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城市社会学论文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主要问题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29 共7198字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 1 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归类

  在获得了基本的调研数据后,接下来研究力求将问题集中的 36 个问题分为几个更加具有概括性的类别,每一类别所涵盖的具体问题具有一致性,同属于影响智慧城市发展的同一范畴,本研究使用PLS Graph 软件和 SPSS 统计分析软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来达到这个目的。

  3. 1. 1 信度效度检验首先,我们将相关文献及经验作为分类依据,将关键问题集分为网络基础设施、政务信息化、监测智能化、软环境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人力资本、信息产业九大类别。

  每一类别的内部一致性程度可以通过组成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来衡量,组成信度值高于 0. 8 意味着该类别的内部一致程度能够被接受。

  如表 2 所示。在我们的研究中,组合信度值分布从0. 821( 智慧交通) 到 0. 903( 监测智能化) ,所有类别均大于 0. 8,这意味着每一类别的内部一致性程度是可以被接受的。

  平 均 变 异 数 萃 取 量 ( Average VarianceExtracted,AVE) 是计算潜在变项对各测量项的变异解释力,相关研究表明,其标准值大于 0. 5 意味着信度和收敛效度可接受,从表 2 中我们可以看到,九大类别的 AVE 值均大于 0. 5,因此其收敛效度可被接受。

  另外,显着效度可通过将 AVE 的平方根与各类别之间的内部相关系数进行比较,若 AVE 的平方根均大于各类别内部相关系数,意味着显着效度处于可被接受的水平。表 1 给出了各类别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之后显着效度得以检验。
  
  3. 1. 2 九类关键问题分析通过上述的信度效度检验后,表 2 给出了关键问题的具体分类情况,及各类别的紧迫程度均值和相应排名。九大类别中的政务信息化、监测智能化、软环境建设可归为智慧政府治理范畴,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可归为智慧公共服务范畴。接下来,我们逐一讨论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九大类别。
  
  ·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包括主要公共场所的无线网络建设,以及家庭光纤的接入等方面。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保障智慧城市正常运作的硬件条件。

  ·政务信息化即智慧化的政府服务,地方政府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和行政信息系统,为民众提供一个开放、协同、互动的交流平台和服务中心。这不仅可以提高政府本身的运转效率,同时可以提高民众办理相关审批事务的效率,服务型高效政府是智慧城市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方面。

  ·监测智能化通过各种传感终端和感知网络,及时、准确地收集环境质量信息,不仅可以为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环境监测也是一切环保工作的前提。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平衡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需要有科学的保护。

  ·软环境建设无论是良好的智慧城市编制水平还是组织架构,都有助于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而相关的论坛及培训,有助于培养工作人员的智慧城市建设意识,这些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智慧城市建设软环境。软环境的营造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可以避免智慧城市建设各方主体各自为战、重复建设,避免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可以引导智慧城市建设朝着良性的方向推进。

  ·智慧交通和智慧医疗交通和医疗是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通过信息化技术,使交通管理和医疗服务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改善民众对于医疗和交通两个方面的服务体验,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 2013 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暨《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 (2012 ~2013)》报告指出,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科学计算,医疗卫生和公共交通是 2013 年群众最关注的前两大公共服务要素。

  ·智慧能源智慧化的能源管理有助于智慧城市建设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绿色可持续增长与经济结构转型,智慧能源的发展能够带来节能服务产业的增长,并且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人力资本因素人力资本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接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的劳动力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此外智慧城市重视高等教育,能够吸引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可以带动当地与消费相关的就业。智慧城市不是信息技术能够自动实现的,而必须依靠人和人力资本来实现。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够为城市整体生产力的提高提供合力。

  ·信息产业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为信息服务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助推信息产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同时,信息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新鲜血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 2 重点关键问题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我们确信 36 个智慧城市发展重点指标重要性程度的得分间是有显着差异的,且并非由随机误差引起,可以通过比较平均得分情况获得单个指标重要性程度的排名。对所有智慧城市发展重点指标关键性程度的平均得分进行排序,前十名的关键问题如表 3 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排列在前十位的关键问题中有六个关键问题所属类别为监测智能化,从中可以看出,智慧城市的发展着重关注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监测上。

