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美国公众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05 共489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财务报表审计中的问题探究
  【第一章】财务报表审计的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研究绪论
  【第二章】公众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第三章】美国公众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概述
  【4.1】美国财务报表审计的社会基础
  【4.2  4.3】美国财务报表审计的制度保障
  【第五章】我国财务审计的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
  【第六章】国内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不足
  【总结/参考文献】我国财务报表审计优化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美国公众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概述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国会通过《1933 年证券法》确立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该法案规定:一个公司若想申请上市,其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一份注册说明书,其中包括:招股章程和相关证券的信息以及公司业务的说明和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

  此外,上市以后的公司,其年度的财务报告也需经过审计。美国之所以建立起财务报表审计制度,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经济、社会状况不无联系。虽然,在当时,世界上少数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财务报表审计制度,但是,美国的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对世界的影响更为巨大,本章着重探讨美国的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3.1 美国建立财务报表审计制度的社会背景

  3.1.1 20 世纪 20 年代的"群体性癫狂"

  许多抱着很多梦想而缺少预见的人把20世纪20年代这个难以置信的年代称为"新时代"[2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依靠在战争中迅速积累起的雄厚资金,开始大规模生产,与此同时,还大力推行弗雷德里克·W·泰勒的加强工人劳动强度的科学管理方式或"生产合理化运动",广泛采取自动传输装置,革新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力求以较低的人力物力成本,生产出比过去还多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从图 3.1 中可以看出,在 1919-1929 年间,美国制造业人均小时产量指数逐年递增,年平均增长约 40%,人均小时产量的增加使得美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其中对美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是汽车工业,其产量从1900年的4000辆激增到了1929年的480万辆,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辆车。

  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推动美国社会空前繁荣,国民生产总值、制造业生产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和失业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在 1919-1929 年间波动较大。表 3.1列出了国民生产总值、制造业生产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和失业率这几项指标在1919-1929 年间的变化情况,图 3.2 和图 3.3.分别列出这四项经济指标的发展趋势。从表 3.1 中可以看出,在 1919-1929 这十年中,虽然前三年国民生产总值出现了收缩趋势并于 1921 年达到最低点,但在 1921 年之后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增长,1929 年更成为大萧条前美国经济发展的顶峰。

  股市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美国经济社会一片繁荣,其股市更是牛气冲天。作为美国股市标志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从 1921 年的 75 点飙升到 1929 年顶峰时期的 363 点,平均年增长率高达 33%[32].美国股市的繁荣离不开两个著名结论,1924 年,埃德加·劳伦斯·史密斯在《用普通股进行长期投资》一书中提出了这两个结论,他认为,第一,股票收益总是高于债券,并且这种状态将会一直持续;第二,股票与其他资产不同,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允许投资者享有美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33].史密斯的这两个结论支撑起了 20 世纪 20 年代股市的长期繁荣。股市繁荣的景象以及埃德加·史密斯的结论给社会民众带来了美好的预期,再加上当时的社会风气,多少使人们感到人人都有发财致富的可能,他们纷纷将资金投入股市[34].从下面几个数字就可以看出"一战"后的十几年中美国股票市场投机活动的疯狂程度:资本市场上发行的新股的数量从1822 只,跃至 1929 年的 6417 只;证券上市数量从 1925 年的 5.54 亿股,增加为 1929年的 11 亿股;股票的价格也以惊人的速度飙升,普通股证券平均价格的增长幅度几乎达到 300%.股票交易所中人头攒动,大量抱着发现梦想的人纷纷涌向纽约,汇集到华尔街,甚至出现了股票暂时短缺的现象。此时的人们已经失去理智,如同 18 世纪 20年代的英国人们一样,出现了大众性的幻想和群体性癫狂。

  3.1.2 美国 1929 年股市崩盘催生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早在 1926 年,路易斯·布兰代斯就说过:"我希望我将我无法理解的为什么很多人还不破产的这一现象记录在册,这个整合过程和证券泡沫推动了股市的繁荣。我的预见能力将受到巨大的打击--除非一年之内发生一次大的崩盘。"[35]

  虽然这场风暴比布兰代斯的预言来的稍微晚些,但它还是来了,并且影响比它的到来还要巨大。

  在 1929 年 9 月 3 号(美国劳工节)之后,股市就开始下滑。英格兰银行为停止黄金外流和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提高再贴现利率或银行利率,并从纽约撤资,这些举措使得美国股票市场的价格下跌幅度比以往幅度更大、速度更快。10 月 15 日,证券市场上开始出现大量抛售的现象。在 10 月 24 日下午,证券市场完全陷入恐慌之中,成交额达 12,894.650 股,价格下跌之速,连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都赶不上。在 1929年 10 月 29 日,这一天,人们在市场中不计价格的大肆抛售股票,几乎没有人考虑买进,在闭市时,成交额达到创纪录的 16,410,030 股,据《纽约时报》统计,将近 50种股票的价格下跌 40 档,不仅如此,在等市场外国股票交易所、美国较小交易所、古物市场,价格惨跌也接近恐慌程度。1929 年 9 月至 1932 年 7 月,美国的股市下跌过程中虽出现小幅回升的现象,但是作用甚小,美国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也不断下降,从363 点跌落至 41.22 点,跌幅超过 88.64%;证券交易所股票的市值从 897 亿美元跌至156 亿美元,债券价值也从 490 亿美元下降到了 310 亿美元,其中新发行的 500 亿美元证券有一半几乎或者根本毫无价值。从此,美国进入了经济大萧条时期。

