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投资学论文

短视损失规避的产生条件与影响因素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0-08 共11636字
  摘要

        1 引言
  
  Benartzi和Thaler最早提出短视损失规避(my-opic loss aversion)的概念,它是指如果投资者频繁地评估其投资回报,那么他就会经常改变其投资决策,进而减少对风险资产的投入[1].
  
  Gneezy和Potters根据短视损失规避的定义构建了一种投资情境(以下简称GP投资情境),在实验中被试面临9轮完全相同且独立的博弈,每轮博弈前主试给予被试200美分,并要求被试决定从中抽取x(0≤x≤200)美分来参与博弈,该博弈有1 / 3可能赢得2.5倍的x,有2 / 3可能输掉x.实验的关键特征是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在高频组中被试一个接一个地做决定,每轮博弈开始前被试都需要确定x的大小,并在每轮博弈结束后获得该轮结果的反馈;而在低频组中连续三轮博弈作为一组,被试需要一次性决定一组x的大小(x在这组中是相同的),并获得该组中三轮博弈累计结果的反馈[2].实验发现在低频组中被试的平均投资数额要显着大于高频组,表明评价周期能够影响被试的风险态度[2].评价周期较长的被试,其风险倾向高;而评价周期较短的被试,其风险倾向低,由此可以证实短视损失规避现象的存在。 Thaler, Tversky和Kahneman也提出了一种投资情境来验证短视损失规避现象。他们使用数字模拟方法建立了两种不同的投资基金,一种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的股票基金,另一种是低风险和低收益的债券基金,投资者需要分配两种基金的投资额[3].该实验的操作与GP投资情境类似:每位被试要做200个决策,在“每月”条件下,每个决策作为1个评价周期;在“每年”条件下,有8个评价周期,每个周期包含25个决策;在“5年”条件下,有40个评价周期,每个周期包含5个决策。 Thaler等人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短视损失规避的存在,随着评价周期的增长,股票投资额也会相应增长[3].
  
  与GP投资情境相比,Thaler等人的投资情境更接近真实的金融投资环境,然而在GP投资情境中,被试只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少量的决策,节省了实验时间,同时降低了被试对实验的疲劳和逆反心理,因此有关短视损失规避的研究较多运用GP投资情境。除此之外,在实际中还发现短视损失规避不仅影响个人的投资风险倾向,也能够在金融市场中影响交易品的价格[4,5].
  
  因此,作为投资决策中的一种重要决策偏差,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这一现象的本质,并对人们日常的投资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2 短视损失规避的产生条件
  
  短视损失规避现象实质是决策者在经济活动中同时表现出短视和损失规避的行为。短视的原因可能与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有关,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6],它影响决策的时间间隔和对结果的评估。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个体会将同等数额的投资在心理上划分进不同的账户中,个体可能会频繁地评价某一账户中的收益和损失,进而灵活地改变投资策略。一般而言,个体偏好短期的投资时限,并频繁地评估投资结果,即使需要为此付出成本[7,8],这就使得他们成为“短视”的投资者。而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是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的重要概念,是指个体会根据参照点划分收益和损失,但由于损失引起的负效用大于等量收益引起的正效用,所以与收益相比,人们对损失更敏感,因此也更厌恶损失,在价值函数上体现为损失函数比收益函数更陡峭[9].比如,人们不愿参加一项收益和损失期望值相当的赌博游戏[10].如果个体是短视的投资者,那么相较于非短视的投资者,会表现出更高的损失规避。
  
  针对短视的探讨,早期研究主要关注评价周期(evaluation period),并没有提及投资时限(invest-ment horizon)的作用。但实际上Gneezy和Potters在操作被试的评价周期的同时,也对投资时限进行了调整[11].因此,改变评价周期一定能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吗?投资时限是否也是引起短视损失规避的动因?
  
  2.1评价周期
  
  评价周期指投资者连续两次得到投资结果反馈信息的时间间隔,也可以用审查先前投资结果的频率来表示,频率高代表周期短,而频率低则代表周期长。 Bellemare、 Krause、 Kr觟ger和Zhang首次在研究中分开讨论了评价周期和投资时限的影响,证明了评价周期的作用[11].根据Benartzi和Thaler对短视损失规避的解释,不论投资时限如何,当以相同的频率接受投资结果的反馈时,投资者的风险倾向应该是相同的,所以评价周期才是引起短视损失规避的原因[1].在实验中,Bellemare等人将评价周期和投资时限分开进行处理,在GP投资情境中增加了混合组,将长期的投资时限和短的评价周期结合,即被试需要每三轮决定x的大小,并且能够得到每轮博弈结果的反馈。该实验预期低频组的平均投资数额要高于混合组的,而高频组的平均投资数额与混合组的没有差异。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这表明短视损失规避仅仅由评价周期引起,与投资时限无关。在市场交易研究中也得到了类似结果,单独操作评价周期能够产生短视损失规避[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