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各体文学论文

基于隐含读者的小说创作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19 共258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基于隐含读者的小说创作探析
  【绪论】“隐含读者”对小说写作的影响研究绪论
  【第一章】隐含读者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章】作者对读者的认识及其交流
  【3.1  3.2】小说叙述角度与情节安排
  【3.3 - 3.6】小说话语选择与叙事者干预
  【第四章】小学写作文本外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小说书写中隐含读者的应用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摘 要

  过去,人们习惯于从作者的角度来研究小说写作,从写作是一种主体性活动而言,这当然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小说写作从来就不是自言自语,而是在拥有一个设定对象的情况下的进行的活动,而这个设定对象就是由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伊瑟尔提出的"隐含读者".按照伊瑟尔的观点,隐含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它必然对小说写作产生影响,所以,分析这种影响,将有助于更深、更全面地理解小说写作。那么,将小说构思、写作和定稿的全过程置于读者视域下作一番研究,就是很有必要的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还不多。

  本篇论文意欲就此问题作一个初步的尝试。

  第一章界定隐含读者。隐含读者是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之一沃夫尔冈·伊瑟尔提出的。隐含读者不同于真实读者,他类似于假想读者,具有假想读者的一般特点,同时它又具有延展性与特定历史性。隐含读者的特点可以从其与真实读者的比较中得出。当然,真实读者与隐含读者并不互相排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隐含读者成就了真实读者,而且在某种特定情况下,隐含读者甚至与真实读者发生重叠。

  第二章阐述作者是如何看待读者并与其交流的。根据作者是否重视与读者的交流,可将其分为积极的与拒斥的两种。前一种作者重视读者,会积极地与读者交流。后一种作者不重视读者,拒绝与其交流。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划分为直接交流与间接交流,文本内交流与文本外交流。

  第三章阐述作者为回应隐含读者而采取的文本内策略。文本内策略包括:1.作者对叙事角度的选取。在第一人称的叙述中,作者与读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种叙述角度能给读者强烈的真实感,同时给予读者较多的尊重,是读者乐于接受的叙述角度。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读者与作者处于同一位置,俯视人物,对人物的内心了如指掌。

  在第二人称的叙述中,读者与人物易重合,叙述的成败在于读者能否感同身受。2.对小说开端和结尾的安排。小说的开端必须引起读者的兴趣,将读者引进小说世界的门。除了平铺直叙的写法,小说开端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悬念法开端,一种是写景法开端。前者以悬念来吸引读者,后者以气氛来吸引读者。3.话语选择。小说话语大致可以分为雅、俗两种,在某一时期,某些作者倾向于采用雅言来创作小说,而在另一时期,另一些作者则选择采用俗语来创作小说。作者对雅、俗语言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读者的审美趣味。4.场景描写。一般来说,场景描写与表现主人公的心情有关,但作者在选择何种场景、或采取何种方式来描写场景时,都会考虑到读者的感受。在很多时候,作者不但选择读者喜欢的场景来描写,而且在场景描写中,采用了读者喜欢那种方式。5.语调。反讽是语调的一种,作者在采用反讽时,大多会考虑到读者的因素。6. 叙述干预。就是作者在小说中现身,与读者对话,一般出现在全知视角的小说中。叙述干预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指点读者的干预,一种是提供、补充信息的干预。

  第四章阐述作者为回应隐含读者而采取的文本外策略。文本外策略包括:1.读者群定位。文学作为精神产品,也有其市场,按照广大读者的欲望和需求,也可以将文学市场进行细分。一般的做法是:划分为俗文学和雅文学这两个子市场。俗文学市场和雅文学市场都有其目标读者群。这就是说,作者在提笔创作时,并非只是自言自语,一吐为快,大多是有目标的。更进一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目标读者群,或是俗文学读者群,或是雅文学读者群,因此他们在创作中,就必须力求做到符合目标读者群的审美需求。2.题材选择。作者选择何种题材进行创作,不仅与他的生活积累有关,而且与读者的审美趣味有关。

  读者的审美趣味甚至推动了热门题材以及跟风之作的形成。3 书名的确定。一个好的书名能够一下子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作者在给小说取名的时候,便会考虑到读者的审美趣味。有的作者在构思作品时,就已经确定小说名,有的却是写作过程中,甚至在作品完成之后;有的时候,小说名还被不断斟酌修改、反复推敲才最终得以确定。这说明作者意识到,一个好的小说名能引吸读者,有助于增加作品的阅读面;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中,还能增加作品销量而带来利润,所以,大多数作者(此刻还应该包括编辑者)在小说取名的问题上都十分慎重。

  结语部分强调作者之所以要受到读者的影响,是因为作者是生产者,而读者是消费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一切生产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消费。我们不但可以借用接受美学的理论,来解释文学活动中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而且,从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理论中,我们可得到关于这个问题的更深刻的理解。我们认为,只有将文学作品理解为消费品、将文学创作及欣赏活动理解为生产及消费活动,才能真正理解文学创作活动受制于读者的必然性,以及将小说写作置于读者视域下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隐含读者;对话;阅读期待;生产与消费


  目 录
  
  摘 要
  
  绪 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一)接受美学
  (二)隐含读者概念与研究现状
  (三)网络文学实践与研究现状
  
  第一章 隐含读者
  
  一、"隐含读者"的提出
  二、读者形态分类
  (一)真实读者
  (二)假想读者
  三、隐含读者的特点
  (一)隐含读者的延展性与特定历史性
  (二)真实读者与隐含读者的重叠
  
  第二章 作者与读者
  
  一、作者如何看待读者
  (一)积极与读者交流的作者
  (二)对读者表示拒斥的作者
  二、作者如何与读者交流
  (一)直接交流与间接交流
  (二)文本外交流与文本内交流
  
  第三章 文本内策略
  
  一、叙述角度
  (一)第三人称叙述
  (二)第一人称叙述
  (三)第二人称叙述
  二、情节安排
  (一)开端
  (二)结局
  三、话语选择
  (一)雅、俗语选择
  (二)俗语写作分析
  四、场景描写
  (一)场景选择与读者接受
  (二)场景描写与读者接受
  五、反讽
  六、叙事者干预
  (一)指点读者
  (二)补充信息
  (三)叙述者的称呼
  
  第四章 文本外策略
  
  一、读者群定位
  (一)市场细分与目标读者
  (二)市场融合与雅俗共赏
  二、题材的选择
  (一)热门题材的形成
  (二)热门题材与跟风之作
  (三)商业化写作与热门题材
  三、书名的确定
  (一)取名
  (二)改名
  
  结 语
  
  参考文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