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房地产论文

房地产经济与区域经济关联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13 共558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房地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
  【第一章】中国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绪论
  【第二章】房地产与区域经济理论基础
  【第三章】我国房地产业现状分析
  【第四章】房地产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分析
  【第五章】我国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实证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房地产经济与区域经济关联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及相关建议

  我国房地产业自改革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才有了今日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从目前来看,房地产业除了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发展以外,还能够间接的拉动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我国房地产业具有相当大的关联效应,能够间接的拉动其它行业的发展,进而影响我国区域经济的增长,并对区域经济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很多区域政府无视房地产的区域性和周期性,盲目的发展房地产业,导致房地产经济过热,房价增长过快,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为了使得房地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研究了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初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房地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及阶段性,各地应该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政策去引导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得房地产业的发展能与区域经济协调相一致。若盲目发展房地产业,则会导致房地产业出现泡沫,影响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根据以上研究发现,房地产业对区域经济大部分是促进作用,但是对各个区域的经济贡献率均不同,且差距较大,其中房地产投资对辽宁、湖南、重庆、江西地区的经济影响较大;而对西藏、宁夏、贵州、新疆地区的经济影响较小。由此可以发现,房地产业对处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北京、上海地区的经济贡献率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经济发展良好地区的贡献率处于比较良好的地步,对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区域其房地产投资的贡献率仍然处于落后的地步。

  第二,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本文首先采用了波特的钻石模型,将其作为理论基础,并从模型的六个要素出发,将这六个要素作为出发点,分析了发展房地产业的支撑要素。并利用协整分析,证明了从长期来看,二者之间有均衡关系,且二者之间相互促进。

  第三,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倒 U 曲线"关系。由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时间短,且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早期,我国产业发展较少,而且房地产业价格相对其它商品来说,价格较高,导致了在早期阶段房地产业所占比例较高。但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它产业的发展必然也会加快速度,从而导致房地产业占比减少,形成"倒 U 曲线".

  第四,我国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最大。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房地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比较大,但是考虑劳动力的同时,可以发现,在我国 31 个省市内,劳动力的贡献率仍然是最大的,这就决定了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各地在发展房地产业的同时,不能忽略基本的居住属性。各地应该根据本区域具体的发展状况去发展房地产业,并制定合理的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仍然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因此,为了发挥房地产业的积极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除了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外,还要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针对于此,本文给出以下一些政策建议。

  第一,正确认识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由于我国地方差距大,城市复杂性大,各地对于房地产业面对的风险也不定,导致了对于各个区域的房地产业发展也有所不同。因此,各地政府机构应该在了解本区域具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同时,结合本区域的发展特色,去制定发展房地产业的具体措施。要知道不好的房地产业发展,会严重的危害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要认识到区域经济是整体,房地产业是个体,是基于房地产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对于房地产业对区域经济促进较大的地区,应该继续提升房地产业投资规模,并采取实时监控行为,防止区域出现房地产业过热现象,另外应另寻其它新的投资点,引进各方面的人才,进行全面的发展;对于房地产业对区域经济贡献率一般的地区,应该严格控制房地产业的发展,减少住宅区域以及商业区域的投资,引进新型人才和企业,大力发展其它方面,与此同时,可以转移部分有关房地产业相关联部门到周边地区,以此达到缓解人口压力;对于房地产业对区域经济贡献率较落后的地区,应该着重在于区域经济对房地产业的反向促进作用;国家应该加大政策倾斜与支持,采取丰厚的优势条件去吸引更多的人才的流入,从而增加人口的数量,进而达到城镇化水平;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应该利用本地的优势条件,着重发展地方特色,促进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

