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投资学论文

当代我国艺术品市场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17 共912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艺术品资本化发展探析
  【绪论】中国艺术资本化运作问题研究绪论
  【第一章】当代我国艺术品市场概述
  【第二章】当代艺术资本化运作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艺术资本化在艺术品市场中的运作策略
  【第四章】艺术资本化运作策略实践中的障碍及分析
  【结语/参考文献】艺术品市场资本运作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概述

  1.1 现状与挑战

  我们研究中国艺术资本化的发展,就离不开艺术资本的发展,而艺术资本的发展又和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自古就有艺术品交换。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是一个资本运作从无到有,并逐渐成为重要手段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由于资本运作才导致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传统艺术品市场的逐渐崩溃和现代艺术品市场的初步建立。资本运作所贯穿的以谋取利润为要旨的资本意志使资源如媒体、画廊、拍卖行乃至艺术家在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得到了重组和优化。 原有的以古玩店、画铺、摊点为主导的市场经营主体已被颠覆、更替,而被称为现代艺术品市场三大基件的画廊、拍卖行和艺术博览会于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支柱。

  由于受2006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处于大波动时期,艺术品市场也进入低谷。2009年以来,随着次贷危机的减缓,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逐渐进入了复苏状态,同样在2008年深受重创的艺术品市场也在整体上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中国艺术品市场率先实现了"V"形复苏,其市场表现明显优于全球艺术品市场。到2011年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交易总额达到了2108亿元,名列世界第一,年增长率为24%.其中,艺术品拍卖市场交易额为975亿元(港、澳、台拍卖市场成交额为148.68亿元),画廊、艺术经纪和艺术博览会的交易额为351亿元,艺术品出口额为30亿元,艺术品网上交易额为12亿元。整体呈现出较为平稳高涨的态势。

  但在如此火热的局面下,艺术品市场中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一、艺术品市场的诚信。

  《左传》有言:君子之言,言而有征。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环境、人才、资源的问题,而是诚信问题。假拍、拍假、"天价做局"等问题层出不穷,除去假拍、拍假这类情况,艺术品市场的火爆也吸引了大笔的投资资金,可有些资金的来源不得不令人怀疑,"资金黑洞"的出现也严重危害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诚信危机,也表现在某些艺术家的素质上。艺术品市场给艺术家们带来了崭新的生活,某些艺术明星们跃为社会的"新贵",甚至有些艺术家借助"名人效应"大行其道,不顾学术操守,在艺术品创作和鉴定上直接影响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秩序和质量,也使专家的权威性遭受了挑战。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诚信危机所引发的的弊病是巨大的。首先,诚信的缺失直接影响了中国艺术品和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地位。而且诚信危机和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有着直接关系,《拍卖法》、《知识产权保护法》、《艺术品市场鉴定规范条例》、《艺术品保险法》等不能够有效的落实和实施,甚至某些领域的法律空白,都使不诚信现象有机可乘。而且,征信体系的危机会影响到国家文化机构、部门等的权威性,无法保障艺术品的价值,从而引发社会对文化艺术的不尊重。由于"资金黑洞"的存在,使艺术品市场成为某些别有用心群体的避难所,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有损艺术品高贵雅致的品质。

  由于艺术品市场的诚信危机,使得买卖双方的信任受到了挑战,卖家不再信任二级市场,甚至也不再光顾一级市场,而是直接找艺术家进行交易严重破坏了艺术品市场的秩序。某些艺术家在高价签约画廊的情况下,却在私底下倾销自己的作品,破坏市场秩序,使投资者损失严重.长此以往,不仅破坏了艺术品市场的秩序,甚至会导致艺术品市场的萎缩。而且这种打破正常交易的行为,也会影响艺术家的正常创作,艺术家整天忙于应酬、走穴,艺术创作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好的作品只会越来越少,艺术的发展令人堪忧。

  伴随中国艺术资本化的发展,征信体系的建设愈发紧迫,我们要更好地抓住机遇,明确中国艺术品市场资产化的定位,大力发展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结合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发展,倡导有特色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资产化规模经营,逐步改变中国艺术品市场资产化运作散乱小差、经营结构原始、摊贩式销售的状况,打造出一个诚信的中国艺术品市场。

