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东方哲学论文

泰州王学心性自然理论探究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12 共2409字
  参考文献:
  
  一、古籍文献:
  
  [1]刘元卿。诸儒学案[M].万历年间刘庆举补修。
  [2]周汝登。圣学宗传[M].万历三十三年刊行。
  [3]周汝登。王门宗旨[M].万历三十七年刊行。
  [4]过庭训。圣学嫡派[M].万历四十一年序刊。
  [5]刘鳞长。浙学宗传[M].崇祯十一年刊行。
  [6]孙奇逢。理学宗传[M].康熙五年序刊。
  [7]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3.
  [8]黄宗羲。明儒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王艮。王心斋全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10]王畿。王畿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7.
  [11]王守仁。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2]罗汝芳。罗汝芳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13]李贽。李贽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4]子思。中庸[M].北京:崇文书局,2010.
  [15]孟子。孟子[M].北京:崇文书局,2010.
  [16]曾参。大学[M].北京:崇文书局,2010.
  
  二、学术着作:
  
  [1]容肇祖。明代思想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2]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M].上海:世界书局,1944.
  [3](日)岛田虔次。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M].甘万萍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966.
  [6]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7]劳师光。新编中国哲学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9.
  [9]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10]王健。中国明代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张学智。明代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2]陈来。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3]吕思勉。理学纲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9.
  [14]牟宗三。心体与性体[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3.
  [15]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宋明理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6]陈来。宋明理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17]蒙培元。理学的演变[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18]蒙培元。理学范畴系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19]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20]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M].原性篇、原教篇,台北:学生书局,1984.
  [21]蔡方鹿。宋明理学心性论[M].成都:巴蜀书社,2009.
  [22](日)冈田武彦。王阳明与明末儒学[M].吴光、钱明、屠承先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3]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M].台北:学生书局,1979.
  [24]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5]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M].北京:三联书店,1997.
  [26]杨国荣。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7]刘宗贤。陆王心学研究[M].济宁: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28]冯达文。宋明新儒学略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29]杨天石。泰州学派[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0]龚鹏程。晚明思潮[M].台北:里仁书局,1994.
  [31]屠承先。本体工夫论[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32]林子秋。王艮与泰州学派[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
  [33]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4]吴震。罗汝芳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5](日)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M].索介然、龚颖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
  [36]季芳桐。泰州学派新论[M].成都:巴蜀书社,2005.
  [37]吴震。阳明后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8]张君劢。新儒家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9]吴震。泰州学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0]姚文放。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1]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2]吕妙芬。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43]朝宣庆。泰州学派的精神世界和乡村建设[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4](美)包筠雅。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45]郑振铎。中国文学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6]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7]梁漱溟。朝话[M].北京:世纪图书出版公司,2010.
  [48](美)狄百瑞。中国的自由传统[M].李弘琪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49](美)杜维明。杜维明文集[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50]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1]朝宣庆。泰州学派的精神世界和乡村建设[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3]方克力、李兰芝。中国哲学名着选读[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54]韦政通。中国哲学词典[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55]张岱年主编。中国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三、期刊论文:
  
  [1]张克伟。论泰州王门学派对晚明思潮之影响[J].齐鲁学刊,1998(06)。
  [2]钱明。王一庵的主意说及其对泰州王学的修正[J].哲学门,2001(02)。
  [3]陈寒鸣。袁宏道与泰州王学[J].齐鲁学刊,2010(04)。
  [4]钱明儒。儒学的"意"范畴和阳明学的"主意"话语[J].中国哲学史,2005(2)。
  [5]陈来。明嘉靖时期王学知识人的会讲活动[J].中国学术,2000 年第四辑。
  [6]李庆龙。罗汝芳思想研究[D].台湾,国立台湾大学历史所博士论文,1999.
  [7]王振华。浅析"见在良知"与"现成良知"[J].船山学刊,2010(04)。
  [8]吴震。泰州学案刍议[J].浙江社会科学,2004(2)。
  [9]杨国荣。王门后学致良知说的演进[J].学术界,1988(5)。
  [10]钱明。王学主意说论要[J].浙江学刊,1989(5)。
  [11]彭国翔。阳明后学工夫论的演变和形态[J].浙江学刊,2005(1)。
  [12]姚才刚。王阳明心学的理论缺失及其对中晚明儒学发展的影响[J].哲学研究,2012(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