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物理论文 > 天文学论文

面向地基广角相机阵星表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验证(3)

来源: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作者:杨晨;翁祖建;孟小峰;
发布于:2017-06-22 共11303字
  2.1分布式GWAC数据模拟生成器由

  于GWAC系统目前正在调试阶段,并未上线。为了更为真实地模拟GWAC数据对系统的压力测试,本文重写了gwac_dbgen模拟器为gwac_dbgen_cluster,可以用于模拟多个CCD同步产生星表数据流,每个模拟的CCD以每15s产生约17万行星表数据的速度产生数据(为了尽量还原真实场景,每次产生的星表数据行数不一定相等),每行数据23列。
  
  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所有CCD产生数据的同

C.  

  步性,本文设计分布式GWAC数据模拟生成器为主从结构,时钟同步器由主节点控制。详细来说,生成器分为主节点、模拟CCD(从节点)、监控端和客户端等4部分组成:1)主节点负责整体时钟同步、与客户端交互、整体集群控制和监控集群数据产生情况;2)模拟CCD负责产生星表数据,将数据发送一级缓存,并向主节点汇报当次数据产生情况;3)监控端负责开启、关闭模拟CCD并监控模拟CCD的性能情况向主节点汇报;4)客户端用于控制整体集群状态,目前设计的有addAbormalStarClient向某个模拟CCD加入异常星、getStatisticsDataClient获取整个集群数据产生情况,并向UI节点输出展示和stopClusterClient用于正常或强制关闭集群所有服务。
  
  2.2两级缓存架构

  如图4所示,每个CCD各自产生星表数据,通过各自的交叉认证模块匹配模板星表。随后将认证后的星表发送给一级缓存管理器,一般交叉认证模板和缓存管理器在同一物理服务器上,通过命名管道完成数据交互。由于要实时进行异常检测,缓存管理器将整个星表拆分为若干块,并行进行异常检测,如图4中CCD 2的一级缓存。检测完成后将星表写入二级缓存,供天文科研人员快速查询。综上,本文使用各子CCD数据在本地处理的策略,将整个大星表数据分而治之,在一级缓存中进一步拆分星表,进行实时异常检测和快速写二级缓存。以上即可完成多镜头输出数据不堆积,且实时进行异常检测的目的。
  

 D.  

  本文使用Redis cluster作为二级缓存,Rediscluster是典型的KV(key-value)式缓存。从不同星的角度看,星表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KV结构,星名为key,随后的属性为value.从同一颗星的时间序列来看,可以用list结构存储。因此,如图4所示,随时间累积的整个星表是一个典型的KV-list结构,而Redis cluster支持该结构,并通过优化可以达到很好的性能。
  
  Redis cluster是一个无中心的集群结构,每个逻辑的Master节点,一般都会加入一个对应的Slave节点备份其数据以提供读服务,因此会形成很多的〈Master,Slave〉节点对。然而,若某节点对中Master或Slave故障后,虽然整个集群还可以工作,但会存在单点风险。介于此,本文向整个Redis cluster再加入部分Slave节点作为整个集群的后备,以进一步提高集群可用性。如图4中,Slave 1和Slave 4都属于Master 1节点的从节点,若Slave 2节点(Master 2节点的从节点)故障,Slave 4节点会自动迁移为Master 2的从节点,以预防潜在的单点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加入过多的后备Slave节点会提高网络和内存开销,使整体性能下降。
  
  本文 并 不 认 为Redis cluster是 可 靠 的,在Redis cluster故障后,恢复阶段的写操作会引起数据丢失。如图4所示,在Redis cluster恢复阶段,一级缓存管理器将未写完的上一个15s数据挂起实现延时存储,以承接下一次15s的星表数据。该策略可以实现CCD产生数据的及时处理和数据的高可靠性。
  

原文出处:杨晨,翁祖建,孟小峰,任玮,忻日辉,王春凯,都志辉,万萌,魏建彦. 天文大数据挑战与实时处理技术[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02):248-25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