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李安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派的成长历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10 共4943字
摘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于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态度是复杂的,这部电影在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后,至今仍然被无数影迷津津乐道。这个讲述印度少年派和一只孟加拉虎在大海上漂流227天的故事曾被认为是“最难拍成电影的小说”之一。同原着一样,这部电影一开始并不被看好。在这个只有人、老虎和大海的故事里,要如何将信仰、希望、生存展现出来?要如何表现精神力量以及关于神的思考?这些最核心也最玄妙的部分注定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为李安导演生涯中的最大挑战。当获得近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斩获无数大奖之后,李安用事实证明了对未知领域的恐惧正是让一个导演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动力。

  影片中,主人公千奇百怪的历险、惊险刺激的遭遇以及后来的峰回路转无不牵动着观众的心。创作者对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宛若天成。一人、一虎、一船的场景及简单至极的故事情节为何会让人们为之震撼?细细想来就会发现,真正牵动人心的是故事背后所承载的精神意义与主人公所经历的成长过程。当创作者无法设计言语或动作来表现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时,画面色彩便开始发挥作用,引发观众视觉与心理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进而获得深刻感受。从遭遇海难、独自漂流到最终获救,派的成长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他在每一阶段中均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与人生领悟。

  一、恐惧阶段

    当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把原本充满希望的迁徙之旅彻底卷入深渊时,派挣扎着坐上脆弱不堪的救生船,在惊涛骇浪中得以幸存。海难过后,他所面对的是如神助般活下来的斑马、猩猩、鬣狗和老虎,所承受的是失去至亲的痛苦与无休止的孤独。

  在这一阶段的场景中,大面积的黑色夺去了海洋原本宁静温柔的特质,而将其残酷无情、凶猛咆哮的一面毫无保留地渲染了出来。正如康定斯基所描述的那样,黑色在心灵深处叩响,像没有任何可能的虚无,像太阳熄灭后死寂的空虚,像没有未来、没有希望的永久的沉默。①此时此刻的大海被黑色彻底笼罩,唯一可见的色彩只是那盏宣告绝望的红色警灯,派如同断线的风筝,被吸入了黑洞般的恐惧之中。

  自古以来,黑色总是伴随着死亡、恐惧、哀悼、不幸等负面情绪,它是对一切色彩的否定以及对一切美好的扼杀。人们对黑色的不安联想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对腐朽植被和烧焦物体的记忆,也可以反映在东西方的各种文化中。例如,人们一直相信黑色的动物会带来不幸和死亡,圣经故事中受到惩罚的埃及人被黑暗笼罩,《伊利亚特》中的阿伽门农被描述成拥有“黑色心脏”的人等。可见,黑色的出现往往会第一时间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恐惧和紧张,使电影画面传递出危险的信号。

  随着派被暴风雨带入黑暗无边的大海中,画面里大片的黑色自上而下笼罩着那艘不堪一击的救生船。派的恐惧、惊慌与无助不仅源于这汹涌的大海,更来自那只自童年起就给他留下心理阴影的老虎“理查德·帕克”.派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压抑除了用他自己的呻吟、哭喊来表现之外,更多的则是通过停留在画面上方挥之不去的乌云来呈现。暴风雨结束后,厚重的乌云堆积在天空中,更加凸显了救生船的弱小与派的孤独,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的惊恐与绝望。以此观之,主人公心理感受的成功外化正是由画面色彩造就。因为人们对色彩具有轻、重的感知联想,所以重的色彩在下、轻的色彩在上的画面构图会给人以平稳、安定的视觉及心理感受。而当重色堆积到画面上方时,观众心里的平衡感就会被打破,并产生恐惧和不安。无论是在波涛中的拼死挣扎,还是风雨过后独自面对凶恶的鬣狗和可怕的老虎,派与他的白色救生船均始终处在黑暗乌云的下方。这样的构图方式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使观众无需借助台词和动作便能体会到派的惴惴不安与惊慌失措。无垠的大海、未知的恐惧以及死亡的威胁,这些交织在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全都通过压抑的色彩画面传达给了观众。

