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科学论文

马克斯·韦伯的价值中立学说探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27 共730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价值中立”的方法论思想探究  
【第一章】马克斯·韦伯的价值中立学说探析绪论 
【第二章】韦伯“价值中立”说的理论背景  
【第三章】对韦伯“价值中立”思想哲学基础的分析 
【第四章】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价值中立” 
【第五章】课堂教学领域中的“价值中立” 
【第六章】韦伯“价值中立”对于中国学者的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价值中立理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1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如今,在我国我们往往看到有一种情况,现实政策对于学术研究的指导作用十分明显。而实际上理论是应该为现实服务的,独立的学术研究成果应该成为政策决策的依据才是学术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以我国前期的经济学为例,就是围绕着国家的相关政策而进行研究的,可以说是基本没有相对独立的关于理论的研究,虽然今天的情况已有所好转,但仍然不尽如人意,这个例子说明了我国经济学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是把理论为现实服务降低到了一种对政策的被动解释。社会科学的研究也没能逃出这个命运,并且社会科学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更难跳出政治的框架,会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性,比如每当国家有一项新政策或者是一个新的施政纲领出台,就会有很多人紧跟其后进行此类相关问题的研究。而这些研究者的价值判断往往是与当局一致的,其研究的内容都是论证相关政策的合理性及正确性,为当局提出的政策寻求理论的依据,其研究的目的往往是为当局的政策博得广大民众的支持与拥护,这样社会科学研究的政治倾向性就十分鲜明,使其间接地或者说直接地沦为了政治宣传的工具。

  过分强调学术的价值倾向,甚至不惜以损害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和自主性为代价,会导致一种狭隘的和急功近利的服务观,结果是我国社会科学的研究只能是在服务于现实的喧嚣声中迷失了学术研究本真的道路,助长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某种程度已经存在的华而不实的作风。

  在这样的一种现实情况下,如何才能保持学术研究的客观性以及科学性的问题成为了我们要给予重视的大问题。在这方面,韦伯的“价值中立”学说对于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价值中立理论和学说的研究为现实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寻找解决的思路和途径。

  什么是“价值中立”;“价值中立”问题是怎么形成的;“价值中立”是否存在;要怎么做才是坚持了“价值中立”;“价值中立”是否排斥道德观;“价值中立”是否排斥政治意识形态……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做进一步的思考的。价值中立原则会被认为在现实中做不到而被否认,甚至被认为对此的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在研究中学者会因为坚持了价值中立原则而被指责为道德冷漠,不仅仅是被外人指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学者,自己内心一定也会有所纠结,担心自己是否会因为坚持价值中立而失去应有的价值担当;而如果学者没有做到价值中立原则的话,又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就是其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会因此而受到公众及学者的怀疑……关于“价值中立”,我们可以思考的问题其实有很多,虽然道理上说我们必须思考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思考才是有意义的,但是笔者认为自己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慢慢梳理研究与思考,也许会身陷困境,但是总是要迈出去那第一步的,不管在这条路上我能走多远。

  笔者曾经考虑通过对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时代状况的分析,结合孔德、胡塞尔、齐美尔、雅斯贝尔斯等人对这个时代的剖析来阐述价值中立之问题。也想通过借助比较来研究,张建华老师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给我们讲述了哈贝马斯的现代性问题,本想借鉴哈贝马斯对韦伯的批判性的继承来阐述价值中立问题;又因为笔者本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学生,所以也想要通过比较马克思和韦伯的方法论的异同来写作此文。但是由于自己的学力和时间有限,问题刚刚想要深入,就碰到自己感到十分陌生和无力的领域,目前的我没有能力对以上想要努力的方向做到真正的深入分析。在放弃了纯理论的研究的同时,于是想到可以结合当今中国学术界的现状来阐述价值中立之相关问题。

  “价值中立”的涵义究竟是什么,“价值中立”所要做的是把事实与价值分离吗,还是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分离,“价值中立”就是事实判断吗,“价值中立”就是完全排除价值判断吗,那么事实判断和价判断又是什么意思呢。另一方面,在学术研究领域到底要不要坚持“价值中立”,想要做到“价值中立”是可能的吗,如果可以,那么“价值中立”的应用是普遍适用的呢,还是应该有一个适用的范围。“价值中立”适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吗,坚持“价值中立”能对学者起到规范作用吗,“价值中立”与道德观有什么关系,“价值中立”就意味着冷漠无情吗,究竟我们要怎样去理解“价值中立”.总之,笔者的这篇文章之写作的最基本的愿望,这就是本着诚实踏实的写作心境,尝试着对想要解决的问题作一个理论上的梳理,进而试着用此解决一些与现实相关的实践问题,希望能真正深入其中,以解开个人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对于此问题的疑惑。

  1.1.2选题意义

  当今社会学者毋庸置疑大部分都会积极地去关注社会现象,而在众多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实面前,关于学者依据什么来选择何种问题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毫无疑问每一个学者都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教育背景自然形成迥异的哲学世界观和价值观,那么在选取研究课题时必然而且也需要是价值关联的。当今中国的社会学者,可以说是迎来了一个可以很好地展示社会价值的良好时机,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本中国等一系列的天翻地覆的转型期的崭新目标。这一时代的特征无疑为当今学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者们纷纷走出书斋,走进社会,剖析社会,为了社会的更好发展而进行贴近社会的研究。社会科学的研究当然要同现实进行对话,这是社会学者不容推卸的基本职责,研究者不能埋头于自我感觉良好的理论世界中,也不能仅仅是学者与学者之间的对话。这种通过自己的价值选题,进行与现实相关的研究,即为“价值关联”.