  二、艺术品市场的泡沫。

  在目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二级拍卖市场占据了 60%以上的艺术品从业人员,85%以上的市场份额,以及 90%以上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如火如荼的艺术拍卖上,不可避免的市场经济的弊端也会存在,虚假、目盲、追风、炒作等"泡沫"问题都在影响着艺术品的价格,随之而带来的负面作用直接影响了艺术品收藏的质量与大众的公共审美。

  目前,艺术品市场中的泡沫有以下三点:

  泡沫一:对艺术品的态度,更多的是把艺术品交易看做一般的商品交易,进行投机活动,获取金钱上的利润。

  泡沫二:不健全的金融市场下的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必然导致了各种盲目,浮躁,虚假。

  泡沫三: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性,艺术品市场法制的缺失性和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不健全性。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本市场做依托。只有将艺术品资本化,才会有更多的资金流通到艺术品市场中,这样艺术品市场才可以做大做强。

  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没有资本介入的市场是没有前途的;不建立与培养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前景就不确定.我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我国的经济政策与国外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我国的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具有特殊性,不像资本主义国家的艺术品市场是由私人资本向社会资本的转变,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情便决定了我国的艺术品资本市场必然带有很强的政府意志,在形成过程中带有某种意义上的强制性。目前我国的艺术品资本市场的不健全,也是导致艺术品市场泡沫形成的原因。

  1.2 时代背景与发展历程

  艺术资本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按照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本体的对象研究,主要是针对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生存体系中的商品化艺术生产.目前全球在历经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科技信息社会后正在向知识经济社会过渡,这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趋势,艺术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化,在新世纪里仍旧通过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伴随国民物质文化的不断充盈,国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显著,对于艺术,不再只是一小撮人的"阳春白雪",也逐渐大众化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艺术品市场也紧随这样的经济浪潮,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试水到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这二、三十年间,可谓一匹黑马,势不可挡。同时,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也不再被讨论姓"资"或是姓"社"的问题,艺术市场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眼,艺术资本也悄然露头,艺术品市场结构也因为艺术资本的介入而进入转型期,当代中国艺术资本化的发展与扩大成为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最为直接有效的推动力,更重要的是,在资本理念的推动下,收藏文化及其市场运作的规范与秩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甚至说都将走向一个新的范式,这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自 1978 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中国将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拉开了序幕。1992年初南巡讲话更加肯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以及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无论是计划经济也好,市场经济也罢,不存在政治立场的问题,两者都是手段,"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市场经济的建设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必经之路。2001 年 12 月 11 日,中国正式加入 WTO,标志着政治、经济、文化与国际接轨,国家在发展建设中更大力度的推进文化改革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就谈到了要"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国家对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为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资本的介入,同样标志着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从最初礼尚往来的礼品市场向金融化市场过渡,逐渐从民间小打小闹的散市发展成为高端成熟的艺术品资本市场,并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之一。

  中国内地的艺术品市场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时间虽短,但发展迅猛,尤其是在新世纪,2003 年到 2008 年高速发展,后又经 2008 年至 2009 年间的调整,目前整体呈相对平稳之势。资本的介入,艺术品市场进入转型期,但礼品市场的主导形态还未得到根本的扭转,目前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出"二元结构",真正达到产权金融化的艺术品市场还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但是,艺术资本化已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一点毋庸置疑。

  对于艺术品投资而言,当人均 GDP 达到 1000 美元的时候,艺术品市场将会开始启动;当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时,艺术品市场进入形成期;当人均 GDP达到 6000 美元时,艺术品市场进入发展期;当人均 GDP 达到 8000 美元时,艺术品市场繁荣,艺术品成交量活跃;当人均 GDP 达到 10000 美元时,艺术品市场进入火爆期,这时艺术品价格也容易创出新高。据调查统计,2003 年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发生井喷现象与国人 GDP 迈入 1000-3000 美元阶段有关;在 2008年时中国内地北、上、广等地的人均 GDP 已经超过了 8000 美元,也正是这一年艺术品市场在次贷危机影响后开始回暖;到 2009 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首次进入了"亿元时代".