  二、自我苏醒阶段

  少年派的故事是一次充满奇迹的冒险旅程,也是一次关乎信仰、自然、勇气与苦难的心灵之旅。如果说苦难的终点便是幸福的开始,那么即便是在黑暗的最深处,也会有微光泛动。当金色的阳光穿透密实的黑暗,将天空与大海最美的样子呈现在派的面前时,这极致之美着实让派的心灵得到了慰藉,他开始平静下来,面对现实,思考未来。当他第一次在阳光下与老虎长久对视时,金色的阳光洒在他目光坚毅的脸上,宣告了派对苦难的坦然接受与对信仰的忠贞不渝。在许多文化里,金色是智慧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太阳和光明的崇敬,也象征着成熟和美好。影片此处对金色的使用既是整个故事情节节奏的转折,也是人物内心变化的开始,传递出派在灾难过后重拾信念的积极态度,表现出人物勇敢、坚韧的可贵品质。金色使画面的色彩更为丰富和明亮,并与大海的蓝色构成了奇妙的视觉体验。

  在这一阶段的画面中,浓重的黑色和灰色逐渐退却,蓝色与黄色开始交相呼应。此刻的大海恢复了原有面貌,天空中的乌云也消散殆尽,明亮的蓝色取代了黑色,让人豁然开朗。此时,影片开始集中表现派坚强求生的过程,其形象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他写日记,规划配给,训练老虎,一个男孩开始向着男人蜕变。在色彩的现代意义中,蓝色代表了男性的品质与精神,象征着理性、勇敢和冷静,这是因为心理学研究发现,蓝色能给人以安定、庄重及有条理的感受,能让人产生信任和依赖感。当派赤膊与老虎周旋,无畏地与大海搏斗时,蓝色的运用就显示出其坚强、勇敢与沉着思考的优秀品质。此外,蓝色作为主色调也能够让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派、小船和老虎身上,从而缓解前一阶段由惊涛骇浪所带来的视觉紧张感。

  除了体现人物情感和态度的变化,蓝色的使用也充分表现了派内心挥之不去的孤独与愁楚,就如同梵高用蓝色寄托自己的忧思一般。蓝色的物理根据是遥远,是寒冷,是一种有扩展感的颜色。②这种感受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直接相关,太阳光的影子、冬日的冰川以及流动的湖水……这些联想赋予了蓝色冰冷、空旷、遥远的感受,进而破坏了空间的封闭性,给人以悲伤、孤寂之感。所以,蓝色贯穿于派的整个漂流之旅,既渲染了场景氛围,合乎情理,又保持了影片的感情基调,使观众由始至终都与派有情绪上的共鸣。

  当然,富于表现力的蓝色在这一阶段的集中使用也把派故事里的那些奇幻成分发酵到最大。深夜,海面下聚集的荧光色生物和纵身一跃的鲸鱼让派眼中原本残酷的大海变得如星空般绚丽,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蓝色所承载的乌托邦式的梦幻主义情怀在此时产生了耐人寻味的感受,大海为派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却也将世人无法目睹的神奇景象送给了他。身处异境与险象迭生让他变得脆弱无助,却又因此将他推上迅速成长的道路,暗藏凶险的漂流之旅使他丧失了信念,却又在风雨之后坚定了他对神的忠诚。

  三、战胜自我阶段

  接受现实,重拾勇气后的派开始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学着将恐惧转化成力量,把生存视作唯一的信仰。当他系上头巾,手持长杆冲老虎示威,悠闲自得地在风雨中修剪指甲以及快乐地击打水桶享受音乐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困境中乐观、坚定的成熟少年。此时的派在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后,彻底摆脱了消极情绪,踏上了战胜自我之路。

  配合着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这一阶段的画面色彩不仅丰富了起来,饱和度也有了显着提升。明亮的白色小船、湛蓝的天空、泛着金边的云朵、蓝色的铅笔、橙色的口哨以及红色的日记等,都使画面显得积极并充满希望。

  派训练老虎的场景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除了情节本身充满吸引力外,影片至此第一次出现了亮度极高的黄色,这让画面对人视觉的吸引力又一次达到高峰,因为黄色是极为醒目的色彩,代表着快乐、和谐、皇权与不可侵犯。在西方遭受排斥的黄色在亚洲却拥有与之截然相反的地位。在亚洲文化中,黄色是幸福、快乐的色彩,它象征着智慧、和谐与高尚,中国人对黄色的崇尚更是深入人心、世代相承。亚洲人对黄色发自内心的喜爱源于其生存的环境,对耕地的依赖让人们对黄色情有独钟,进而使黄色演变成财富与帝王的象征。在中国的道教哲学中,气化为阴阳,阴阳的对立统一解释了世间万物的起承转合。黄色属阳,是彰显男性性格特点的色彩,被视作皇权的象征。在印度文化中,黄色也是天神和统治者高贵且不可侵犯的象征色。因此,当黄色如音符般跳跃在影片画面中时,观众内心自然会产生一种喜悦感并对剧中人物心生崇敬之情,而这种情感变化恰巧与派在影片中的改变相得益彰。无论是挂在派腰身上的黄色口袋,还是被他用来敲击作鼓的黄色水桶,都以极高的饱和度出现在这一阶段的画面中。黄色的使用成功地将人物的男性特质放大,传递出智慧、欢乐的情感与潜在的征服欲望。派在这一刻的成熟蜕变与战胜自我的决心得到了合理释放,其形象再次深入人心,正如他在狂风暴雨中质问上帝 :我已失去了一切,你还想怎样?

