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浅谈行政管理中领导干部的敬畏之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师老师
发布于:2019-08-07 共4115字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 全党同志必须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党和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就是要忠诚于党、恪尽职守、心存敬畏。敬畏是一种因内心感到神圣而敬重和畏惧的心理过程。作为党和政府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 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使命, 就必须在大胆工作、开拓创新的同时, 时刻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言有所惧, 不断提高自身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道德修养水平。

  关键词:领导干部; 道德品行; 党性修养; 敬畏之心;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一、何为敬畏之心

  “敬畏”一词由来已久。南宋儒学大师朱熹曾经说过“君子之心, 常怀敬畏” (《朱子语类.卷12.<持守>》) 。意思就是说, 作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心里面要常常怀着一种敬畏之情。所谓“敬畏”, 就是又敬重又畏惧的意思。

  何为“敬畏之心”呢?笔者认为, 就是一个人的心里对人对事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的态度和情怀。

  《菜根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 下畏民, 畏言官于一时, 畏史官于后世。”晚清第一名臣, 著名军事家、政治家、理学家曾国藩认为, 身处官场, 必须懂得敬畏。并在给其子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敬则无骄气, 无怠惰之气。”他的话告诫后世官场中人, 只有心存敬畏, 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 才能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 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 不分心, 不浮躁, 不被私心杂念所扰, 不为个人名利所累, 永远谦逊平和, 保持内心的执着和清静, 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二、领导干部敬畏之心的内涵

  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在现实生活中,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 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 就能自觉约束自己, 不做出格越轨之事。而作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有了敬畏之心, 在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面前, 就能保持头脑清醒, 心无旁骛, 自警自律, 坐怀不乱, 克己守规, 高风亮节。

  可见, 作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 无论职务高低、职权大小, 若把党纪国法、组织纪律、道德底线、人民群众利益和自然法则等人间最基本的为人处事准则都视若无物, 随心所欲, 无所畏惧, 早晚会出大问题, 最终, 其无论多么精彩的人生也会戛然而止, 不得善终。中共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打虎拍蝇的无数事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而在实际工作中, 要求领导干部常怀敬畏之心固然很重要, 但明确告诉他们敬畏什么应更为重要。

  纵观人类社会治理历程, 我们不难发现, 古今中外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官员的管理, 制定过林林总总管理官员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机制条例, 有的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笔者经过深入学习探讨与研究, 暂且把这些前朝管理官员的成果归结为行政管理中领导干部的“敬畏之心”, 这些“敬畏之心”应当包括:敬畏法纪、敬畏道德、敬畏群众、敬畏组织、敬畏事业、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师长等。

  三、领导干部应当具有哪些敬畏之心

  ***总书记指出:对各级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要“严字当头, 管好关键少数。要将其作为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从严治吏的重中之重”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第105页、第118页) 。这个“关键少数”就是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的“一把手”。在日常的行政管理过程中, 只有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做到了正确认识自己, 模范遵守党纪国法, 用纪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自己和下属, 自觉敬畏法纪、敬畏道德、敬畏组织, 敬畏群众、敬畏事业, 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得到贯彻落实, 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持续发展, 繁荣昌盛, 其治国理政才华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其人生价值才会有辉煌灿烂的结果。

  那么作为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具有哪些敬畏之心呢?我们认为, 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具有如下敬畏之心。

  (一) 应当具有敬畏法纪之心

  法纪, 是法律和纪律的统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纪律和规章制度。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人世间有两种东西, 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与持久, 它们在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它们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 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现实生活中, 党纪国法都是带电的高压线。在反腐倡廉, 建设民主法治, 文明富强, 公平正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总书记率领党中央, 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 大力建章立制, 坚决反腐倡廉,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不管什么人, 只要违反党纪国法都将受到严厉制裁, 任何人都不能成为“铁帽子王”, 清除了深藏在党政军领导高层的贪腐势力, 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苏荣、令计划等一大批大老虎的伏法, 向全世界彰显了现任党中央领导班子严于律己, 严守党纪国法红线不逾越的模范带头精神和建立清明政治生态的胆识, 为管理党和国家的各级行政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 做出了表率, 赢得了世界舆论和国人的高度赞赏。

