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动物学论文

浅析动物的伪装本领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9-22 共2294字
  引言
  
  何为伪装 生活中有假装,假的装扮,军事上采取措施来隐蔽自己迷惑敌人或是军事上用来伪装的东西等意思,同时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而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指某些动物的一种求生或生存本能,动物世界的伪装不单单是变色伪装成植物或地被植物使自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也可以是利用自身色泽形状与某种相似的较强的动物的特征模仿成其他动物,这些拟态或保护色存在最直接的目的或是为了生存,不被吃;或是为了生存,吃掉别人。下面我就动物世界的伪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或是感受。
  
  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王国中,动物伪装第一位的也是最简单的目的是生存,一是为猎取猎物而伪装以求得生存,二是为防止被吃而伪装以求得生存。前者往往是食物链中的强者为获取食物对弱者的伪装,后者往往是食物链中弱者为防止被天敌捕获以“欺骗”捕食者而实施的伪装。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其中,“安”代表的是一份安全、一份安定,“安”靠的是“足食”,“安”靠的是“足兵”.我想动物界也是如此,以充足的食物使自己存活下去,在此过程中,提高警惕和生存技能以保护自己不被消灭。
  
  一、隐藏的伪装
  
  我认为这一类的伪装就是利用自身色泽形状(拟态)与外在环境的相似性选择恰当的动作行为达到伪装的效果。如螳螂,肉食性动物,目前世界上其物种有两千多种,身体为长形,大多为绿色,但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由于植物的主色调以绿褐色等为主,因此为螳螂提供了完美的伪装衬托,绿色的螳螂大都隐藏于绿色植物的叶子表面,一动不动,毫无声色与其合二为一,静静地等待猎物的出现;褐色的螳螂通常隐匿于落在地上的枯叶之中,如若不仔细辨别,真的以为那是入秋的残叶,惟妙惟肖,以假乱真,在躲避猎物的同时也捕获了丰盛的食物。
  
  最令我惊叹的是有着“明星”之称的兰花螳螂,犹如一朵粉红淡雅的兰花,从初生幼体不断蜕皮转变为白色和粉红色相间的兰花体色再到粉红色会消失而出现棕色的色斑,体色也由乳白色转变为浅黄色的成虫,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不仅能做到在兰花中拟态而不会被猎物察觉,同时还能达到螳螂守株待兔的掠食目的,不得不让人佩服。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撒旦叶尾蜥蜴其伪装技术更为高明,能够逼真地模仿干枯的树叶,撒旦叶尾蜥蜴爬上干枯的树枝,附在枯黄缱绻的树叶上用叶尾卷起身体,从而达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效果,看上去与一片枯叶无异。
  
  此外,我们很多人都习以为常地认为北极熊的毛色为白色,但事实上是黑色的,只是我们人的肉眼看到是“白色”的,研究发现北极熊的毛由一根根中空透明的如针的小管,其内表面粗糙不平,光线的折射就显得异常凌乱,所以我们看上去就近乎白色,加之所处环境冰雪覆盖,增加了这一效果,同时也为它们隐藏伪装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二、变色的伪装
  
  这一类伪装虽然与前一类隐藏的伪装及其相似,都是利用色泽与形状与外界的相似来达到目的,但我认为它们更具优势的是具有变色的本领,不但体现在皮肤上,更表现在毛色上,此外,还能够根据时间变换以及所处的环境所处的季节的特征来改变体内的荷尔蒙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物色素,春变绿色,冬呈白色,避免了隐藏的伪装中一成不变的保护色带来的缺陷,这也是我感到最为惊奇的地方。变色的伪装主要针对的是一些无脊椎动物以及爬行两栖类动物和鱼类,它们拥有活细胞构成的决定身体颜色的组织。
  
  公认的变色大师--变色龙,但它并不是为了伪装自己,而是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变化其体色。乌贼被誉为“海洋世界的变色龙”,其皮肤中拥有一套色素细胞和反光细胞,每个色素细胞都含有一种单一的色素,通过肌肉的收缩运动能够迅速改变皮肤颜色,是自己完美地融入到环境中,让敌人难觅踪影。北极狐是毛色上变化伪装的代表,其皮毛能随粉季节的变化及时地改变颜色,在春季季节里,北极狐的毛色是深色的,与周围的揭色泥土背景保持和谐一致;到了秋冬季节,其毛色由于白昼长短的变化会变成白色,与周围的白雪环境混为一体。
  
  三、狐假虎威的伪装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自身与他人的相似性来达到伪装效果,这类伪装往往是弱者假借强者的威名,无毒者假借有毒者的名声来达到恐吓猎食者以求得生存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的视频中了解蛇类的伪装时,我认为猩红王蛇是这方面的佼佼者,猩红王蛇原本是无毒的爬行动物,但其与有毒的珊瑚蛇一样天生具有着相同的红色、黑色和黄色的鲜艳条带,只是在顺序排列上存在差别,猩红王蛇依次是黑红黑黄相间分布,即黑色将红黄两色分开,而珊瑚蛇的条带排序则是黄红黄黑,即黄色围裹着红色,而这正是有毒的象征。但这一看上去并不完美的模仿仍然对自身起到了保护作用,据《美国博物学家》报告说,只要猩红王蛇有着与珊瑚蛇相同大小的彩色条带,熊、土狼和鹰同样都会避开它的粘土模型,也就是说猩红王蛇狐假虎威的伪装起到了它想要的效果。
  
  在充斥残酷竞争的自然界,不论是巧借固有的颜色,还是皮肤或毛色的改变伪装都能够使动物自身融入环境,或是借助他人的威名来实施伪装,动物在各种各样巧妙地伪装下,不仅隐藏了自身以免遭受天敌捕杀,同时又满足了其生存的捕食需要,只有在更好生存这样的大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繁衍生息,延续生命。
  
  正如《礼记·昏义》所说,“昏礼者,将和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其中“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用在动物身上,正是动物界性行为发生的最单纯、最直接、最现实的阐述,那些身体形状和颜色与环境相似的动物更容易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从而拥有更多繁衍后代的机会。
  
  因此,我认为动物的伪装何以巧妙,何以生存都是有着共同的并且也是最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保障种族后代的延续。此外,我想动物的伪装同时也是生物为物种多样性的延续而不断改变自身的需要,也是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的不断优化。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