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眼外伤患儿及其家长的全方位护理心理干预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6-17 共2543字


论文摘要
  眼外伤是眼科常见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并发症多而复杂。

  儿童生性多动,易受外界机械、化学性和物理性伤害[1,2],及时、正确地妥善处理眼外伤及相关并发症对减少患儿的致盲率意义重大。对于眼外伤患者,因眼外伤可造成视力下降、失明、面部畸形及眼球运动障碍等不良预后,影响生活和工作,患者身心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故入院前常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心理焦虑,表现为哭闹不安,常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将对手术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并影响患者预后[3,4].既往研究发现对儿童心理焦虑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儿的术前焦虑,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儿眼伤的康复[5,6].在我国眼外伤患儿家长的焦虑情况也非常普遍,但目前对陪护患儿家长的心理干预常不足。本文通过对眼外伤患儿及其陪护家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心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0 年 1 月 - 2012 年 12 月我院眼外伤科住院接受眼外伤手术的儿童患者 36 例及陪护家长 36 名。

  年龄 9 ~14 岁,中位年龄 12.8 岁; 其中男 20 例,女 16 例; 致伤原因: 固体物撞击 18 例,鞭炮爆炸 13 例,不慎摔伤 4 例,碱烧伤 1 例; 受伤类型: 眼挫伤 13 例,前房积血 12 例,角膜裂伤 5例,虹膜根部离断 4 例,眼内异物 1 例,其他 1 例。根据眼外伤后眼球摘除与否分类: 眼球摘除术 3 例,非眼球摘除术 30 例。

  陪护家长女性 32 例为母亲,男性 4 例为父亲。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单独干预组和共同干预组各 18 例。2 组患儿年龄及外伤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干预方法 单独干预组仅给予患儿心理干预。共同干预组给予患儿心理干预后,另给予陪护家长心理干预。( 1)患儿心理干预: 患儿入院后及时清除面部及身体的血迹及污迹、更换洁净衣物、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不良语言刺激及减少不良事物刺激,可减轻患儿的恐惧、焦虑心理。所有患儿入院后由指定护士进行全面评估,洞察患者心理状态,针对存在的心理焦虑进行有效的干预。应用焦虑量表,因此入选对象均为学龄期的儿童,学龄期儿童心理特征相对稳定,能细致分析和综合外界信息,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控能力,能理解配合治疗对疾病痊愈的重要性,但患儿眼外伤后会出现紧张、害怕和焦虑心理,害怕家长责骂,担心外伤后引起失明。因此对这些患儿护士主要表示出对患儿的同情、关心和安慰,同时解释检查、治疗的目的和配合的方法,消除其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此外,眼外伤患儿一方面因视力的暂时或永久性障碍,导致其感知外界信息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疼痛及患眼被蒙上,且根据治疗需严格卧床休息,患儿常表现为沉默、寡言、忧郁,或者烦躁易怒,甚至自伤。对此,护士鼓励患儿听欢快的音乐,保持心情舒畅,使患儿分散注意力。( 2) 陪护家长心理干预: 对患儿陪护家属同时采用多沟通,多讲解眼外伤知识,以及告知家长积极配合治疗能更大程度减少伤残程度等,减少家长的焦虑。

  1. 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手术前 15min 和出院前采用焦虑评分。

  计量表( SAS) 对 2 组患儿及家长进行焦虑状态评估,SAS 表包括20 个条目,应用 l ~4 级评分法,分值范围20 ~80 分,分值越高说明心理焦虑程度越重[7].

  1. 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x珋 ±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组术前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出院前共同干预组焦虑评分低于术前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单独干预组出院前与术前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出院共同干预组焦虑评分低于单独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见表 1.

  表1 2组焦虑评分比较

  3 讨 论

  本文通过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及对家长和患儿共同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发现共同干预较单独干预能显着降低患儿的术前和出院前的心理焦虑,且共同干预较单独患儿心理干预能使患儿的心理焦虑进行性显着下降。

  相关研究已证明,心理护理干预能达到药物治疗无法实现的疗效,心理护理干预能较好地解决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8].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影响或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疾病康复,目的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减轻不良情绪反应,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9].因此,术前积极地做好心理干预应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家长在孩子出现眼外伤后,一般出现焦虑、紧张甚至超过受伤患儿,同时眼外伤患儿术前通常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不稳定,需要家长的安慰和心理支持,因此,家属的心理抚慰,积极争取家属对医疗工作的配合,不仅可帮助顺利完成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焦虑评估,且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作用。护士主动积极地与患儿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不仅可较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心理状况及心理焦虑程度,且可针对性地对患儿存在的疑问、担心及顾虑等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安抚。适当地向患儿宣教有利于提高患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了解病情恢复的常识,可减轻患儿的心理焦虑并改善患儿预后,减少负性事件的发生。

  总之,由于眼外伤患儿通常术前均存在心理焦虑,影响手术顺利开展和预后,故应积极开展术前针对眼外伤患儿及陪护家长的护理心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可使患者恢复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眼外伤患儿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玲。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 增刊) : 195 - 196.
  2 周瑾荣。 眼外伤儿童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 2) : 247.
  3 吴窨。 210 例眼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原因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09,6( 25) : 143.
  4 Pandey PR. A profile of destructive surgery in Nepal Eye Hospital[J].Kathmandu Univ Med J,2006,4( 1) : 65 - 69.
  5 黄武多。 眼外伤患儿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 33) :34.
  6 张迎春,公欣。 眼外伤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 2) : 85.
  7 谢爱春,吴浩。 100 例眼外伤患者心理护理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 12) : 2275.
  8 杜雪琴。 眼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探讨[J]. 健康必读,2012,11( 9) : 405 - 406.
  9 李心天。 医学心理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551.

相关标签:儿科护理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