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服装设计论文

日本服装设计中的禅学思维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30 共1928字

  结 论

  禅思维与艺术思维在可感性、非理性和超越性等方面存在着同一性。而两种思维相似的特征,又都与头脑中存在的潜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上最早对潜意识有所发现并进行探索的是中国的禅宗,艺术思维中的灵感现象,本质上同禅的顿悟思维相同但禅悟所带来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则更深远、更广阔。悟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打破"我"的局限性,使"我"与世界圆融为一体,"无分别心"就是禅宗以及美学的内在逻辑,通过无分别而超越自我,寻求本心,打破固有和局限的思维,使看世界的眼光和视角呈现出与以往的不同,从而把人带到自由的空间,获得一种精神解放与自我实现。在纯净澄明的自性显现中再创造,由此而带来想象自由和独特思维,进而呈现出服装创作的永不重复性。

  参考文献:
  
  [1] 无碍。《禅这东西》[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4
  [2] 穆子青。《佛心禅语悟人生》[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5
  [3](日)村上专精着,杨曾文译,往向荣校。《日本佛教史纲》[M].东京创元社,1939
  [4] 马彦《<源氏物语>的佛教思想与语言表达》[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5
  [5] 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日)佐藤势纪子着。《宿世的思想》[M].东京出版社,1995.3
  [7] 余卫华。《禅宗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J].产品与设计,2009.10
  [8] 李荣。《传统并现代--日本现代服装设计理念》[J].今日南国,2009.10
  [9] 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 张琦。《从无印良品的设计看日本禅的美学》[J].艺术·生活,2010.6
  [11] 冯燕。《服装设计中的文化底蕴》[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5.1
  [12] 臧晓梅 梁爱华。《日本传统美学--和服》[J].北方文学。2011.12
  [13] 寇淑婷。《和服艺术与日本文化》[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10.2
  [14] 孙云。《浅析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意义途径》[J].太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15] 黄燕敏。《中国服饰审美文化的现代型构》[J].湖北社会科学,2002.9
  [16] (日) 铃木大拙着,《禅风禅骨》[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17](日)铃木大拙着,陶刚译,《禅与日本文化》[J] .三联出版社,1989
  [18] (美)萧甫斯坦着,徐进夫等译,《禅与文化》,[M].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
  [19](日)柳田圣山着,毛丹青译,《禅与中国》,[M].三联出版社,1988
  [20](美)鲁思。本尼迪克特着,吕方和等译,《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北京:商务印刷管,2002
  [21](日)紫式部着,丰子恺译,《源氏物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2] 张育英。禅与艺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年 2 月
  [23] 陈建辉。 论服装设计风格中的结构与解构[J]. 艺术设计史论,2005
  [24] 高秀明。 服装展示与服装艺术[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25] 于佳婕。 日本和服的审美情趣[J].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1)。
  [26] 何伟,李洪琴。 浅谈日本和服的文化传承[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12)。
  [27] 辛艺华。 日本和服手绘纹样的审美特征[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28] 邢宇新。 趣谈日本和服[J]. 北京纺织,2002,(2)。
  [29] 陆国忠。 漫谈日本和服[J]. 世界知识,1980,(9)。
  [30] 神户艺术大学大学院艺术工学研究科 2009 课程大纲[M].12.
  [31] PHAIDON.Fruits[M]. Phaidon press Ltd, 2001.20.
  [32] DouglasBullis,((FASHIONASIA6,Thames&Hudson,2000 年
  [33] (韩)李御宁,《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年
  [34] 鲁思#本尼迪克特(美),《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 年
  [35] (法)丹纳,张伟(译),《艺术哲学》,北京出版社,2004 年
  [36] 李孟军,《日本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年
  [37] 华梅,《衣装日本《,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年
  [38] 李佩玲,《和风浮世绘》,吉林科技出版社,2004 年
  [39](日)石田一良。《日本文化-日本内心巴形》东海大学出版会,1994
  [40] 徐晓燕,《从禅宗思想解读日本枯山水的精神内涵》[J]. 建筑与规划理论,2007,3:7-10
  [41] 孟庆利,《日本的美与禅文化》 [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4
  [42] 西田正好,《日本の美》[M]. 创元社,1978.275
  [43] 武心波,《当代日本社会与文化》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4
  [44] 兰立亮,《日本人与色彩》 [J]. 日语知识,2002,1:31-32
  [45] 拙着,《色彩的艺术和科学》 [M]. 昭和堂,2006.194
  [46] 前田雨城,《日本古来的色彩和染色》 [M]. 河出书房新社,1977.32,32
  [47] 吴双,《渗透在色彩中的日本审美意识-以解读原研哉作品为例 》[J].重庆社会科学,2006,11(143):49-52
  [48] 王蕴,《从<源氏物语>看日本传统的自然审美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0,(1):119-123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