  作为一名社会学者,要有自己内心的原则与责任感,也就是学术自觉,不能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被时局牵着鼻子走,在研究的过程中,在贴近现实的同时,要尽力保证学术研究的客观公正性和科学性,要做到理论深处的恒久真理性。当然,社会科学研究者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的社会人是不太可能做到完全的脱价值化,完全地没有价值没有感情地进行社会问题的研究的。但是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社会学者,就要尽可能地做到这一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自己的主观的价值偏见和片面的个人利益立场影响到对社会现象的客观观察与研究。这是为“价值中立”.

  从这个层面看,笔者认为研究“价值中立”学说对于现代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是不乏指导意义的:

  1)理论意义

  (1)有利于规范学界关于“价值中立”学说的认识。在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后,我发现对韦伯的研究大多是片面的与不准确的,大多都是预先设定了自己的一个理论框架,然后截取韦伯原文的片断,用以支撑自己原有的论点,甚至论点相反的两作者用的是同一段原文。所以我准备全面地分析韦伯的“价值中立”之理论来源、时代背景,以及其着作创作的现实需要,准确地诠释其原意。

  (2)有利于我们建立严格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目前的社会科学可以说还没有一个严格的方法论的基础,这就导致我国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没有足够的底气称之为一门“严格的科学”.而韦伯价值中立的原则在研究方法上明确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差异的同时也提出了在社会科学领域也要保持相对的客观性,禁止在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再继续掺杂进任何关于个人好恶的价值判断,而是以学者的自觉自制保持客观真理的信念进行课题的研究,这种“价值中立”的观点是规范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使其成为严格的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2)现实意义

  (1)有利于规范学界学术研究存在的泛政治化和泛道德化的现象,保证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价值中立”原则可以避免学者在选题之后进入了研究阶段依旧把个人的主观价值愿望直接介入学术研究之中,特别是把对政治政策的拥护直接加入于学术研究,影响学术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2)有利于规范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价值中立作为学者学术研究的一种规范原则,为研究者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论。

  (3)有利于确保社会科学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价值中立的方法论原则在确保研究者研究过程的客观性科学性的同时,也进一步确保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1.2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价值中立”这一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被我国学者关注,这一理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很具有争议的话题,“价值中立”在引介到我国之后,我国的学者对其褒贬不一,既有赞成者拥护“价值中立”,也不乏反对者对“价值中立”的批判。我从三方面来对国内对于价值中立的研究做一综述:

  1.2.1关于“价值中立”的发展历程

  有关“价值中立”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大致有这么几种:有学者李金认为“价值中立”这一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休漠关于“是”与“应当”的划分,然后康德关于“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划分也为此理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最后“价值中立”的系统化是由韦伯来完成的1.另一个对“价值中立”的发展历程的典型说法是周蔚华提出的三阶段:第一阶段,实证主义价值中立论;第二阶段,马克斯·韦伯系统化了的价值中立论;第三阶段,当代西方的价值中立论2.学者伍战高从哲学的角度追溯到柏拉图和黑格尔的理论来说明“价值中立”并不是由个别人提出来的理论观点,而是一条学术研究所必须遵循的规范3.

  1.2.2关于“价值中立”的涵义

  在“价值中立”的涵义这个问题上,学者们大致都能达成统一的意见:学者郑杭生认为韦伯的“价值中立”命题是要把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实然”与“应然”这两种不同的领域区分开来4.李金则认为“价值中立”是一种在学者进行学术研究时所应该遵循的规范性要求与原则,是一种学术领域的立场,在学术之外的社会领域是没有意义的5.另有学者认为“价值中立”是对学术研究者的一个要求,这一原则要求研究者要尽力做到客观性,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价值悬搁1.有学者直接在论文中指出说价值中立的含义就是要求社会科学学者,尤其是大学教师在从事学术研究时不做价值判断,认为韦伯的价值中立学说虽说具有方法论意义,但更重要的是对学者和教师的一种道德要求2.对价值中立的内涵的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区分不同的语境下的价值中立有不同的涵义。泛价值中立说和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说都是容易在研究中被混淆的概念。

  1.2.3学界对待“价值中立”的立场问题的不同观点

  学者们对“价值中立”的立场主要有三种:

  (1)批判立场周蔚华专门写了篇题为“价值中立论批判”的文章,在文中结合对三个阶段价值中立论的分析指出:价值中立论在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他首先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社会”的特性,研究中强烈的主体性,社会科学规律的倾向性以及价值中立论本身内在的矛盾四个方面,论述了在社会科学领域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然后指出价值中立论割裂了真理和价值、科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最后指出坚持价值中立论就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否定3.学者郑杭生则在论争中指出价值中立是只有局部合理性的,虽然含有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因素,但是是一种不确切的表达,他认为价值中立是排斥所有价值的是把科学与价值割裂开来的,认为价值中立是不可能在社会科学中达到实际的遵循的4.

