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经济学论文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25 共498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共同富裕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探讨
【第一章】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与功能
【第三章】农村经济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第四章】基于共同富裕的农村集体经济现状
【第五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路径
【参考文献】共同富裕下农村集体经济研究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 30 年来,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一方面推动了集体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使得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种类繁多的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改革后大量出现,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深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在农村也已经不多见符合传统意义上的集体经济组织。

  土地的最终所有者必然会反映出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属性。由此可知,“集体经济”就只剩下“土地集体所有”这一被抽象化的概念。与之相对应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顺利实行后,在原有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乡镇集体企业,由于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经营者持有较大比例的股份现象明显,集体企业面临私有化的危机,从而使农村集体经济错失发展和壮大的机遇。

  不断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课题。早在 1943 年,毛泽东同志就曾说过“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却使农民陷入永远的痛苦,克服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1]

  邓小平同志则提出, “第一次飞跃”,是废除了人民公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需要长期地坚持下去;“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2]

  1997 年 9 月 12 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可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3]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的要求。2012 年,党的十八大再次将“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4]提上议程。由此可见,我们国家历代领导人对农业、农村、农民要以发展集体经济为发展方向的治国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在《摆脱贫困》中明确地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5]

  要想完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和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扩大、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基于共同富裕视角研究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宏观研究

  从宏观的角度,关于我国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现实困境,成因和解决对策进行研究方面的论文数目较多。王国敏、罗静(2011)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统分”制度,透过制度变迁和现实经济生活中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提出农村集体经济要想发展,必然选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6]张兆安(2011)则通过对 1979~2007 年集体经济发展的数据研究,提出实现农村的整体发展必须发展集体经济;[7]于学强、魏宪朝(2008)认为,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实现农民的利益、有利于培育农民民主意识、有利于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有利于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文明。

  (2)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微观研究有学者从微观的角度入手,深入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具体层面,如立法、产权、投资、审计模式等。周湘智(2008)基于现代产权角度,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包括外包式,承包式,租赁式,BOT 式和社区股份合作等形式。[8]

  薛继亮(2010)则依托新制度经济学路径依赖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结合我国家庭承包责任制这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对我国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内在机制进行设计,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9]骆玉兰、王飞(2011)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法律存在的问题,对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和合作社的法律属性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明确集体经济法律属性的重要性。[10]

  朱朝晖、陈建萍(2007)认为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模式还存在的许多弊端,创新审计模式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稳定社会秩序的有效保障,所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地位,提高审计能力,建立有素质的审计队伍是至关重要的。[11]

  从目前来看,国内理论界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分析和研究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了在新时期如何质量并重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例如,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大力发展集体企业;对农业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深化细化股份合作经济发展模式;二是在当前经济条件下要发展集体经济应当注意哪一些问题。

  例如,科学合理管理集体资产、优化强化建设领导班子、创新完善农地制度等方面;三是阐述并强调了在当前着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四是阐述了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重要性。农村股份合作经济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振兴和进一步发展壮大开拓了新通道,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对我们国家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引领我们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方向。五是分析研究了新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和暴露出来的问题。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主体主要是乡办或村办企业;农村集体经济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形式进一步向多种模式发展等。存在问题如下:集体经济在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实力整合方面偏弱;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国不同地区乃至同一地区的不同乡镇间的集体经济发展失衡;集体经济的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效率低下低和管理结构单一等方面。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寻求科学有效的发展途径对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十分重要。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体制的变革也可以看成一种制度上的变迁。如果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时,生产效率就会随之降低。“制度变迁就是新制度的产生,且这一过程一定是向着更有效率的制度演化的,对个人提供有效激励的制度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制度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12]

  这是美国新制度学家 Douglass C.North 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指出来的。他将制度变迁理论分为路径依赖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国家理论、和制度变迁的产权理论等等。Putterman 等学者认为,必须将中国农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为土地私人所有权制度,才能避免农村土地的过渡开发和利用,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13]

  国外学者 Johnvon Neumann和 Oskar Morgenstem[14]对合作经济理论和合作博弈理论也有较深入的研究。他们指出要消除信息不对称、达到合作供给有效运行的状态和优势互补的局面必须通过合作、谈判、分工和权衡利益的手段。德国学者 Franz von Benda-Beckmann 认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设计,只有全面考虑集体经济各个方面的功能效用,才能使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15]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以及我国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论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深刻意义,通过把握新时期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多路径、多模式发展的新形式,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理论,为选择、培养和治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3.2 实践意义

  在邓小平“两个飞跃”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得到了进一步实践。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历经分合,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组织形式,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并逐步完善。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工业发展进一步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速度也进一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例如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产、生活问题,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农民如何优化组织结构问题,农村土地权益确认和权益被侵害后的维权问题,农村公共设施,文教卫生条件落后问题,村集体经济存在债务多、农民自身和组织双重负担重问题也随之而来,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被这些问题所限制为了解决现存问题以及在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生产力的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求我们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调整经营方式,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道路。这条新道路又必须是科学合理的,是适合中国实际的。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有利于巩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村人口在我国总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面,解决好农村的经济问题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生产力加速发展和共同富裕实现的制度形式保障。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农业生产力、农村经济水平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合理的农村经济制度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再者,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保障中国 9 亿农民的基本权益、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党中央多次把“三农”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不仅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因为农村人口是我国人口的主体部分,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发展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的发展更是政府、社会十分关系的话题。实行农村集体经济,对于我国长久以来促进农村发展的目标意义重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特别对广大农民来说,更是一个严峻而又迫切的现实问题。因此,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上,为各级政府探索新时期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和措施,为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实践支持。

  1.4 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以微观与宏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村发展战略、制度经济学、博弈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有关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展开论述。

  本文以集体经济具体实现形式为研究对象,以农村集体经济内涵、功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发展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情况分析--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为具体分析框架。在研究分析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历史与逻辑、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原则,树立科学的以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我国实际出发,以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为根本依据,针对基层党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除了采用以上方法原则外本文还采用了如下方法:

  (1)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把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理论与方法,从共同富裕发展的视阈,全方位研究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背景、过程、内容、意义和实践发展。

  (2) 坚持文献研究和社会调查相结合。以有效实现发展共同富裕壮大集体经济的系统研究,论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性,使观点的阐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3)坚持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结合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要求和趋势,科学评价共同富裕战略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力求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系统研究来实现研究目标。

  1.5 课题的着力点和创新之处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和对学术界关于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研究状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调研,丰富和补充了我国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研究。本文研究创新如下:

  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可以发现分别对农村集体经济和共同富裕的研究十分丰富,但是将农村集体经济和共同富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调整了研究思路,从共同富裕的视角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定义及体系框架,填补了现有理论研究的空白,使相关理论更加系统化。

  另一方面,目前,由于我国关于从共同富裕视角来研究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的论文不多,也不够系统,这就为本研究带来了不少困难。本文的研究不但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系统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探索中国特色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