  第二,建立全面的房地产指标考核体系,加强宣传和引导。房地产业之所以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很大一方面来自于房地产业投资能够增加地方生产总值,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考核又偏爱于考察地方生产总值。为了有效的遏制这种行为,政府部门有必要调整这种对地方经济的考核体系,改变这种只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政府部门可以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各方面的来源,在考虑本区域具体情况的同时,与历年各产业发展做比较,对于发展方向较快的产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并进行表扬,而对于那些经济增长较快,只一味靠房地产业拉动的区域应加大批评。另外,政府部门也需加强宣传和引导,改变那些盲目买房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居民的消费观念,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买房,而不应该盲目跟风。对于那些拥有多套房源,恶意炒作的炒房者,应该增收所得税,并实行累计税制,空置时间越久,收税率就越高,以此防止开发商盲目开盘,恶意涨价行为。

  第三,控制土地成本,加强土地管理。土地是房地产业兴起的前提,没有土地就没有房地产业,要想和谐发展房地产业,就必须要加强土地管理,控制土地成本。因为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从短期来看是缺乏弹性的,管理土地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政府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形势来决定土地的成交量,当经济形式较好时候,可以稍微增加土地的成交量,在经济形式较差的时候,政府部门必须要控制土地的供给量,增加中等住宅和廉租住房的土地供应,减少别墅等大型住宅的供给量。政府部门在出售土地值钱,应该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要求投资者能够提供对未来的预期,减少对土地购买的盲目性。对于购买土地资源,却进行闲置而不进行开发的行为,应该根据闲置年数长短而增加闲置费能力;对于囤积年数过长的土地,应根据需要而采取回收手段。另外,政府部门应鼓励租房,并提供高、中、低多种层次的住房租房,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要求,降低租房价格,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第四,增加融资渠道,加强金融控制。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相对国外来说融资渠道还是比较单一的,从开发商角度来说,不论是土地开发还是房屋建设,基本上均依赖于银行贷款;从个人角度来说,当房地产业形成商品,在商业市场上自由买卖的同时,由于房地产价格相对其它产品来说比较高,但是居民需求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大的,这就导致了居民为了买房而增加到银行的贷款能力。一旦房地产业发生泡沫,这种资本风险继而就会转嫁给银行,增加了银行信贷危机。因此,为了规避风险,防止金融机构出现危机,我国政府有必要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建立相关控制机制,以此减轻银行压力;此外银行自身也应该严格控制贷款的发放,尤其对于关于房地产业的贷款行为,对于二套房或者多套房的居民贷款行为,应提高贷款利率,增大其支出成本,减少对房地产业的购买行为。

  第五,加强监督力度,建立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掌握房地产业事实状况,政府部门可以听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公众透露目前房地产业真实情况,以此来提高房地产业的透明度,领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投资,促进房地产业理性发展。另外,上级部门应成立专门调查小组,对各区域的房地产业现状进行调查管理,并采取不定期检查和定期检查两种做法,以此来检测政府出台新的政策之成效。这样,通过上级向下级下达命令,下级向上级报告指标结构的形式来完善房地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执行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对政策进行调整。

  另外,舆论监督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能够与国家权力相抗衡的比较有力度的民间力量,舆论能够对国家权力、公共政策形成某种制约。舆论监督虽然不具备法律效应,但是从某个方面来说还是能够对行为能力形成一种约束。因此,加强房地产业的舆论监督,可以对地方政府相关结构制定相关建议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约束能力。

  参考文献:
  
