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防治策略

时间:2014-08-13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2337字
论文摘要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复杂的传播途径,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大流行,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重要。目前尚无高效的治疗方法,抗病毒、对细菌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切实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是现阶段临床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利巴韦林属于一种光谱抗病毒药物,具有抗病毒作用;匹多莫德属于一种免疫促进剂,能够对病毒进行抑制、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有效提升、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二者合用,在相互协调中促进抗病毒效果的显著提升,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等。本研究对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 2011 年 5 月~2013 年 2月收治的 50 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及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 2011 年 5月~2013 年 2 月收治的 50 例手足口病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编第七版《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及 2008 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普通病例的诊断标准。随机将这些患儿分为观察组(25 例)和对照组(25 例)2 组。观察组男 13 例,女 12 例;年龄 4~9 岁,平均(5.6±2.3)岁;入院前发热时间在 1~5 d,平均发热时间为(2.7±1.4)d。对照组男 14 例,女 11 例;年龄 3~7岁,平均年龄为(4.5±2.1)岁;入院前发热时间在 0.5~4 d,平均发热时间为(1.9±1.0)d。2 组患儿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对 2 组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发现 50 例患儿中有 46 例患儿具有正常或偏低的血白细胞总数和相对较高的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比例及正常的C反应蛋白(CRP),4 例患儿具有较多的白细胞总数和较高的CRP。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口服10~15 mg/(kg·d)的利巴韦林,1 剂/d,分 3 次服完,同时依据患儿的实际病情给予患儿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对症处理,口腔溃疡疼痛者,在其口腔局部涂上西瓜霜喷剂;发热者,给予口服美林;合并感染者,服用合适的抗生素,并督促其禁用刺激性药物和食物。观察组患儿在对照治疗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治疗,匹多莫德颗粒(浙江仙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口服,2 次/d,400 mg/次。

  1.4 观察指标 比较 2 组患儿的发热时间、皮疹、溃疡消退时间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如果患儿用药 1~2 d后体温恢复正常,口腔黏膜疱疹、溃疡、手足皮疹等明显好转,则评定为显效;如果患儿用药 2~3 d后体温恢复正常,口腔黏膜疱疹、溃疡、手足皮疹等有所好转,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患儿用药 3 d后体温没有恢复正常,口腔黏膜疱疹、溃疡、手足皮疹等没有好转,则评定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包对上述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64%,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论文摘要

  2.2 2 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手足皮疹、口腔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及总病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论文摘要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手掌、足底、口腔黏膜发生水泡,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复杂的传播途径,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大流行,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重要。在预防方面,临床一旦发现患儿患上了手足口病,则应及时将其隔离,以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清洁的环境卫生和干净的食品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切实加强疫情的报告,积极主动地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等;在治疗方面,由于本病属于一种病毒性疾病,目前尚无高效的治疗方法,抗病毒、对细菌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切实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是现阶段临床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利巴韦林属于一种光谱抗病毒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磷酸化,对病毒RNA多聚酶和mRNA尿苷转移酶进行有效的抑制,减少细胞内的鸟苷三磷酸,对病毒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造成损害,对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进行有效的抑制,达到抗病毒作用;匹多莫德属于一种免疫促进剂,一方面能够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特异性反应,达到对病毒进行抑制、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有效提升、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二者合用,在相互协调中促进抗病毒效果的显著提升,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等。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64%,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的手足皮疹、口腔溃疡愈合时间、退热时间及总病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总之,对于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应用实验室检查进行正确的诊断,然后给予患儿利巴韦林联合匹多莫德等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汉菊,粟鹃,郑颖.凯里市 2010 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7):337.
  [2] 郭忠平.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效果探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3):2987-2988 .
  [3] 游湛云.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 63 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0):105.
  [4] 黄殷.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19(24):80-81.
  [5] 刘丽丽.儿童手足口病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8):1787-1788.
  [6] 吕崇江,黄丽.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2):229-231.
  [7] 吴春雪,陈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0):100-103.
  [8] 胡云芝,冯陆.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9):55-56.

    论文来源参考: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