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放射医学论文

2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X线表现

时间:2015-09-08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1983字
摘要

  0 引言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较常见的女性乳腺疾病之一,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该病虽属良性病变,但有一定的癌变率,因此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1].本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无痛性乳头溢液,溢液性质多为浆液性或血性溢液。由于乳头状瘤小而软,临床体检不易触及,仅少数患者可在乳头后方或乳晕附近触及小结节状肿物。作者收集 2009~2013 年间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9 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对其 X 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29 例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年龄 27~67 岁,平均年龄为 41岁。病变位于右侧 18 例,位于左侧 11 例。29 例患者均有乳头溢液,溢液为血性者 15 例、血性浆液性者 6 例,浆液性者 8例。其中 26 例触诊未见异常,3 例于乳晕周围可触及小结节。所有病例均行乳腺钼靶常规摄片及乳腺导管造影检查。

  1.2 方法

  使用的机器为西门子 Mammo Diagos 数字乳腺钼铑双靶摄片机。常规进行乳腺 MLO 及 CC 位摄片。嘱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识别出溢液的导管口,将顶端已磨钝的细注射针头轻轻插入到溢液导管口内,进针深度约 1.0cm,接上 1.0mL 注射器,缓慢注入碘海醇造影剂约 0.5~2.0mL,至患者有轻微胀感或对比剂自然流出时拔出针头,封闭导管口,并立即进行乳腺钼靶轴位和斜位摄片,必要时进行侧位摄片,压力酌减。

  2 结果

  2.1 X 线平片表现

  29 例患者中 26 例在平片检查中未见明显异常,3 例患者在病侧乳头后方或周围腺体内可见小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大小约为 0.6~1.7cm 不等。

  2.2 乳导管造影表现

  29 例患者均行乳导管造影检查。12 例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除近侧导管显着扩张外,主要表现为远端导管截断,断端呈杯口状、分叶状,本组 7 例;圆形、结节状及条柱状充盈缺损,本组 5 例,其中圆形及结节状充盈缺损 3 例,条柱状充盈缺损 2 例。本组 12 例均为单发病灶。17 例为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近侧导管呈轻中度扩张,并可见圆形、卵圆形、条柱状及形态不规则充盈缺损,其中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本组 11 例;条柱状充盈缺损本组 4 例;形态不规则充盈缺损 2 例。17 例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中 8 例为多发病灶,9 例为单发病灶。其中 1 例恶变者表现为导管内壁不规则狭窄,局部腔壁线破坏中断。

  3 讨论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起源于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肿瘤由管壁向内突出生长,形似乳头状[2],以乳管开口至壶腹部以下1.5cm 左右居多。在乳腺良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纤维瘤,占乳腺良性肿瘤的 20%[3].单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主要起源于乳腺大导管,而多发性则起源于中、小导管。多见于40~50 岁之间的中年妇女。有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病年龄已趋于年轻化,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其发病原因与雌激素过度刺激有关。因该瘤体富于薄壁血管,质地较柔软,极易出血,因此本病主要症状是血性溢液而无疼痛[4].乳头溢液可为自发性溢液或挤压后出现,以血性或血性浆液分泌物最为常见。少数患者可于乳腺中部或乳晕附近触及 0.3~4.0cm 结节。由于导管内乳头状瘤体积较小,X 线平片一般无法显示。

  乳导管造影是乳头溢液患者最准确、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它可清晰显示病变导管的形态,肿瘤的部位,大小范围,以及导管壁有无浸润破坏等,对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决定性作用[5].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造影表现为导管近端不同程度扩张 , 病变导管突然中断 , 断端呈光滑的“杯口状”,“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导管内圆形、结节状及条柱状充盈缺损,导管扭曲,但光滑完整,走形及形态较柔和。当充盈缺损伴局部腔壁线中断破坏时,应考虑到导管内乳头状瘤伴有恶变的可能,但仅根据导管造影所见,往往不能鉴别其为良或恶性[6].

  鉴别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癌及导管癌均表现为导管内充盈缺损,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后者表现为导管内形状不规则的充盈缺损或导管截断变窄,导管走形僵硬,管壁破坏,当两者鉴别较困难时宜作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主要表现为导管粗细不均,导管枝样结构紊乱,局部可见柱状、囊状扩张,其内无充盈缺损,管壁无僵硬感,当二者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重复造影检查。

  总之,乳腺导管造影结合平片检查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最有效办法。乳导管造影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能对导管内疾病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为临床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 郁武,章龙娇,吴雪梅,等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X 线诊断 [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4):354-355.

  [2] 胡永升 .现代乳腺影像学诊断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1,83-84.

  [3] 曲宏岩 .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及治疗 [J].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0,14(3):204-205.

  [4] 张晓丹,潘芝梅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8):991-992.

  [5] 杜红文,张蕴 .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学 [M].西安 :陕西科学出版社 ,1996,(7):191-192.

  [6] 鲍润贤 .中华影像医学 ,乳腺卷 [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54.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