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传染病学论文

流式细胞术诊断登革热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异常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13 共2483字
摘要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潜伏期通常约5~7d,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等特点。登革热患者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少数患者会恶化至登革出血热,并进一步发生出血、休克,乃至死亡,登革热引起的并发症往往是患者致死的主因。一般来说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每年世界上有1亿人受到登革病毒感染,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全球温暖化,登革热疫情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郭汝宁等[2]报道2005~2010年广东每年都有发生登革热病例现象。

  登革热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相关假说有:病毒亲嗜性、病毒毒力学说、宿主的易感因素、抗体依赖性增强感染作用(ADE)、交叉反应性T细胞反应及细胞因子风暴等假说。

  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复制至一定数量后,即进入血循环(第1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单核吞噬系统和淋巴组织之中[3].交叉反应性T细胞的激活假说是促进登革病毒感染临床进程的 关键,与DHF/DSS发生有关。

  CD8+T细胞 可 以 在DENV感染早期控制病毒感染,但是,在清除感染细胞的同时CD8+T也参与了DENV感染的病理过程。病毒可以诱导出不同的交叉反应性T细胞反应,这些低亲和力非中和性的细胞无法有效地清除病毒。在初次感染登革病毒的小鼠中,只产生少量的登革特异性CD4+T细胞;然而,4个血清型的登革病毒二次感染后将导致CD4+T细胞的反应明显增加,不但提高了CD4+T细胞的INF-γ分泌水平,也增加了CD8+T细胞的活化[3-4].

  本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术对登革热患者的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分析患者是否出现T细胞免疫异常。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确诊登革热患者1 112例,平均年龄(48.5±10.88)岁,无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或近期感染史,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登革热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发热、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皮疹持续3~4d,一般与发热同时消退;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血尿及阴道出血等;淋巴结肿大。

  1.2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BD CantoII,试剂为CD3、FITC/CD8、PE/CD45、PERCP/CD4、APC、溶血素、绝对计数管,均购自BD公司。

  1.3方法。

  抗体与外周血加入绝对计数管中孵育15min,加入500μL 1×溶血素,避光孵育10min,震荡混匀,上机检测。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方 差 不 齐,则 组 间 比 较 采 用 秩 和 检 验。使 用GraphPadPrism5软件进行作图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出各细胞绝对计数值,与健康者进行比较,发现登革热患者的T淋巴细胞比例相对于健康者显着降低。CD3+CD4+、CD3+CD8+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6.54±9.78)%、(17.7±1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的淋巴细胞数为(49.98±240.2)cells/nL,差 异 有 统 计 学 (P<0.05)、CD3+CD8+细 胞 数 为(380.9±364.6)cells/nL,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CD3+细胞数(874.8±541.2)cells/n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1 112例登革热患者中,总体趋势相对健康者是降低,但是也有患者 在 正 常 范 围 之 内,也 有 患 者 是 呈 升 高 趋 势:其 中CD3+低于正常值的人数占64%,高于正常值的占2%;CD3+CD4+低于正常值的人数占60%,高于正常值的占1%;CD3+CD8+低于正常值的人数占50%,高于正常值的占7%,Th/Ts低于正常值的人数占6%,高于正常值的占16%.

  3讨论。

  对于登革病毒,目前并没有特异的疫苗与病原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医生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5-6].登革出血热,有休克、出血等严重症状,需积极处理。

  休克者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可选用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液、葡萄糖盐水等。目前很多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登革热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正在开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是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7].

  登革热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初次感染登革病毒,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登革热,不发生出血和休克。再次感染异型登革病毒时,病毒在血液中与原有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引起组织免疫病理损伤,临床上呈现出血和休克。涉及参与的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Fc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等多个机制,彼此相互交错、促进和制约,推动疾病的进程[8].

  宿主的易感性影响到宿主对登革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而免疫应答产生的细胞因子和交叉反应性T细胞在清除病毒的同时又可以引起组织和细胞损伤,加之病毒血清型毒力不同,产生的二次感染诱导ADE,使病理过程更加严重。最近有研究同样表明,登革病毒感染后首要靶细胞是单核细胞,而不是T细胞或B细胞[3,9-10].

  本研究中,流式细胞术检测出各细胞绝对计数值,与健康者进行比较,发现登革热患者的T淋巴细胞比例相对于健康者显着降低。

  CD3+、CD3+CD4+、CD3+CD8+与健康者相比显着降低。在1 112例登革热患者中,总体趋势相对健康者是降低,但是也有患者在正常范围之内,也有患者是呈升高趋势:

  其中CD3+低于正常值的人数占64%,高于正常值的占2%;CD3+CD4+低于正常值的人数占60%,高于正常值的占1%;CD3+CD8+低于正常值的人数占50%,高于正常值的占7%,Th/Ts低于正常值的人数占6%,高于正常值的占16%.大多数研究机制都说明T细胞会降低[11],本研究中发现有一部分登革热患者T细胞升高,不管是升高还是降低,说明其免疫机制是紊乱的,具体的免疫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红,孙泉云。近几年暴发流行的三种蚊媒性病毒传染病[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19(8):33-35.

  [2] 郭汝宁,何剑峰,梁文佳。广东省2005-2010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9):3477-3480.

  [3] 黄俊琪。登革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9):3464-3465.

  [4]Beaumier CM,Rothman AL.Cross-reactive memory CD4+Tcells alter the CD8+T-cell response to heterologous secondarydengue virus infections in mice in a sequence-specific manner[J].Viral Immunol,2009,22(3):215-219.

  [5]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登革热防治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4-8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