  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必须以人为本,以提升民众的生活便携度和安全感为主要目标。一方面,民众生活的环境是智慧城市发展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只以经济发展为主而忽略环境保护的城市发展模式不符合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硬件条件,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3. 3 城市属性对关键问题认知的影响

  3. 3. 1 区域对关键问题认知的影响表 4 的方差分析展现了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城市对智慧城市关键问题九大类别重要性程度的选择是否具有显着性差异。从表 4 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区域的城市在监测智能化、软环境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人力资本和信息产业方面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因此,本文继续对东、中、西部城市在上述几大类别上进行多重比较,发现中部城市和东部城市在智慧城市发展关键问题的选择上没有显着的差异,而西部城市和中东部城市相比,则存在一些显着差异。其中在监测智能化和智慧交通方面,西部城市的重视程度明显小于中东部城市。而在软环境建设、人力资本和信息产业方面,西部城市的重视程度也明显小于中部城市。

  3. 3. 2 经济发展水平对关键问题认知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收集样本涉及的 96 个城市的人均 GDP 数据,探寻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与智慧城市建设关键问题选择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在智慧城市建设关键问题九大类别里,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与监测智能化、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人力资本和信息产业五个方面存在相关性,且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对这五方面越加重视。表 5 是经济发展程度与上述五大类别关键问题之间的相关系数。此外,我们也对受访者所在城市是否为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发现无论九大类别,还是具体到每一个关键问题的重要性程度得分,均无显着差异。虽然部分原因可归结为智慧城市试点的影响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但基本也可反映出,在基本关键问题的判断上,来自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的实践者有着基本共识。

  4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调查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关键问题判断,用因子分析方法总结出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九大类别关键问题。

  随后通过排序、比较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关键问题,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基本描绘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受重视、最为紧迫的主要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以人为本,对民众生活的环境质量、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实时监测十分重要,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也至关重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硬件条件,其重要性仅次于对于环境质量和民众各方面安全的智能化监测。在公共服务方面,医疗、交通和能源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其重要性依次递减。此外,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远远小于国外。随后,研究也发现中、东部城市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关键问题的选择基本不存在差异,西部城市对智慧城市发展关键问题的选择,在监测智能化、软环境建设、智慧交通、人力资本和信息产业等类别上与中、东部城市存在差异,重视程度明显较小。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与监测智能化、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人力资本和信息产业五个方面存在相关性,且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对这五方面越加重视。研究发现在基本关键问题的判断上,来自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的实践者有着基本共识。更多城市属性与智慧城市关键问题间的关系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辜胜阻,王敏。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74 -80.
  [2]宋刚,邬伦。 创新 2.0 视野下的智慧城市。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9) :53 - 60.
  [3]宋刚,朱慧,童云海。 钱学森大成智慧理论视角下的创新 2.0 和智慧城市[J]. 办公自动化,2014,(17):7 -13.
  [4]宋刚,张楠,朱慧。 城市管理的复杂性与基于大数据的应对策略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2014,21(8)。
  [5]张楠。 智慧城市重在首尾兼顾。 中国城市报,2015 -03 -09.
  [6]巫细波,杨再高。 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 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1):56 ~60.
  [7]李德仁,邵振峰,杨小敏。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J]. 地理空间信息,2011,(6)。
  [8]Andrea Caragliu,Chiara Del Bo,Peter Nijkamp. Smart Cities inEurope[J]. Journal of Urban Technology,2011,18(2):65 ~ 82.
  [9]陆小敏,陈杰,袁伟。 关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思考[J]. 电子政务,2014,1(133):15 ~22.
  [10]许晶华。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类型比较研究[J]. 城市观察,2012(4):5 -18.
  [11]彭继东。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 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2,5.
  [12]Giffinger R. ,Smart Cities - ranking of European Medium - sizedCities[J]. Centre of Regional Science,Vienna UT,October 2007.
  [13]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2. 0[R]. 2011.
  [14]Richard T. Watson,Gigi G. Kelly,Robert D. Galliers,James C.Brancheau. Key issu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s,1997,Vol. 13 Issue4,p. 91.
  [15]吴瑞鹏,陈国青,郭迅华。 中国企业信息化中的关键因素[J].南开管理评论,2004,7(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