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电化教育论文

民国阶段电化教具创新的案例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08 共3200字
摘要

  一、政府推动电化教育,倡导电化教具创新

  在民国时期电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电化教育技术的发展。1912 年刚成立不久的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通电全国各省筹办社会教育,要求社会教育宣讲时辅以“有益之活动画影画”( 活动画影画即挂图和电影) ,这是民国政府文件首次提到使用电影推进社会教育。1919 年民国教育部的《全国教育计划书》中要求“幻灯活动影片,于启导社会有最良之功用,其他如图画、玩具及通俗教育器械、标本等,其需款较巨者,应由国家筹款设立制造所”,提出由国家出资制造电化教具,实现电化教具应当自制的目标。1929 年识字运动的宣传计划大纲中,建议充分利用公共讲演场、游戏场、电影院等举办宣传周、宣传日等活动,用讲演、标语、书报、旗帜、幻灯及电影、留声机等方式推行教育。1935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开始利用中央广播电台播送教育节目,确定以无线电播音为主,电影和幻灯为辅; 1937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工作团工作大纲中提出,要“实施电影教育,开映教育影片及抗战影片等”,“实施播音教育,按时收取中央电台及其他公立电台教育节目及时事消息等”,“各团电影放映机、影片及收音机等各项教育工具,由教育部统筹发放应用”.

  国民政府在国际交流中注重先进设备与相关技术的引入,同时积极派遣留学生深造,把握世界先进的教育技术的发展潮流; 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广电化教具的普及和应用,倡导鼓励电化教具的改进和创新,对地方政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浙江省教育厅曾专门制定《浙江省电化教育用具设计及创制奖励办法》,鼓励电化教育工作人员创新研制电化教具,如电影放映机及零件、发电机及零件、无线电收音机及零件等电化教育用具。无论团体、机构或是个人,对于电化教具设计创制有所成就者,均可向浙江省教育厅申请奖励,经审查试用符合以下标准,即“设计及创制后为复杂之机件,确可以制造应用者; 设计及创制之用具,较舶来品价廉物美者;创制之用具,经试用合格者; 设计及创制之用具,有特殊意义者”,可获得相应奖励( 其中包括名誉奖、传令嘉奖与奖状,以及一百至五百元的奖金) .该办法鼓励所有的个人、机构、团体参与其中,以实用和价廉为评判标准,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其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浙地区电化教育用具的创新与改进,民国时期电化教具的创新大部分也发生于此。

  二、教育界人士呼吁电化教具的创新

  政府对电化教育的积极倡导,得到了教育界的响应与支持,民国时期的教育家在鼓励电化教育应用教学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电化教具改进创新的重要性,蔡元培与晏阳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蔡元培是民国初期重要的教育家,积极提倡教育的改革,是最早留意电影的教育家。1916 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的演讲中提出,“关于通俗教育,尚有一轻而易举之法,则电光影戏是也。影戏之成本较轻,故收效至易。近闻英国新流行一种影戏器,尤为省事。盖不必制玻片,即以邮片插入,亦能影出者是也”,认为如果使用这种新教具,教育将会受益匪浅,“设法提倡此种有益之举,则获益尤非浅鲜也”.1931 年蔡元培总结了 35 年来的新文化,包括摄影术、影戏、留声机与无线电播音机等,强调其对教育的积极作用,“留声机传唱本国与外国的歌唱,流行盛广; 间亦用以传播遗训,教授外国语。无线电播音机,可以不出门而选听远地的乐歌,亦渐渐流行”.晏阳初是民国时期平民教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大力提倡应用电化教育技术推动平民教育。

  三、民国时期电化教具创新案例

  技术进步是电化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力,电化教具的研制与创新随着电化教育的发展而日渐凸显:

  抗战期间,“教育部……搜罗从事电化教育技术工作之有心得者,着其运用其经验与智慧,创作新机件以补材料之缺乏”; 抗战后电化教育面临着重建,发展电化教育技术,研制生产电化教育器材成为当务之急,段天煜认为战后的电影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电教器材不足的问题,“推行电影教育之放映机关及制片原料等,必须设法自行制造,纵使不能达到完全之自给,亦须大部分能自制”; 范谦衷、孙明经等人主张加强自主开发,国内“应设立电影器材制造研究所”,并“合资创办电影器材制造厂”,努力实现技术的原创性; 电影人罗静予在 1941 年开始呼唤迎接电影技术的大革命。民国时期电化教具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幻灯、广播与电影三个方面。

