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财政税收论文

人口老龄化对财政的消极影响与政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2-09 共5124字
  摘要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寿命在逐渐延长,学术上将这种社会现象称为“人口老龄化”.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口老龄化呢? 一般认为“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在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或趋势。一般以老年人口比例作为衡量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超过65岁的人口数量达到7%以上,或者超过60岁的人口数量达到10%以上,则定义该国家或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具有群体性,指的是群体的老化,并非看重个体。
  
  ( 一)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止2015年我国总人口数量达到13. 7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 831 709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 87%;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为177 648 705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 26%,超过了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理论上讲,从2000年起,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目前中国已经占据全世界老年人口数量“榜首”,除了中国以外,再无任何一个国家的老龄人口数量突破1亿大关。中国有关学者根据相关资料推测,到203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不仅在数量上世界第一,老龄化程度也将“雄踞榜首”.根据人口专家建模预测,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会持续增长,将在2050年达到一个极端,超过4亿。这样一来,必然对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以及福利制度等不同经济层面造成巨大压力。这就对中国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从各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 二) 进入老龄化速度快
  
  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当时65岁以上人口就已经超过8 811万,这甚至超过某些国家总人口数量,同时还在以每年3. 3%的增速上升。专家预测,从1995年至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2. 5%,而中国高达3. 3%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6. 6%上升至9. 3%,而中国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也会由6. 1%上升至11. 5% .这样看来,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比重,中国老龄化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可谓是跑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如果按照这个趋势继续发展,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甚至可以占全球老龄人口的25%左右,也就是说,全球每四个老人之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人。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类寿命的延长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产物,人口结构的改变也是属于正常的自然规律,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有的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比如某些发达国家: 美国从4. 2%(1860年) 上升到7. 4%(1930年) 经历了70年的时间; 日本从5. 3%(1920年) 上升到7. 1%(1970年) 经历了50年的时间; 英、法、瑞士等国家大约经历了一个世纪。但是,中国的人口结构改变仅仅用了18年时间(1982-2000年) ,其速度之快令世界震惊。尤其是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已经快过预期,各类问题逐渐浮现。
  
  ( 三) 经济增长速度滞后于人口老龄化速度
  
  早在21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初期,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非常低的阶段,人均GDP仅为860美元。与日本、美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对比差距很大,这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大约是在20世纪末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人均GDP在2 500美元以上,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有了财富支撑,足以去制定与人口结构和社会现状相匹配的相关养老、福利政策。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很难去平衡经济增长速度与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差异。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不是社会进步和自然规律导致的客观现象,而是由于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导致的,出生率大大降低使得我国非老年人口数量偏离正常水平,老年人口逐渐累积。虽然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大好,GDP猛升,但是我国在进入人口老龄化初期的人均GDP与发达国家实在相差甚远。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而且社会养老制度不完善,使得中国成为了典型的“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国家。
  
  ( 四) 人口老龄化存在地区差异
  
  中国地域辽阔,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风土人情来说都存在巨大的地理差异,而且由于严格的户籍制度和中国人的恋乡情结,使得我国不同地域之间的人口流动性较低,同时也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人口分布不均衡,也就形成了明显的人口老龄化差异,它一方面体现在不同省份、城市之间的差异性。据统计,上海市“当之无愧”成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高达16. 38%,而整个新疆省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大约在5. 43% .排除上海这个特殊的发达城市,仅仅在不同省份之间来看,江苏、浙江等省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是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2倍左右,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省份之间的经济水平不均衡造成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城乡差异明显。早期中国政府一味地强调推进工业化,而忽视了城镇化的建设,造成了农村人口大量滞留。近年来,为了谋生,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转移到城市,而老年人口留守家中。数据显示,在10 724. 6万老龄人口中,农村老年人口占70%左右。因此地区差异大也加大了我国制定针对人口老龄化财政政策的难度。
  
  二、人口老龄化对财政产生的消极作用
  
  ( 一) 引发财政支出的增加
  
  众所周知,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基金、医疗保险基金、退休金等均来自于国家财政,老龄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对这类资金的需求量增加,进而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1]美国十分注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国家愿意拿出大部分的财政预算盈余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据美国2007年的财政开支显示,投入到社会保障的资金占了21. 5%,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资金为19. 1%,加 起 来 一 共 占 到 了 财 政 支 出 的40% .专家推测,由于人口老龄化的作用,医疗卫生的支出占全国GDP的比重将迅速攀升。而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也只是老年人所需社会成本的一部分,其他方面的负担如养老、福利政策、社会配套设施等,这些全部加起来可能对财政支出的压力更大。
  
  ( 二) 影响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明显。人口老龄化现在来说已经不再只是统计学里的人口问题,已经上升到经济层面并产生了复杂深远的影响,属于经济范畴的问题了。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在总体上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首先,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民储蓄率。老年人口属于“消费型”人口,即老年人的增加使得劳动力创造的资本累计下降,国民储蓄率降低,这种降低并不是由于国民消费能力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的,而是一种消极的降低。其次,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劳动力供给造成了巨大压力。资料显示,自2011年以来,我国60岁以下的劳动力人口呈现持续下降状态,并预测未来20年内,还会不断下降,我国劳动力供给量将会出现严重不足,由此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显得尤为紧迫。第三,人口老龄化制约了经济增长。一般来说,如果一国的劳动力处于年轻状态,那么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企业资本回报率较高。因此,年轻的劳动力往往能带给社会更多的经济效益。反之,劳动力越高龄化甚至老龄化,社会的经济效益会相对减低很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增长。显而易见的是,当一国的经济增长减速后,国家的财政收入必然削减。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