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本科毕业论文 > 法律毕业论文

论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对策

来源:浙江电大黄岩分校 作者:柯莉娜
发布于:2020-04-18 共4192字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不断增加,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特点、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特点;原因;对策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现实状况仍不容乐观。笔者从事政法工作,近期通过对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了解和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例的分析,引出了如下思考。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特点

  所谓青少年违法犯罪,在国内的研究实践中一般是指年龄在14~ 25周岁、违反我国刑法规定而构成犯罪的人员。据调查统计,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现已高达70% ~ 80%。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违法犯罪主体年龄的低龄化。违法犯罪主体年龄越来越小,呈低龄化发展,特别是参与部分恶性案件的人员年龄越来越小。1999年,黄岩公安分局抓获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平均年龄21.6岁。

  2.违法犯罪主体性别的女性化。女孩子参与违法犯罪案件,如吸烟酗酒、敲诈勒索、涉黄涉毒等主要违法犯罪现象的案件增多,涉案人数增加,占违法犯罪人员的比例增大,且危害程度和教育难度也不断增强。

  3.违法犯罪手段的智能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式、高科技手段进行违法犯罪。如进入电子游戏厅参与赌博、上网谈情说爱寻求刺激、利用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4.违法犯罪类型的广泛性。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涉及旷课逃学、夜不归宿、结伙滋事、打架斗殴、涉黄涉毒、赌博迷信等若干方面,而且有越来越广的趋势。

  5.违法犯罪组织的团伙性。从违法犯罪主体的结构看,团伙犯罪占发案总数越来越多,其中掺杂着社会闲杂青年,由校内校外相互勾结。以“财、霸、性”为主要特征,带有黑社会性质。

  6.违法犯罪性质的恶劣性。违法犯罪的程度明显加剧,已由旷课逃学、小打小闹,逐步发展到流血冲突、大额偷盗、抢劫、聚众赌博等恶性事件。如1995年,一群校内外歹徒持刀闯进黄岩师范学校,将一名正在上课的学生活活砍死,究其原因,只不过是这名学生得罪了他们的成员。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特点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探析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道德意志薄弱。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正处在高度的社会化进程中,身心发展都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拒腐蚀的能力不强,加上外部条件的不良诱惑和熏染,就容易向反面发展,甚至沦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2.是非观念模糊。由于青少年的社会阅历浅,往往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在言行上和心理上最容易表现出以下两个特征:一是重感情。往往以哥们义气代替健康的友情,不知不觉造成违法犯罪;二是易冲动。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感情用事代替理智思考,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3.价值观念扭曲。由于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一部分青少年形成了畸形的思想,无私奉献被视为傻瓜,自私自利、唯权唯钱成了他们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世界观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

  (二)客观原因。

  1.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是孩子生活时间最长,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一环。家庭的不良影响有以下四种表现:一是家长的生活方式不当或行为不端,如家长挥霍无度,乱给孩子零花钱,参加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二是家长监护不力,如父母打工在外或很繁忙,不能顾及孩子,使外界的不良诱因有了可乘之机;三是家庭环境恶劣,如父母离异等,给孩子心里留下痛苦的创伤;四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如家长无原则的溺爱,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等孩子问题成堆后则采用极端粗暴的压制方式,但为时已晚。

  2.学校的教育失误。学校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主要场所,但如果教育方法不当,会使学生染上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学校的教育失误主要有以下形式:一是少数学校教育思想不正确。少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将差生拒之门外,导致学生厌学、逃学,甚至流入社会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少数学校管理不善。少数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进行及时的纠正,且校风不正,甚至产生违法犯罪团体。

  三是少数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少数教师忘记了为人师表的宗旨,利欲熏心,违规收费,搞有偿家教,向学生向家长索要财物,学生不能满足其欲望时则遭受百般歧视,造成部分学生产生心理扭曲。四是少数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少数教师对违法学生缺乏耐心的说服教育,个别甚至采取体罚手段,轻则讽刺挖苦、罚做作业、状告家长,重则谩骂、殴打、罚款,使学生由于畏惧干脆逃学,流入社会参加不健康的活动,或者违法犯罪。

