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匹多莫德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干预效果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15 共2292字
摘要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最常见的儿童非典型肺炎之一,在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中居第三位,近年来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1].目前 RMPP 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但目前一般认为其发病过程中免疫学机制起到重要作用[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RMPP 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并观察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3 年 1 月至 2014 年 1 月儿科住院治疗的 50 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其中男30 例,女 20 例,年龄 8 个月至 13 岁,平均( 5. 9 ±1. 8)岁,均符合第 7 版《实用儿科学》所规定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3],并符合以下三项标准中任意一条[4]:①虽已经接受规范的大环内醋类抗生素治疗,但患儿仍持续高热>10d、咳嗽剧烈使睡眠受到影响; ②影像学检查可见大片高密度肺实变,可合并中量及以上的胸腔积液; ③合并肺外脏器如心肌、肝脏、胃肠道损害,可发生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排除合并哮喘、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及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儿。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 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26 例,女 24 例,年龄 4 ~15 岁,平均年龄( 6. 2±3. 4) 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具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将 RMPP 患儿随机分为 A、B 两组,每组 25 例,B 组患儿予阿奇霉素 10mg·kg-1·d-1,静滴,连续用 3d 后停 4d 为 1 周期( 首轮静滴 5d) ,若临床症状消失可停药,总疗程为 4 ~6 周。A 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匹多莫德口服液( 芙露饮,苏州长城制药厂生产) ,初始 800mg/d 分 2 次服用,1 周后改为 200mg/d,共服用 8 周。

  1. 3 观察指标: ①对照组儿童于入组次日晨,RMPP患儿于治疗前及治疗 8 周后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 T 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及 CD4+/ CD8+) 水平; ②随访 6 个月,记录两组 RMPP患儿病情反复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等临床指标。

  1. 4 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17. 0 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x珋±s) 形式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以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三组研究对象 T 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RMPP 患儿( 包括 A、B 两组) 与对照组比较,血清 CD3+、CD4+、CD4+/ 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治疗后,A、B 两组 RMPP 患儿血清 CD3+、CD4+及CD4+/ 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 A 组明显高于B 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 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见表 1.

  2. 2 两组 RMPP 患儿疗效情况比较: 对 RMPP 患儿进行为期 6 个月的随访,发现 A 组患儿平均病情反复次数、持续时间及使用抗生素时间均明显少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见表 2.

  3 讨 论

  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国内儿童疾病谱中的第一位,其中肺炎支原体所致肺炎是儿科中最常见的非典型肺炎之一。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虽然经过规范的大环内酷类抗生素治疗,但是临床上仍会表现为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影像学表现可进行性加重,且患儿易合并肺不张和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及肺外脏器损害,治疗效果差,严重者可对患儿的生命造成威胁[5].RMPP 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其发病可能与肺炎支原体直接侵犯和免疫损害相关。大量的研究也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引起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6].胡茗[7]

  对比肺炎支原体患儿与健康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M、IgA 水平,发现两组儿童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认为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中体液免疫居次要作用。T 淋巴细胞的主要作用为参与机体识别抗原、产生细胞因子进而参与细胞免疫应答,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异常表现为 T 细胞总数或CD4+/ CD8+比值的异常改变。国外有学者指出肺炎支原体上存在超抗原,可引起淋巴细胞多克隆活化,对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原的作用,引起细胞增殖并且破坏正常 T 细胞亚群的比例。本研究结果显示,RMPP 患儿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血清 CD3+、CD4+、CD4+/ CD8+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也进一步表明RMPP 的发生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也解释了尽管采用敏感抗生素规范治疗,但 RMPP 患儿临床病情仍迁延不愈的原因。

  目前本病治疗仍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且根据病情应用糖皮质激素以阻断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本研究对 A 组 RMPP 患儿在常规阿奇霉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该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免疫促进剂,口服进入机体后能促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激活 NK 细胞,促进有丝分裂原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使免疫低下时的 CD4+/ CD8+比值升高,刺激IL-2 及 IFN-γ 起到促进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可用于儿童。本研究发现,A 组患儿治疗后血清 CD3+、CD4+及 CD4+/ CD8+比值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 B 组治疗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并且 A 组患儿随访期间平均病情反复次数、持续时间及使用抗生素时间等临床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表明匹多莫德治疗RMPP,可通过调节免疫平衡,增强患儿免疫力,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新荣,郭祥,朱永生,等。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341 例临床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3,11( 8) :1185 ~1187.

  [2] 辛德莉,马红秋。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 4) :233 ~234.

  [3]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 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205 ~1207

  [4] 吴晓林,黄成效,任家红,等。 80 例小儿难治性肺炎临床病因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0,31( l) : 125 ~12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