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促进眉县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25 共359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眉县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困境探析
【第一章】制约眉县农家乐经济发展的因素研究导论
【第二章】农家乐休闲旅游相关理论
【第三章】眉县旅游资源与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第四章】眉县农家乐休闲旅游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眉县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对策与措施保障
【结论/参考文献】 促进眉县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让国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号召,同时,随着城市居民对回归自然意识的不断加强,农家乐休闲旅游这一新型旅游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成为当前我国旅游业中有益的补充。农家乐休闲旅游目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型,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论文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及访谈的形式,对眉县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进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揭示了眉县农家乐休闲旅游种类比较齐全、自然风景和人文资源丰富的特点。但是,眉县农家乐休闲旅游在实际运营中还存在着管理经验不够成熟、经营者对农家乐休闲旅游的认识片面局限、服务不到位等较多问题。
  
  针对眉县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主要包括:科学规划,健全机制,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展要依据各地区资源优势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明细层析,开发精品,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有专业的指导,实施精品策略,不断发掘内涵;加强培训,提升服务,加强从业人员的相关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多种营销,发展品牌,农家乐休闲旅游要注重营销方式,努力实现品牌效应。此外,发展过程中更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及乡土文化的挖掘,实现可持续发展。
  
  6.2 展望
  
  本文在研究分析农家乐休闲旅游中,对经济意义方面的研究比较侧重,而对农家乐文化内涵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就农家乐休闲旅游文化内涵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尤其是在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对传统文化、乡村文化、城乡居民生活意识等方面的变化应加以研究探索。
  
  随着国民经济和人们对休闲需求的快速发展,今后,我国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和研究的方向是,对科普教育和农业生产有效融合,使游客对生态环境实施有效保护。伴随着农家乐休闲旅游的不断发展,游客数量会进一步增加,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扩大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会破坏原生态文明,本文在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多,今后会对环保这方面做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蔡碧凡,俞益武等。当地居民对“农家乐”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研究-以浙江省衢州市七里乡为例。[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6)。
  
  曹瑞琴。“农家乐”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甘肃科技。2008(1)。
  
  陈俊敏,贾滨洋等。生物化粪池/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农家乐”污水。[J] 中国给水排水。2006 (6)。
  
  杜娟,张红等。基于“推一拉”理论的西安农家乐旅游者动机实证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
  
  封俐君,郭瑶瑶。农家乐电子商务 O2O 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龚海怒。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9, 11(2):49.
  
  郭涛,张鹏辉。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01)。
  
  何景明,马泽忠,李辉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J.农村经济,2004,(7):36-38.
  
  何景明。成都市农家乐发展中政府的缺位与越位[J]旅游学刊,2006,(31):11.
  
  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 旅游学刊,2003,18(1):76-80.
  
  何婉浅。谈我国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D].华东示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何薇。把握乡村旅游文化特性深挖民俗文化内涵--以成都三圣乡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4)78~80.
  
  胡卫华,王庆。“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开发方向[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3):79-83.
  
  胡晓青。现阶段农家乐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7 (2)。
  
  冀惠萍。山西农家乐旅游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10):93-94.
  
  李琳桂,陈新华。“农家乐”民俗旅游与“三农”问题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2):91-93.
  
  李永勤等。农家乐经济发展探析-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J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l(2):29-34.
  
  李永文。河南省旅游系统结构优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03,192.
  
  李跃军,姜琴君。浙江省“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提升措施。[C].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李开宇,张传时。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3):46.
  
  刘娜。成渝两地农家乐旅游发展对比研究与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04)。
  
  刘巍,杨磊。北京市郊区低碳农家乐旅游开发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2(10)。
  
  吕莉。安徽省农家乐旅游发展探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7,9(4):75-都市龙泉区农家乐为例。经济地理,2001,5.
  
  吕连琴,刘爱荣。我国乡村旅游高级化的产品设计导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12:69-72.
  
  吕鹏。“舞台真实”下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分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1-72.
  
  罗时琴。贵州乡村旅游新的发展前景和方向[JJ.贵州科学,2006,24(l):73-76.
  
  马建章。森林旅游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6(13)。
  
  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旅游资源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16):55.
  
  马勇,李玺,李娟文。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6):78.
  
  毛端谦。旅游景观开发。北京[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13):12.
  
  潘立勇。中国文化与旅游[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3):46.
  
  邵晓兰。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影响和分区管理研究[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7(8):11-12.
  
  唐娟。旅游产业集群国外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5):7.
  
  田喜洲。休闲旅游“农家乐”发展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72-74.
  
  汪侠,梅虎。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模型及实证研究[J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6,(7):l-6.
  
  王莉,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
  
  王秀红,杨桂华。上海、武汉、成都近郊型农家乐业主开业起始目标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7(4)

        王秀红。“农家乐”的生态性特点分析[J].产业经济,2006(1):107-108.
  
  王云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7-105.
  
  西安市旅游局,西北大学[M].西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06-2015),2007.
  
  肖文金。长沙市农家乐旅游 SWOT 分析及其营销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 (2)。
  
  谢彦君。以旅游城市作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J].财经问题研究,1999,(10):79.
  
  杨载田,刘沛林。21 世纪的中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0):63-66.
  
  袁定明,农家乐旅游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6,26(3):13-16.
  
  张华,李晓阳等。农家乐的经济社会功能分析-基于成都市农家乐的考察。[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1:26-35)。
  
  张金霞,叶蓓,武汉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模式。统计与决策,2006(4):148-149.
  
  张凌云。试论我国度假区的市场定位和开发方向[l1.旅游学刊,19%,(4):59-62.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郸县县委宣传部课题组。川西平原上一个城乡交融的新亮点)成都/农家乐考察[J].理论与改革,2000,(4):102-113.
  
  周叮波。百色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懒浩村”农家乐旅游为例[J].江苏商论,2011(8): 109-111.
  
  0ppermann M. Rural tourism in Southern Germany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 (1):86-102.
  
  Gartner Tourism WC.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US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2004(6):151-164.
  
  LANEB.What15RuralTourism[J:.JouxualofSustainableTourism,1994,2(1-2):7-21.
  
  OppermannM. Rural tourism in Southem German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l):86-102.
  
  Roberts L.Hall D. Consuming the Countryside :Marketing for Rural Tourism [J]. Journal of VacationMarketing, 2004(3):253-263.
  
  ROSAMHM,PABLOAMG,LIBIASR. The moderating role of familiarity in rural tourism in Spain[J].Tourism Management, 2006(28):951-954.


  致 谢
  
  时光荏苒,在论文完成之际,在此谨向三年来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老师、同事、朋友和家人表示感谢!
  
  由衷感谢我的导师王秀娟副教授。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开题报告、写初稿到反复修改,王老师给予了太多的关心与帮助,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她都能给我一些意见和建议,当我有问题的时候她总是耐心地帮我分析,给予指导。王老师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她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宽以待人严与律己的高尚情操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都会产生长远的影响,让我懂得不管一个人处于多高的位置,都应该谦和,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在此我将最真诚的祝愿和最真挚的感谢送给我敬爱的王老师。
  
  非常感谢帮助我做问卷调查的朋友们,谢谢他们在周末无私的帮助我做实地调研,使我的论文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和一手资料,为后续的实证分析奠定了重要基础;感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研究生院的老师们,他们对我辛勤的栽培,使我终身难忘。
  
  感谢父母多年的培养和教育、感谢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在背后默默无闻的付出,给予我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气。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