  可见,国家的 GDP 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是正相关的,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下,艺术品投资成为继房地产、股票期货后更为安全的投资形式。艺术品投资风险相对来讲最小、收益较高。由梅建平教授和迈克尔·摩西(Michael Moses)建立的梅·摩高级艺术品价格指数长期追踪艺术品价格的走势发现,艺术品投资的回报率平均为 10%,基本追平标准普尔股票价格指数,高于债券、短期国债和公司债券,可见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抗风险和保值性。随国人物质文化的丰富,艺术品投资不仅是对资本的有效利用,也彰显了高雅格调,极大丰富了精神生活,而且资本的投入对文化艺术的传承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艺术资本的发展是有轨迹可寻的。2005 年,西安"蓝马克"艺术基金以 50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刘小东的《十八罗汉》组画,后在 2008 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 6193 万元港币成交,这标志着国内艺术将正式进入金融化运作之中。

  2007 年 6 月,民生银行首次推出了高端的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 号产品,投资期限为 2 年,预收益为 0-18%,这个项目开启了艺术品金融理财投资的先河。民生银行在 2007 年争取到银监会发放的第一个艺术基金牌照并正式运营表明,银监会对银行"不得进行艺术品交易"的约束条款已经解除,显示了资本介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决心和行动.

  2009 年 6 月,国投信托有限公司联合北京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共同推出了中国首款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国投信托·盛世宝藏 1 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这标志着中国国内信托机构正式介入艺术品投资领域。

  2009 年 6 月 15 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正式揭牌一扫国内空白,随后成立的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北京华彬文化产权交易所、杭州文化产权交易所等为将把艺术品切割成"股票"进行上市提供了可能,也加速了艺术品证券化的进程。

  2009 年 6 月,中菲金融担保公司首次推出当代书画金融按揭服务,意味着艺术进入到了大众消费领域。同样在 2009 年 6 月,招商银行正式启动了私人银行艺术赏鉴计划,使艺术与金融的对接进一步得到了"磨合".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当代中国艺术资本化已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主流,这也是艺术品市场逐步走向金融化、产权化、国际化的标志。对国家经济而言,艺术的资本化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模式;对艺术而言,艺术的资本化更有利于增加大众对艺术的重视和传承。因艺术的不可复制性,对已故的艺术家珍品可以通过艺术资本化运作得到最为有效的收藏和保护,而就存世的艺术家而言,资本的介入可以将开放、民主的概念深入,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的不受行政命令的去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艺术家及其创作的独立性与主体性的概念增强,有利于艺术家更好的进行艺术创作。而且由于艺术资本化的运行,艺术市场的法律法规问题也将得到更好的解决,这也意味着艺术逐渐有了法律的保障,中国的艺术有了更好的条件去发展自身文化背景的优势。

  1.3 基本特征

  在对艺术资本化的运作和策略的研究上,首先应对艺术资本这一个概念有系统的认识和分析。艺术资本在艺术经济的创新发展之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化、大众化的创新工具与力量。艺术资本的构成,不仅是智力资源资本、艺术审美与内容资源资本和精神消费市场资源资本这三大资本的简单组合,更是需要这三大资源的相互整合和汇通.艺术资本和其他的有形资本一样不是单纯的物或资源的表述,而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特殊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的经济运动形式。所以,艺术资本具有其特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首先,艺术资本是一个过程的产物,我们应该将艺术资本放在具体环境中展开,以具体的艺术形式为研究对象,抽象的来看艺术资本是没有意义的。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例,正是因为时代环境的关系,当代艺术才能够参与到国际艺术的活动之中,作为一支重要的艺术类型活跃在艺术品市场中,并形成了广大的购买、收藏人群,拥有了广阔的市场。

  其次,艺术资本有其独特的精神消费资本,这也是艺术资本有别于其他有形资本最大的一点。当代艺术在国内外一直备受关注,自2006年在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上大展光彩之后,成交额一直居高不下,当在国际拍卖会上也屡创新高,甚至在2008年飞利浦斯拍卖公司的秋季拍卖会上还推出了霍华德·法伯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专拍等。除去其作为艺术商品带来的巨大资本,最关键的仍是当代艺术本身的审美性带来了广大的受众人群。对于其它艺术板块,也是出于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即精神消费资本的特征。艺术资本的生成,离不开精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正是因为这两者的结合点,艺术资本才拥有了其独特的审美性资本。