  有鉴于此, 作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 必须要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理想信念, 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带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时刻尊崇法制、敬畏法律, 心中始终高悬法律明镜, 手中紧握法律戒尺, 懂得为官做事的基本尺度。坚决做到法律红线不逾越、法律底线不触碰, 带头遵守法律, 模范执行法律, 自觉在法律赋予的权力范围内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做到带头维护党纪党规的严肃性, 坚持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 坚决防止特权思想, 带头坚守廉洁从政底线, 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

  (二) 应当具有敬畏道德之心

  道德, 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约束作用。一个人的言行如果不讲道德, 他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

  在现实社会里, 法律和道德好比是一个天平的两端, 二者共同托起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一个人对于法律的敬畏主要体现的是对法的畏惧之下的尊敬;而对于道德的敬畏则是一种人性的自觉。对道德的敬畏应当紧随法纪之后。如果说法纪是红线, 那么道德就是黄线。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最近, 网络上盛传的《李克强总理突遇意外》一文中提到, 当总理在中央党校大礼堂给3 000多名干部做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报告时, 话筒却没有了声音, 而总理并没有去责备有关人员, 反而用诙谐幽默地话语化解了此事。体现了一个大国总理的智慧与机智。作者用《论语·宪问》中“修己安人, 圆润融通”一词, 来盛赞总理的机智与胸怀。作为领导干部,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 还是在行使工作职权过程中, 都应该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尤其是道德修养, 争当道德楷模, 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引领时代社会风尚。作为具有远大理想抱负、信念坚定的共产党的领导干部, 更应该像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所倡导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 应当具有敬畏组织之心

  组织, 是人们依据既定目标, 按照一定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互相协作的集体或团体。

  我们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就是这样的集体。作为这个集体重要成员的领导干部, 是组织中的中坚力量和主心骨, 其德、能、勤、绩廉表现, 在组织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中极其重要的引领和表率作用。俗话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中梁不正倒下来”, 就是这个意思。

  为此, 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对党和人民忠诚老实, 工作恪尽职守, 坚决服从组织决定, 听从组织安排, 维护组织权威。在处理任何事情上坚持原则, “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 在处理重大问题、作重大决策前, 一定要搞好前期调研, 吃透民意, 该请示的请示, 该汇报的汇报, 不可超越权限办事;三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 决不能搞非组织活动, 不得违背组织决定, 以任何借口拖延、阻挠组织决定的执行, 甚至欺骗组织、对抗组织。

  (四) 应当具有敬畏群众之心

  群众, 泛指居民中的大多数人群。***总书记讲, 群众就是“大家”。他说:“国家好, 民族好, 大家才好”。这里的“大家”, 就是我们泛指的“群众”。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曾经指出:“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31页) 。他还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特别告诫各级领导干部, 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们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不了解这一点, 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是我们的天, 是我们的地, 我们的一切都是从群众中得来的。因此, 作为党和国家事务的管理者, 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 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相信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决做到无论干任何工作, 都要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把干事创业的丰碑树在人民心中。时刻牢记:“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爹亲娘亲不如党的信任亲”的为官警语, 坚决杜绝丢掉群众观点、站歪群众立场、走偏群众路线的现象发生。

  (五) 应当具有敬畏事业之心

  事业, 所谓事业, 就是指人们所从事的, 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对个人来说, 事业泛指一个人一生中所创造的成就。

  《易经》有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 谓之事业。”简单地说, 就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却又帮助了他人, 这就是事业。《史记·秦始皇本纪》亦云:“端直敦忠, 事业有常。”这里就专指工作中的事业。当然, 本文所讨论的事业概念, 是指我们人人都在参与的, 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 对每个公民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干事业的总体要求。作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 常怀敬畏之心, 这既是一种人生修养, 更是必备的党性修养。一个领导干部, 无论职务大小, 官阶高低, 只要常怀敬畏之心, 时刻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就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管得住自己、对得起组织、保得住清白、对得起人民和时代的信任, 才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个人的人生才会活得光辉灿烂, 励志后人, 成为榜样和令人景仰的楷模。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