  [1]Green Richard K, Follow the Leader: How Changes in Residential and Non-Residential Investment Predict in GDP. Real Estate Eeonomies,1997.
  [2] C. William and D. Denise, Housing Problem and Housing Policy.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1998.
  [3] R. Bon, T. Yashiro, Some New Evidence of Old Trends: Japanese construction 1960-90.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eonomies,1996.
  [4] Stuart Gabriel, Special issue on housing Policy,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2002.
  [5]C. William, D. Housing Problem And Housing Policy.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1998.
  [6] Granger C W J .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s by econometric models and guess spectral methods. Econometric, 1981.
  [7] Dickey A D . Fuller W A . likelihood ratio statistics for autoregressive time series with a unit root. Econometric, 1981.
  [8] Hsiao Cheng. Autoregressive Modeling and monetary-Income Causality Detection. Journal of Monetary . Econometric ,1981.
  [9] Brue Harwood,Real Estate Principal .Reston Publishing CO. Virginal,1977.
  [10] Stephen A Pyhrr & James R Cooper. Real Estate Investment. John Willey & Sons,Inc,1982.
  [11]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 年。
  [12] 包亚钧,汪洪涛:《房地产经济论》,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3] 曹振良:《房地产经济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4] 陈守东,马辉,才元:《中国房地产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未来与发展》,2006 年第 5 期。
  [15] 程征贵,林子文,《浅谈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投资》,《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 2 期。
  [16] 方林:《成都重庆两地房地产开发投资水平对比分析》,《西南金融》,2008 年第 3期。
  [17] 黄正军,赵冬:《中国房地产投资周期波动实证分析及预测》,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4 期。
  [18] 黄忠华,吴次芳,杜雪君:《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全国及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 分析》,《财贸经济》,2008 年第 8 期。
  [19] 简德三,王洪卫:《房地产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年。
  [20] 梁荣:《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规模与国民经济总量关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21] 刘洪玉,张红:《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2] 欧阳建涛,刘晓君:《房地产投资决策的博弈分析》,《特区经济》,2006 年第 2期。
  [23] 蒲艳萍,张顺心:《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一基于厦门的个案分析》,《现代经济》,2007 年第 7 期。
  [24] 沈悦,刘洪玉:《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与 GDP 的互动关系》,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年第 9 期。
  [25] 王松涛,陈伟,陈轶,方铭:《房地产开发投资水平影响因素研究》,《建筑经济》,2007 年第 8 期。
  [26] 魏锋:《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重庆大学学报,2007 年第 2期。
  [27] 吴扬,杨青:《房地产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 5 期。
  [28] 向为民,李娇:《城市化水平与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的关系研究》,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 年第 1 期。
  [29] 许锋,廖常青:《我国房地产投资与 GDP 关系的实证分析》,《财经界》,2007 年第 1 期。
  [30] 杨勇波:《从房地产业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5 月。
  [31] 张涛:《房地产业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年第 3 期。
  [32] 赵朋:《房地产投资波动与城市化关联性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6 年第 10期。
  [33] 郑智峰,吴洋滨:《广西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广西经济增长实证分析》,《沿海企业与科技》,3006 年第 9 期。
  [34] 周辉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8 年第 7 期。
  [35] 周梅:《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投资影响实证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第 5 期。
  [36] 邓仕敏:《试论我国房地产业的区域特性》,《市场论坛》,2004 年第 6 期。
  [37] 曹旭华,田霄燕:《我国房地产业就业的区域不均衡现象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 年第 4 期。
  [38] 张永岳,陈伯庚:《房地产经济学辽宁出版社》。2003 年第 9 期。
  [39] 曹振良:《房地产经济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10 期。
  [40] 王国军,刘水杏:《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研究》,《经济研究》,2004年第 7 期。
  [41] 厉以宁:《中国住宅市场的发展与政策分析》,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年。
  [42] 徐文通:《房地产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年。
  [43] 杨继瑞:《中国房地产市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年。
  [44] 孟晓苏:《住宅与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思考》,《中国房地产年鉴》,1999 年第 5 期。
  [45] 赵文:《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现象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3 年第 3 期。
  [46] 吴振顺:《论供应链战略对发展区域经济的作用》,《商业时代》1998 年第 6 期。
  [47] 周健:《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房地产市场规范化的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1998年第 4 期。
  [48] 康文明:《香港房地产业对大陆的启示》,《沿海经济》,1997 年第 10 期。
  [49] 彭方圆著:《发展中国住宅业的出路》,《城市发展研究》,1999 年第 4 期。
  [50] 陈浮等:《中国房地产业非均衡性发展研究》,《经济地理》,1998 年第 2 期。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