  3.1.3 市场经济背景

  1929 年,股市崩盘后,不仅大多数投资者血本无归,即便是那些风险畏惧型而将资金存入银行的市民们也没能逃出一劫,银行将资金投入股市,但他们也随着投资商的倒闭而倒闭了,在经济危机后的几年里,7000 多家银行破产,14 万家工厂倒闭,1700万人失业,美国经济面临解体的厄运。

  从狂热中清醒的人们开始将怀疑、愤怒的目光再次聚集到华尔街,他们发现,经济危机的源头是 1929 年股市崩盘,即股市泡沫的破裂,股市泡沫的形成与不断增长与失真的财务信息相关,当时市场信息不对称,透明度欠缺,因而股市上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泛滥,人们依据虚假信息购买股票,相反,少数人利用内幕信息来大肆操盘,牛市最终被种种失真信息所打败。社会公众认为,华尔街应当对这次股市崩盘以及随后而来的大萧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希望有人能对此负责,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对混乱无序的证券市场进行规制,希望能对发行人公司、银行以及专业的证券交易商进行严格的治理。

  与此同时,人们还进一步认识到,虽然在 20 年代各个州都有"蓝天法",但是,由于"蓝天法"只在各个州内实施,且各州的"蓝天法"中对证券发行采用不同的标准,有的实行严格的管理,如加利福利亚洲,有的强调信息公开,采用严厉的行政和刑事手段来惩治欺诈行为,如纽约州,有的州管理则比较宽松,证券发行人、投资银行或者经纪人可以通过邮件逃避任何州的监管,这些情况使得"蓝天法"形同虚设,美国政府当时很难规范整个证券市场。因此建立一部适用于各个州的法律迫在眉睫。

  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及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美国国会不断探索以寻求解决之道,在 1933 年和 1934 年,美国国会分别通过了《1933 年证券法》和《1934 年证券交易法》。这两部法案是美国在 1929 年的华尔街股市风暴及随后的大萧条背景下所通过的法案,而且它们都是为了保证证券市场上信息的真实、透明而制定。其中《1933 年证券法》中明确要求在证券交易所申请股票上市的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审查,必须向社会公众披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表,而《1934 年证券交易法》则提出公众公司应当向社会公众持续披露已审计的财务报表。自此,公众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在美国正式确立,并且在上述两部法案的影响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具体推动下,财务报表审计活动不断走向合理化和规范化。

  3.2 美国公众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社会意义

  美国财务报表审计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从此以后,公众公司必须发布经独立的专业机构审计过的财务报表。该项举措从表面看,对防止虚假财务信息,保证财务信息的总体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若从更深层次分析,它还有着更重大的社会意义。

  3.2.1 恢复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美国公众公司的股份由社会公众持有,且分散度很高,因此公众公司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公众公司的"好坏",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正如20 世纪 20 年代资本主义市场表现的那样,公众公司为了吸引投资或者满足其他利益需求对外披露虚假财务报表,这不仅使得市场上失真信息弥漫,股民盲目投机,甚至还触发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倒退几十年;另一方面,公众公司又受着社会的影响,当市场到处都充斥着虚假的财务信息时,投资者对公众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可能会产生怀疑(即使公众公司披露了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以致对公众公司缺乏信心,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犹豫不决,进而使公众公司失去大众的支持,失去了大众支持的公众公司,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然而,从美国财务报表审计制度的建立以及之后的发展可以看出,财务报表审计制度的建立对规范市场秩序起到了作用,从而增强了公众对市场的信心。由于公众对市场信心的增加,也就敢于积极地进行投资,这使得公众公司获得了最重要的原动力,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公司的发展。与此同时,公众公司也在不断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带给社会公众巨大的回报。

  3.2.2 有助于证券市场有序运行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因此构建和保持一个长期稳定的证券市场环境对一国的经济十分重要。对美国来说,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不是一次一般的危机,而是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仍然是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中的许多问题,都是与证券市场的不完善、行业监管力度不够密切相关的。因此,建立财务报表审计制度,促使公众公司向社会公众公布经独立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财务报表,对规范证券市场、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制度,一方面,能够确保证券市场上公众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促使其向公众提供真实、公允的财务信息以恢复公众对证券市场的信心,规范证券市场的秩序,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公众公司披露的信息,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加强对公众公司的监管,实行"优胜劣汰",将"劣质"公司"踢"出市场,推动证券市场高效、有序、平稳地运行。双管齐下,内外结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对规范证券市场的意义可见一斑。

  3.2.3 促使公共会计服务行业进一步发展

  早在 19 世纪末,美国的公共会计服务市场中就出现了专门从事审计方面的人员,现如今闻名于全球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前身在 19 世纪中后期也纷纷建起。

  然而,从会计师事务所成立到 20 世纪 20 年代这几十年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模式,即资产负债表审计一直存在很大弊端,这种弊端在 1929 年被无限放大,以致对美国经济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20 世纪 20 年代,资本市场流动频繁,银行在向借款人提供款项时要求借款人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资产负债表,以充分了解其偿债能力,一些借款人为了获得贷款提供虚假财务报表,而这种虚假财务报表仅仅依靠资产负债表审计是无法检查的,因此,1929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注册会计师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谴责。财务报表审计与资产负债表审计存在很大不同,财务报表审计不仅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审计,还需要对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和相关财务附注进行审计,以全面了解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从资产负债表审计跨越到财务报表审计,这种审计模式的变更对公共会计服务业无疑是一次巨大推动。同时,相关法案中公众公司必须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硬性规定,以及对公众公司和中介机构违法行为的惩戒措施,无不推动了公共会计服务业的发展。

  3.3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对美国财务报表审计制度建立之时的社会背景进行了详细表述,由此发现,美国建立财务报表审计制度是顺应历史需求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国公众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社会意义,而这个社会意义同样适用于所有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国家。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