  四、超越自我阶段

  “如果不是那次停靠,或许我早就死了,如果没有发现那颗牙齿,或许我会迷失自我,孤独终老……虽然上帝看似抛弃了我,但我的一切他都注视着 ;虽然上帝看似无视我的存在,但我的一切他都放在心上。当我彻底放弃希望的时候,他赐予我宁静,并暗示我重新启程……”主人公用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类面对的最大挑战并非克服困难,而是做出选择。大自然给予我们阳光、水和食物,却又能轻而易举地将它们收回 ;安逸的环境给予我们宁静和享乐,却又时刻隐藏着未知的凶险。面对诱惑,我们如何认清自我并做出正确的选择?也许,这才是派漂流之旅中最大的挑战。

  一次偶然的停靠使派再次从死亡的威胁中走了出来。上帝仿佛听到了他内心的呼喊,将他带到一座小岛上,赐予希望与宁静。这里有可以饱腹的植物、充足的淡水以及毫无威胁的猫鼬,对派而言,仿佛是一座专属于他的安乐小岛。然而,正是这座赐予派食物和宁静的小岛却在夜晚将一切赠与收回,变成了一座食人岛。那颗包裹在植物中的牙齿提醒了派,大海纵使凶险万分,却孕育着回家的希望,而小岛虽让人感觉舒适美好,却也能使人丧失自我,跌入死亡的深谷。面对前路未知的大海和安逸平静的小岛,派必须做出选择,这是他自海难幸存以来面对的最大挑战。

  绿色是这段奇幻漂流的最后一种基调色。在所有的颜色中,绿色是最具矛盾性的色彩之一,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和丰富的象征意义。面对这座伫立在茫茫大海上的绿色小岛,首先让人们想到的是希望与生命。的确,在绿色丰富的语境中,希望的意义最深入人心,这源自草木植被的生长与春季万物的复苏。影片中的这座小岛容易让人们猜想派漂流之旅的最终结局,一个如此富有生机的地方出现了,他会留下来吗?然而,绿色并不是永远都象征美好与希望,它也有着许多消极意义。在西方文明中,绿色也是邪恶的象征,尤其是在欧洲人的意识里,吸血鬼、恶魔、巫婆等都与绿色密不可分。在童话故事里,白雪公主就因为吃下了皇后的绿色毒苹果而死去,这个讲述了上百年的故事反映出欧洲人将绿色视作毒药的传统意识。事实上,绿色本身也是有毒物的颜色,变质的食物、绿色染剂中的绿铜屑等都能让人们对绿色产生负面的情感联想。影片中派所登上的小岛白天看似一个天堂般的地方,到了夜晚却换上了邪恶的外衣。这种变化表达着一个简单却又深刻的哲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安逸的背后隐藏着危机,美好的背后蕴含着邪恶,世界上没有一种获取是不需要代价的,任何一种选择都可能会改变今后的人生。派最终明白了上帝的旨意,选择离开安逸的小岛,再次返回大海,去面对死亡、饥饿、孤独和痛苦的威胁,只为了寻找那个渺茫的回家希望。此时,他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并且真正领悟到了这次旅程的全部意义。

  当获救后的派在医院醒来时,单调的白色宣告他漂流之旅的完结和新一段人生的开始。在经历了恐惧的黑色、忧郁的蓝色、果敢的黄色以及矛盾的绿色之后,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派也将同这段过去彻底告别。在这个关乎冒险、信仰、奇迹、希望和生存的故事背后,蕴藏着一种不断吸引你陷入沉思的神奇魔力--你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取决于你有着什么样的信仰。诚然,李安是成功的,他出色地为观众讲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故事,奉上了一道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留下了让人无限遐想的思考空间,并分享了他关于信仰的虔诚理解。

  参考文献 :

  [1]梁明,李力。电影色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07-315.

  [2][俄]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7-76.

  [3][德]爱娃·海勒。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4-19,84-98,110-135,272-273.

  [4][美]布莱恩·布朗。电影摄影技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197-2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