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东方哲学论文

梁漱溟的创造思想、价值及其局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2-19 共6017字

  近代以来,西方的坚船利炮打乱了中国的传统发展脉络,旧的秩序与观念被打倒,进化论、“动的哲学”风行一时,“古今中西”之争各派竞相亮相。如何在传统与现代对话、中西文化激荡中,寻得中国的出路,并融合创造出更理想的文明,成了当时的首要课题,也是我们今日仍必须探讨的根本性问题。“他是一个思想家,同时又是一社会改造运动者。”〔1〕一代大儒梁漱溟在“生生宇宙观”的基础上提出人生的意义在创造,在于彰显生命的创造本性;人生中不但要有物质生活的富足,而且更要有精神生活的和谐,即创造有广义狭义、成已成物、外面内里等区分;教育的本意是要把人们养成有本领有能力,帮助人创造;人生第一要务是破除理智化的“分别计较”之执着,才能让人的本心自由创造,人的本性自由发挥。如此而人生自然刚健,情意自然感通,以参赞天地生生之德。“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2〕在新常态下,对梁漱溟创造思想的挖掘,将对我们推进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有着宝贵的启示意义。

  一、梁漱溟的创造思想

  梁漱溟思想的发展过程非常复杂,在1949年以前,其思想可分为三大阶段:功利主义时期、佛家时期及儒家时期。创造思想的本体论基础也由佛家“变化历程观”发展为儒家“生生的世界观”.

  (一)“变化历程观”到“生生世界观”

  梁漱溟于二十至二十九岁之间信佛,结合当时流行的进化论物理学上“质能互换”与“以太”等新说法,梁漱溟在自修学佛基础上认为宇宙万物的本质乃是“变化”,离此不断变化之历程别无所谓本体、本质或真实。万事万物本无常,一切执名言、物相、规律、理则以为实有之见皆为无明,而为种种烦恼与迷妄的根源。人们须离此一切无明妄见,方能解脱众苦。梁漱溟变化历程观最早表现于1916的一篇名噪一时的文章:《究元决疑论》,并且因为这篇文章受到蔡元培的赏识,梁漱溟得以进入北大哲学系教书。

  梁漱溟用进化论与当代哲学的演化观来证成佛学变化的历程观,认为:印度化在晦塞的东方本无以自明,唯以有进化论后所产生、所影响之科学如生物学、心理学及其它,所演出、所影响之哲学如实验主义、博格森及其它,而后佛家对宇宙的说明洞然宣达,印度化才好讲,唯识方法才好讲。这种变化的宇宙观既以变化为一切之本质,自然视一切名言、律则、观念、物体、形质等有形相分别者为假,而唯有那离一切分别相,是以不可思议言说者方为真实。此时的梁漱溟讲无常变化,却并不言进化。

  北大的入世生活和新文化运动深刻地影响着梁漱溟,他认识到,救中国与找到中国文化的新方向要求一种比较积极入世的思想,佛学太消退不能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由此,梁漱溟由佛入儒,转入以儒家为主的“生生的世界观”.他说:我心目中代表儒家道理的是“生”,代表佛家道理的是“无生”.〔4〕又说:中国自极古的时候传下来的形而上学,作一切大小高低学术之根本思想的是一套完全讲变化的─-绝非静体的。〔5〕我很看得明孔子这派的人生哲学完全是从这种形而上学产生出来的。孔子的话没有一句不是说这个的。……这种形而上学本来就是讲“宇宙之生”的,所以说“生生之谓易”.由此孔子赞美叹赏“生”的话很多,像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家没有别的,就是要顺着自然道理,顶活泼顶流畅的去生发。他以为宇宙总是向前生发的,万物欲生,即任其生,不加造作,必能与宇宙契合,使全宇宙充满了生意春气。〔6〕
  
  (二)人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

  梁漱溟认为,生、活、生命、生活等概念实质上“纯然是一回事”,只是字样不同,意思就是指“向上创造”.“向上创造就是灵活奋进,细分析之可有两点:(一)向上翻高,(二)往广阔里开展。”〔7〕1926年至1927年期间,梁漱溟应邀为北京高校讲演《人心与人生》。演讲中强调: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生的意义在创造!人生的意义在创造,是于人在万物中比较出来的。宇宙是一大生命,从古到今不断创造,花样翻新造成千奇百样的大世界。这是从生物进化史到人类文化史一直演下来没有停的。〔8〕他认为除了人类之外,现在别的生命不再具有创造能力了,人类是唯一的创造者,因而人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但到现在代表宇宙大生命表现其创造精神的却只有人类,其余动植物界已经成了刻板的文章,不能前进。例如稻谷一年一熟或两熟,生出来,熟落去,年年如是,代代如是。又如鸟雀,老鸟生小鸟,小鸟的生活还和老鸟一般无二,不像是创造的文章,而像是刻板文章了。亦正和推磨的牛马一天到晚行走不息,但转来转去,终归是原来的地方,没有前进。〔9〕为什么现在只有人类还有创造性呢?梁漱溟认为这是“因为人的生命中具有智慧。”“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生下来一无所能,而后竞无所不能的那副聪明才质。换句话说,亦就是能创造的那副才质。”〔10〕
  