  3.社会的诱因侵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特别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混乱是重要诱因。一方面,社会不良环境对学校教育产生了诋毁作用。如校园周边开设的网吧、卡拉OK等,部分业主唯利是图,吸引青少年出入其中,以致染上不良习气。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小群体的吸引和束缚,使部分青少年不能自拔。这种小群体通常由社会闲散人员组成,经常三五成群地在学校周围活动,吸弓|和拉拢学生加盟。小群体中,学生参与偷盗勒索、赌博淫乱等违法犯罪的情况不胜枚举。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探析

  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积极提倡全社会参与教育,努力构筑社会化的防范体系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策略。《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强调: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调配合,从早抓起,从苗头抓起,抓紧抓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1.切实改革学校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学,要做好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关的教育、指导工作,开展好纪律法律教育、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要建立和完善以家庭和学校为主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早期防范体系,实施动员流失生复学,特别要注意解决好贫困生的入学问题,确保义务教育的全面开展,彻底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落实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给予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应有的关心,引导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切实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对后进生的帮助和转化,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舍得感情投入。感情先于认识,感情重于认识,因此在教育中要注意从感情入手,用“爱”对待他们的冷漠,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通过建立信任感达到转化的目的。二是找准结合点。要找到外部条件与原有心理结构的最佳结合点,使教育措施能够被他们所接受并适合他们的心理结构,达到支配和完全控制个体行为以适应外部条件的要求。三是耐心的教育。后进生的进步和转化是螺旋式上升的,应正确对待教育中的反复现象,要因势利导,从中吸取经验、吸取教训,使每次反复都成为新的起点。

  2.努力改造社区环境。首先,要加强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第二,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倡导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第三,坚持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第四,要努力争取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向学生开放,坚决制止诱惑、唆使、允许青少年进入不健康的营业性娱乐场所,并加大严打斗争力度;第五,坚决取缔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危害社会的小群体加以打击,努力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方净士;第六,办好工读学校,为严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提供专门的帮教阵地。

  3.积极改进家庭氛围。首先,家长要改变“孩子私有”的错误观念,依法教育,使孩子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现实生活中,家长侵犯孩子合法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如谩骂殴打等,殊不知这样不但侵犯了孩子的合法权益,还可能使孩子感到失去家庭的温暖,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走向犯罪;第二,家长要起好榜样示范作用,家长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要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家长要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在事业上追求卓越,使孩子学有榜样;第三,要加大对孩子的监护力度,使孩子时时体会到家长的关心爱护,有时间陪孩子生活、学习、玩耍,用关心和爱感化孩子,用说服和弓|导教育孩子;第四,学校要积极指导家庭教育,要采取家访等形式沟通家校联系,共同研究教育方法和策略,还要积极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4.加强青少年自我防范。学校、家庭和有关部i门]在开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要教育青少年明辨是非,冷静地观察周围世界,对是与非、对与错要能分辨,发生对自己直接或间接的侵害,能辨别,主动回避,防止受骗上当。

  要加强青少年道德意志的培养,增强其自觉抵御外界不良诱因的能力,使遇到有害因素的引诱(尤其是小群体的引|诱)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能与不良现象作斗争,掌握自我防范的策略和方法。要教会青少年一些常用的防卫方法和策略。当遇到侵害时,要态度冷静,正确估计自身力量,用智慧战胜对方。

  [参考文献]

  [1]王艳彬,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青少年读本[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2]王国富,等未成年人犯罪前心理状态调查与干预对策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0, (4).

  [评析]

  柯莉娜同学撰写的《论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对策》一文,主要探讨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特点、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该文突出了三方面特点:

  1.选题结合工作实际。成教学生,一般有工作单位,所以选择毕业论文的论题最好能结合自身的工作,又符合所学专业,这样对论文的搜集材料、把握论述的方向都很有好处。本文作者从事政法工作,又学法律,故选题是非常正确的。

  2.论据较充分。该文正文主要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特点和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三个部分的论据都较充分,比如第一部分分析新特点, 提出了“三化和三性” ,并用一些实例进行论证,使人信服。

  3.语言流畅而精美。全文语言通顺、流畅,尤其是小标题和小小标题的设置富有美感,文字长短大致相同,形式均匀对称。

  (点评:包锦阳)

原文出处:包锦阳.大专生毕业论文(设计)[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28-13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