  在艺术资本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不能忽视艺术本身的精神性和创造性,这也说明艺术本身并不是因为艺术资本而去创作的,仍旧是艺术家们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理念和追求进行的一种艺术活动。纵观艺术的发展,许多艺术家的创作环境和生存环境一直都是令人唏嘘的,但是创作环境和生存环境的艰苦并不能够阻挡一颗为艺术的心,不论是19世纪的梵·高,还是20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他们都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

  艺术资本的大幅增长,使艺术资本化成为可能和现实,但是,艺术本身的精神性和创造性仍是不可泯灭的,一旦艺术只为资本、利益和金钱,那艺术之路也就令人堪忧了。

  而且,艺术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只有在运动中才会呈现其价值,因此,运动性也是艺术资本的特征。我们在研究艺术资本化的过程中,看到艺术市场之所以呈现出资本化趋势是因为其不断地被拍卖、被收购、被消费、被流通。而且,艺术资本具有参与艺术生产关系与艺术生产力的矛盾过程的能力,这就意味着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受到艺术资本的影响。最早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也是西方的一些收藏家,他们按照自己意识中的中国形象来选择作品,大部分的西方人在意识里面仍旧把中国定义为"留小辫,裹小脚"的呆滞形象,并没有跟随中国的崛起而转变思维。因此,大脸、畸形、暴力、病态等等艺术表现形式深得西方人心。

  正如侯翰如的评价:"他们的艺术最简单通俗地反映着中国社会现实中并没有什么理想的一批青年的心态,一种与假想的官方意识形态进行软弱无力、自我解嘲的"作对"的犬儒心态。而这一点正是大部分尚在为冷战时代的意识形态所制约的、对中国'感兴趣'的西方人所能理解以至幸灾乐祸地'同情'的。"看到自己的作品如此受西方人欢迎,就误以为这是真正的当代艺术,就开始更加卖力的迎合他们,忽略本土文化,甚至是丑化。这些丑化中国人的"伪艺术"在拍卖会上的大行其道,使得更多的不知真相的年轻艺术家以为只要这样子去做艺术,就可以得到西方的认可。这种负面的现象也是由于艺术资本一股脑的涌进而导致的。不过随着艺术资本化的深入,艺术品市场更加健康有序,艺术家这种盲目的追风情况会逐渐减少。

  另外,艺术资本同时还禀赋世界性。世界性的内涵意味着艺术资本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状态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艺术资本是具有包容性的,是可以超越地方和民族的,这也是中国艺术打开国门走向国际的原因之一。

  资本的要义就是追逐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所有资本存在的使命,艺术资本也不例外。艺术资本也是一种文化艺术能力的话语支配权,当其在市场上占据一定量的资源时,它的话语支配权就彰显出来了。当代艺术资本的增长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个现象:资本控制在谁的手中,谁便具有绝对的优势和一定的社会话语权。

  当代艺术之所以能从地下走向地上,能够被官方认可,也正是由于艺术资本带来的艺术与话语能力的支配权。

  通过对艺术资本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艺术资本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是由其内在的艺术性和外在的环境所决定的。艺术资本追求价值的增值过程复杂且多维,是由内部和外部很多条件共同铸成的,就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因所处的特殊的历史环境、经济政策,导致了我们难以用一种模式或方法对其进行评估和衡量,需要根据具体的艺术作品和具体的环境进行分析评价。

  而且,艺术资本也有在非理性的精神消费中产生的可能性,人们也许会因为一幅作品符合其审美和趣味而收购或收藏,这就体现了在艺术品收藏上存在一定的非理性因素,这也是艺术品本身具有的审美性和精神消费资本所导致的。

  对于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我们市场机制和艺术资本化过程仍相当不完善,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法律和市场准则也有待发展和完善。而且,我们对艺术资本化也缺乏深度的认知,这其中很多未知和错综复杂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1.4 运作原则

  当代中国艺术的资本化运作,在当下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艺术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从最初的"家有利器,不可示人"变成继房地产、股票期货之后的"第三驾马车".艺术资本是艺术品生产在进入市场和消费阶段而形成的一种增殖性的过程和状态,而所谓的艺术资本化是艺术资本在进入市场之后"运作"的过程,艺术品资本市场就是将艺术品以及艺术品市场的资源当作金融资本来进一步追逐超额利润。从这种意义上来看,艺术资本化的运作是一个专业而严谨的工作,针对当代中国艺术的资本化运作,也应遵循一定的运作原则以确保资本化运作的顺利。

  首先,讲求价值增值和建构的实效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对于经济运作,追求价值增值是普遍原则,艺术运作也不外乎于此。艺术性与商业性并行永远是艺术资本化所遵循的首要原则,毕竟谁也不会去赔本赚吆喝地搞艺术资本运作.