  (三)成己成物的两类创造

  梁漱溟认为,“人类的创造表现在其生活上、文化上不断的进步。文化是人工的、人造的、不是自然的、本来的。”“是人运用他的心思来改造自然供其应用。而人群之间关系组织亦随有迁进。前一代传于后一代,后一代却每有新发明,不必照旧。前后积累,遂有今天政治经济文物制度之盛。今后还有我们不及见不及知的新文化新生活。”〔11〕由此,梁漱溟把创造进行了广义狭义、成已成物和内里外面的划分。梁漱溟认为,“是不是创造,要看是否用了心思;用了心思,便是创造。”〔12〕“严格地讲,人类的生活,一言一动,一颦一笑,都不能不说是创造。但我们普通说话,言及创造,必特指其超出寻常,前所未有者,有重大价值者。”〔13〕这样,以心思和价值为标推,区分了广义的创造与狭义的创造。梁漱溟进一步区分狭义的创造,把它区分为成已与成物两种创造:成已就是在个体生命上的成就,例如才艺德性等;成物就是对于社会或文化上的贡献,例如一种新发明或功业等。〔14〕梁漱溟看到,“任何一个创造,大概都是两面的:一面属于成已,一面属于成物。”但细讲起来,成物者,同时亦成己。如一本学术着作是成物,学问家的自身的智力学问即是成己;政治家的功业是成物,政治家的自身本领人格又是成己了。反之成己者同时亦成物。如一德性涵养好的人是成己,而其待人接物行事亦莫非成物。又一开明通在的人是成己,而其一句话说出来,无不明白透亮,正是成物了。〔15〕
  
  (四)教育培养创造
  
  梁漱溟很注重人才创造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就是帮助人创造。它的工夫用在许多个体生命上,求其内在的进益开展,而收效于外。无论为个人计或为生活打算,教育的贵重,应当重于一切,可惜人类直至于今,仍然忽视创造,亦就不看重教育(还有许多不合教育的教育),人类生命的长处,全按压抑而不得发挥表现。”〔16〕无论是在邹平还是曹州六中抑或早期的北大梁先生都是提倡创造的,提倡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梁漱溟认为,真正的教育使人类努力创造、团结向上,从而向理想的社会迈进。“我们理想的社会:第一、人与人没有生存竞争,而人与人合起来控制自然利用自然;第二、社会帮助人生向上,一切合于教育意义,形成一个完全教育化的环境,启人向学之诚,而萃力于创造自己;其结果,亦就是学术发明文化进步,而收效于社会。这样,才合于‘人生在创造’那意义。”〔17〕
  
  (五)当今时代需要人类共同创造
  
  梁漱溟自称“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梁漱溟认为,当时的“我们实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大变动的时代。就整个人类来说,是处在一个人类历史空前大转变的时代,也可以说是文化需要大改造的时代。”〔18〕“现在不单是中国,即世界其他各国,关于人生问题、社会问题,会都是在思想分歧冲突里面……问题既多,思想又复杂,恰是一个极混乱的时期。……生当今世,自一面言之,几乎人人无所适从,易陷于苦闷,易落于被牺牲。自另一面言之,实为对人类一个好试验;试验人能否在困扰中站立得稳,能否发挥人之创造力,刺激人之生命,使其活泼而有力量。”〔19〕“而就中国一国来说,几千年的老文化,传到近百年来,因为西洋文化入侵正叫我们几千年的老文化不得不改造。我们不能象其它时代的人那样,可以不用心思。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亟待改造;因为要改造,所以非用心思不可。也可以说非用心思去创造不可。”〔20〕我们生在今日谁都推脱不了这责任。你们年轻的同学,责任更多。你们眼前的求学重在成己,末后却要重在成物。眼前不忙着有表现,却必要立志为民族为世界解决大问题,开辟新文化。这样方是合于宇宙大生命的创造精神,而实践了人生的意义。〔21〕更为宏伟的志向是:我们要用心思替民族并替人类开出一个前途,创造一个新文化。这一伟大的创造,是联合全国人共同来创造,不是各个人的小创造、小表观,乃至要联合全世界人共同来创造新世界。不是各自求一国的富强而止的那回旧事。〔2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