  ( 一) 幻灯

  幻灯教具的创新当推“植物油与电石幻灯机”,由教育部电化教育委员会技术专家杜德三设计研发,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当时的幻灯机多以电灯为光源,在没有电力供应的乡村中开展幻灯教学只能依赖发电机供电,供电成本制约了电化教育的开展。有鉴于此,杜德三从 1939 年开始研制设计植物油幻灯机,经过不断的试验与改进,至1943 年 4 月制成二十架,分发至各省推广使用。

  此种幻灯可用菜油、豆油或麻油为光源,很适合在乡村使用,应用方便且造价低廉。为增强植物油幻灯光源的亮度,杜德三又加以改进,以电石代替植物油作光源取得成功,至 1944 年底制成电石幻灯机四十架,推广至全国各省使用。

  ( 二) 广播

  作为民众教育机构中的典型代表,镇江民众教育馆在电化教具研制,尤其是电播教具创新方面成果斐然: 该馆 1934 年设计过电播教学三用机与两用机,“交由上海中华无线电研究社制造,三用机在一机上可以收音、讲演及开唱片,两用机在一机上只能收音与讲演,制作精巧,移动便利”; 1936 年设计出“六伏脱两用教学机”( 由上海中华电化教具制造厂制造) ,有效解决了巡回教学中的电力供给问题; 后来根据电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又设计研制了“中华式扩声机”( 由上海中华无线电研究社制造,可适用于交、直流电) ,甲种扩声机具备无线电收音、演讲扩音与唱片播放扩音功能,还可做有声电影放映音响设备,乙种扩声机具备演讲扩音与唱片播放扩音功能,丙种扩声机具备演讲扩音与无线电收音功能。

  ( 三) 电影

  幻灯播放的是静止影像,广播是传播声音,而电影则需要将运动影像和声音结合在一起,技术要求更高。金陵大学的电影技术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1940 年吕锦瑗首次研制出可以装在相机上实际拍摄的国产照相散页底片和第一批 X 光片,1943 年魏学仁设计制造了新式软片放映机。

  尽管民国时期电化教具创新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我国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仍是严重落后,而国外设备、技术的引入使得我国自主创新的余地很小,“我国科学事业与工艺制造之落后是无可讳言的,然而并不是没有人才,或是制造技能远逊欧美,实在是缺乏有钱有力者的提倡与资助,以及社会一般人士依赖外人,与崇拜外货,自暴自弃的心理所致”,国人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这是引入西方科技带来的消极结果。即使到民国后期,部分电化教具实现了自制,也是建立在模仿美国产品的基础之上。

  四、结语

  纵观民国时期电化教具创新历程,不难看出,电化教育先驱们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渐意识到技术自主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钻研相关技术并自制器材。在政府的推动下,相关技士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动力供应、设备的运输等方面都有新的发明。自力更生,筚路蓝缕,立足国情实际,结合教学需求,为实现电化教育技术的自主研发、创新而不懈努力。电化教育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革命,电化教育是时代的急需,“应极力利用无线电播音方法及电影方法”.电化教具被公认为教育的利器,“既可解决社会教育之困难,更可促成普及教育之实现……为普及教育之新途径”.教育工具“由口授到书写,由书写到印刷,再由印刷到各种仪器、标本、图表、影灯等的应用,教具改进一次,教学亦跟着演进一次”,电化教具创新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育规模的扩大,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电化教育本土特色的初步形成。

  参考文献:

  [1] 桑新民。 开创影音教育中国之路的先行者---纪念中国电化教育创始人孙明经先生诞辰 100 周年[J]. 电化教育研究,2011( 10) .

  [2] 梁尔铭。 中国早期电化教育师资训练工作的历史回顾[J]. 电化教育研究,2015( 1) .

  [3] 阿伦娜。 电化教育事业的初创---中国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 发展史研究成果之二[J]. 电化教育研究,2011( 5) .

相关标签:案例分析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