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物流工程硕士论文

福州市物流信息服务体系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05 共6098字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信息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物流需求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业的发展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现代物流行业仍面临着内部管理不规范、动态应变能力差、上下游企业缺乏有效合作等诸多问题。

  物流业整体运行效率较低,导致了社会物流总成本居高、企业利润率下滑。据统计,2011 年,我国物流管理成本约为发达国家的 6 倍。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需要以信息化为纽带,这也将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现代物流的快速迈进开创各种途径,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同时,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将加速提升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力。

  2009 年,国务院公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先进技术支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区域物流业的改造升级,以信息服务拓展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空间,以区域物流信息化带动区域物流发展。

  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对区域物流合理规划、统筹协调,达到区域内物资流动最优配置的目标。而作为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且必要的步骤,就是建立一个从根本上改变物流行业运作分散状况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从而发挥区域物流业的整体优势,以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还指出,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区域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尤其是要加快构建公共信息平台,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因此,我国许多地区都开始认识到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并开始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不断加快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然而由于地区差异性、行业差异性、企业差异性等众多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区域内物流的用户群不同,不同的用户对物流信息的需求各自不同。所以,仅仅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出现许多的问题。如何建设有特色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有效地整合物流资源,实现最大效益,提升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是目前不少地区急需破解的难题。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就应该结合当地实情,更好地运用区域物流信息的系统理论,把本区域物流业发展特点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建立一个能和其他信息系统或信息平台有效链接,且能提供行业、政务、企业等物流信息的平台网站,即福州市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立此平台,可将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和企业客户等连在一起,实现社会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数据高速共享;企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效地结合,实现物流信息由平面应用进位到立体应用。

  当下,因特网发展迅速,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广泛,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已然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然而,平台的建立完全依靠市场行为是不够的,将会造成无序和浪费,这就需要通过政策、制度统筹规划,有效管理。建立福州市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既是适应这一趋势的需要,也是福州市加快转型发展物流业的必然决择。

  福州市区域物流相关信息体系目前有一定基础,但与现代物流的要求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建立此平台,各物流系统可以有效进行沟通和交流,推动政府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和辅助宏观决策,促使物流活动高效运行,物流资源有效利用,使物流系统发挥整体和规模效益。

  现代物流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根本宗旨是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物流运行效率,满足客户需求。其发展日益呈现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的趋势。作为现代物流的核心,信息化是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也成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22].区域物流系统实施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采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着眼于一个区域的整体物流体系,使得区域内物流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堵塞的瓶颈,以此降低社会物流的成本,充分发挥物流系统的最大效益。

  现在,国外对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设计、开发以及运作,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5].我国起步较晚,对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较为粗浅。很多区域没有很好的结合实际情况规划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物流信息平台,且部分已有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缺乏可操作性[6].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研究综述

  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美、欧等发达国家开始了巨大变革的物流革命,各种物流要素、功能的整合不断加大,区域物流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目前,作为区域物流平台核心技术支撑与承载的“信息平台”的规划设计研究,国际上已经具有成熟的框架与模式。

  (1)国外区域物流发展研究近年来,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对物流业发展从区域物流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Trunick(2003)分析了亚特兰大市是怎样建立专门组织实现区域的物流建设规划,并介绍了该市通过交通运输,物流节点和高速公路建设,促进区域物流发展[7].Tricia Hyland(2002)描述了俄亥俄州如何建立起东北俄亥俄物流网络,并介绍了交通战略物流对区域物流发展的依赖性[8].Schwanen(2003)从区域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交通规划,物流和空间布局的问题。Tanlguchl 提出了研究区域物流基本思路和方法,认为区域物流是在考虑社会、环境、经济、财政和能源对地区货运活动影响下整体优化地区物流的活动。Taniguchi,Thompson(2004)研究了在区域发展规划中运输系统的问题,认为区域物流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提出使用新的模型,评价和规划方法,改善区域(城市)货运系统效率[10].Markus Hesse DlI 提出通过政策和计划来对柏林市经济发展变化而出现的交通货运等物流问题进行战略性调整。Bowersox 等讨论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物流发展的联系。Guandlur 认为区域物流体系中的基础设施是公共物流网络,它对区域物流系统运效率会有相当的作用和影响。可见,国外对区域物流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主要体现在:(1)对政府角色与职能的研究;(2)对影响区域物流发展关键性因素的研究;(3)对区域物流法制建设方面的研究;(4)对区域物流各方协作的研究;(5)对区域物流与相关产业互促发展方面的研究。

    (2)国外区域物流信息化研究对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国外学者起步相对较早,基本上与物流发展研究同步,美国、德国、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就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59].Stenger(1986)提出,要依靠信息技术对物流管理的大力支持,以充分发挥其效用。Choy 等(2006)提出了新的概念,即广义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13].该平台将物流信息服务与运作互联互动,以实现第三方物流服务对区域物流系统运作的影响和作用。

  (3)国外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践研究互联网时代,让物流信息化需求强烈,实施物流信息化的根本途径就是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化平台。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国际贸易就提出“无纸贸易Paperless Trading”(纸面单证的电子化)的要求,在八十年代后期,以计算机网络通讯和数据标准化为特征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中心为代表的第一代公共信息平台应运而生,同时发展出“单一窗口(Single Window)”的信息平台服务模式。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技术框架、底层框架、数据库建设和系统设计模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都是从长远角度对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发展给予扶持。日本近年专门出台了促进物流发展的系列政策,做大做强物流信息平台。同时,国外还采用了政府投资方式,搭建关系国家、区域物流发展的信息平台。

  如日本最大的服务公用系统--logilink 是由日本国土交通省物流协会组织开发,采用会员制运营的信息系统[16].欧洲多式联运实时信息平台 INTRARTI 采用标准化的市场数据,包括贸易协定,路线,设备,合同和相关条件,运价,交付可靠性等信息[17].韩国信息化建设起步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自 1996 起到2015 年期间,韩国预计耗费 4993 亿韩币来投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目前,英国的 FCPS 服务平台;美国纽约一新泽西港的 FIRST 平台、新加坡的 Portnet口岸物流服务平台都在各国物流发展都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2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