  因此,在艺术资本化运作中,讲求价值增值是基本原则。艺术资本运作讲求的价值增值的整体性原则就是在艺术资本运作中将与其有关的要素都参与到其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使其整体利益得到最大的增值。这一点很容易理解,例如画廊或拍卖行,通过销售、拍卖艺术品来获得经济利益,但只有先树立职业信誉才能带来持久的商业行为,这里的征信体系的建设就属于整体性原则的一部分;再如国家现在大力倡导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不仅可以使艺术得到更远的发展,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并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而且因为其整体性原则,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商业中心(如 798、草场地等)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场所,也引导和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不仅具有精神消费价值也很大限度地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追求营运的最佳时机原则。追求营运的最佳时机是大部分收藏家、投资(机)者在选择进入一个投资领域的契机,看准时机,把握好机会才最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效益,虽看上去有投机的成分,但这不可否认的是经济运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在进行资本化运作时,不仅需要科学理论的研究也需要不可错失的机遇,特别是中国艺术资本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因素,所以,艺术资本化运作要根据中国大陆的具体情况,把握最佳时机,在市场处于高峰期,即艺术资本处于最大化时出手进行艺术资本化运营.

  第三,艺术资本化的运作还应符合把控风险与收益相均衡的原则。这和追求营运最佳时机的原则是相对而言的,任何形式的资本投入都存在风险,甚至往往风险和收益是呈正相关的,这同样适用于艺术资本。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通过2008 年到 2009 年的调整之后,发热的头脑也逐渐冷静下来,艺术市场成熟的一个标志就是市场回归理性,收藏家和投资者不再因为头脑一时发热而进行交易,更多的是通过客观理性的分析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价值,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方式来规避各种风险,以维护艺术资本可持续运作为前提,达到把控风险和收益向均衡的效果,化风险为利益才是艺术资本能够运行下去的成功道路。

  最后,注重品牌和艺术文化形象原则。这是艺术资本得以进入市场并进行运作的前提,上述的几项原则是资本作为手段进入市场不可或缺的原则,而注重品牌和艺术文化形象的原则则是保障艺术资本化运作能够有效可持续发展,并最终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注重品牌效应不仅对艺术资本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很重要。高质量、高信誉、高效益、低成本这些运营理念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之中,艺术资本化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注重品牌效应,可以说,在当今的社会,谁能创造出令人信任的品牌文化,谁就在领域里处于领先优势。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大陆的许多画廊、拍卖公司、艺博会等都打出了自己的旗号,品牌战在整个领域里打的如火如荼。如北京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母公司金字招牌保驾护航之下,能够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艺术品拍卖公司与其独特的经营之道密不可分,首开大陆夜场拍卖、无底价拍卖,以及成功拍卖尤伦斯夫妇藏品等行径均为其创造出响当当的文化品牌的"王牌".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必须符合具体的国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悠久渊源,在艺术品市场建设时,除借鉴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艺术品市场经验之外,切不可丢失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艺术的发展不仅凸显的是自身的实力与水平,更彰显的是中国文化的总体形象.如果说品牌建设是艺术资本化运作的招牌,那么艺术文化形象就是艺术资本化运作的内质。如 2012 年 6 月 4 日江苏凤凰集团在北京匡时拍卖以2.16 亿元竞得过云楼藏书,紧接北京大学又宣布优先购买过云楼,后以匡时确认过云楼藏书归江苏凤凰而锤定,这一事件引发的古籍争夺战不可不说是对中国文化的争夺。艺术资本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在发展艺术资本化的同时,一定要坚守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形象,只有这样,艺术资本化运作才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