问题的自身独特性

  管理新问题的自身独特性也是造成上述脱节和滞后问题的根源之一.因为按照管理学和项目管理学理论,任何管理问题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尤其是任何项目管理活动都有独特性和一次性以及后果不确定等一系列的独特性 .所以很少有不同的管理问题是完全相同(最多是相似)的,因此就没有人能利用同一管理理论去解决两个相互独特的管理问题.更严格地说,管理可分成针对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工作的日常运营管理和针对一次性、独特性和不确定性的项目管理工作.前者中会有某些管理问题重复出现,所以其管理理论相对固定和具有普适性;但后者就不可能有重复出现的管理问题(因为每个项目是独特的),所以其管理理论的普适性就很差.这种管理新问题的自身独特性使得管理学被认定是一门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学科,而艺术更多强调的是实践而非理论研究.

  5.3 管理实际工作者与理论研究者的分割

  我国现存的管理实际工作者与理论研究者的社会分工所造成的二者分割也是造成上述脱节和滞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管理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属于不同的组织和拥有不同的目标、任务、观念、立场和知识背景等,这些使得他们很难相互帮助与合作去发现管理新问题并共同合作研究推出管理新理论.二者这种社会分工和组织环境的分割也会使得他们在专业知识、语言和观念等方面存在不同,而这也是他们共同合作研究管理新理论的障碍.例如,管理实际工作者更愿意按照"具体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去寻找管理新问题的直接解决方案,而管理理论研究者更愿意按照"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普适性理论"的办法去开展管理新问题涉及的学术和理论创新.西方发达国家这方面会好一些,如哈佛商学院的很多教授就是在企业高管职位上退下或退休后,再去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

  6 研究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可知,在管理学领域中发现和研究一种新理论去解决实际面临的新问题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在管理实践与理论之间总是会存在脱节和滞后的问题.这既有管理学自身的独特性造成的原因,也有管理实际工作者和管理研究者之间社会分工和组织割裂等方面的客观原因.另外,他们二者在立场、观念、知识和沟通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也是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和滞后的重要原因.

  为解决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和滞后问题,今后还需要更为深入地去研究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方法.例如,在我国是否也可以试行以哈佛商学院的案例研究为主导和吸纳有管理实践积累的人到高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等方法.总之,本文需要研究如何将管理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们整合起来,使他们能够共同发现和面对管理新问题并共同合作去研究与开发管理新理论.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 实践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

  [2] Wijnen G, Rudy K. Managing Unique Assignments: ATeam Approach to Projects and Programmes[M]. Gower:Gower Publishing Lemited, 2000.

  [3] 戚安邦. 浮现中的中国现代项目导向型社会和组织[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 戚安邦,顾静,焦旭东. 我国创新型企业面向创新战略实施的项目组合全过程集成管理方法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5):106-120.

  [5] 陈丽兰,戚安邦.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筛选体系构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5):134-141.

  [6] 戚安邦. 项目管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7] 孙继伟. 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界定依据、深层原因及解决思路[J]. 管理学报,2009,6(9):1143-1149.

  [8] 梁言顺. 哈佛大学的公共管理教育[J]. 管理世界,2009(10):182-185.

  [9] 吕力. 管理学如何才能"致用":管理学技术化及其方法论[J]. 管理学报,2011,8(6):796-826.

  [10] Remington K, Pollack J. Tools for Complex Project[M].Gower: Gower Publishing Limited, 2007.

  [11] 张玉利. 管理学术界与企业界脱节的问题分析[J]. 管理学报,2008,5(5):336-339.

  [12] 张慧颖,史紫薇. 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的模糊认知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5):28-3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