  学者郭星华在《也谈价值中立》的结束时总结说,价值中立在韦伯的时代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在当今社会科学走向繁荣的中国,需要的就不仅仅只是科学,更需要的是艺术的创造,所以他认为价值中立是作为科学研究原则的乌托邦1.刁生富对“价值中立”也是持否定态度的。他在《科学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负载》一文中写道,价值中立只能在一定的特定范围内成立,从整体上考察的话,是没有意义的,只是一种幻想而已2.

  学者钱满素用人人都懂的通俗语言再次提出了价值中立论的“悖论”,他说,价值中立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你持价值中立的态度,就不能反对别人的价值不中立,那么你的价值中立还成立吗,你还能提倡吗?他说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价值,价值中立是否存在是令人怀疑的3.有学者指出科学“价值中立”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与向往,终究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4.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视角看社会科学的“价值中立原则”,认为社会科学的独特性是以语言把握人类行为的意向性,所以做到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5.

  另外有学者从真与善的角度批判价值中立,认为价值中立无形中致使学术领域中已存在的对“善”这个价值问题的冷漠态度,会造成中国的研究者过分地依赖统计结果和归纳工具,从而缺少情感抒怀和精神因素这一方面的阐述6.

  (2)提倡立场有学者直接撰文名为:为“价值中立”辩护,他认为价值中立可以被看成是研究者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应该遵循的一种规范性原则和立场,认为价值中立这个观点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自主性,可以有效地摒除研究中的主观臆断,而且他进一步指出价值中立的原则指的仅仅是科学家对科学的态度而不是对社会的态度7.

  有学者直接肯定韦伯的价值中立,认为价值中立在韦伯当时的背景下有着重大的意义,使社会科学免于政治的影响,保持了社会科学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公正客观1.有学者是非常提倡价值中立的原则的,认为韦伯的价值中立不仅在理论上是成立的,而且在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方法论的作用,并做了具体阐述2.

  有学者从现实层面肯定了价值中立原则,认为在当今中国的社会背景下,显然存在着为利益违背科学事实的现象,从这一点来看,为了保持学术研究的纯洁性韦伯方法论意义上的价值中立原则是更应该被提倡的3.

  有学者从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的角度提倡价值中立说4.有学者在谈论价值中立在人文学科中的可行性时是提倡价值中立原则的,认为人文学术研究如果不遵循价值中立的原则就会很容易变成意识形态的宣传和鼓动5.

  (3)中立立场

  学者赵一红提出,“价值中立”作为在西方和我国都影响极大的方法论原则,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得以确立的重要保证,因此对待价值中立的问题要深入地进行分析,不能笼统地看待6.

  学者周晓虹指出要辩证地看价值中立,一种情况下,那种认为价值中立要排除一切价值因素的看法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是行不通的,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如果把价值中立看做一种强调客观性的科学的规范性原则,那么价值中立就是可行的,而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7.

  学者高志奇,刘改萍从相对主义和中心主义视角理解价值中立和价值参与,认为不论是价值中立的是非,还是价值中立所适用的范围和时间,都是要相对地辩证地看待8.

  1.2.4对相关文献的总体评述

  结合了这段时间笔者本人对价值中立相关资料的总结与研究,发现价值中立在纯理论层面被争议的同时还会有学者拿来结合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比如说心理咨询领域的价值中立,教育学中的价值中立以及社会工作中的价值中立等等,由于不是本文所要涉及的内容,所以没有加以概述,以上综述只是对涉及本文研究内容的资料的一个大致述评。

  从以上综述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学术界对价值中立的争议十分的激烈,而且各执一词很难依据什么标准来判断其中的正确性,似乎每一套理论都能够自圆其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摆在一起着实让人眼花缭乱不知自己该如何才能站对立场。而且问题的根源是,通过这些争议也根本达不成统一的关于价值中立的概念或其适用性及其限度的结果,只是在表面上做着重复的工作,这样就很难达到对价值中立的真正意义上的认识。总结现今的研究中最重要的特征有两个:

  一个是把价值中立的涵义停留在中国语境的认识上,仅仅从表面的日常的概念意义上来理解价值中立,而没有从哲学层面上从韦伯的社会语境中来区分其观点中的价值中立是有其特殊的涵义的;另一个特征是在对韦伯的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这一部分还是很缺乏的,韦伯的价值中立思想是在他的着作中得以阐述的所以对相关文本的解读也是一个需要我们努力的方向,现在学术界对韦伯思想的研究往往会出现用从文本中取出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观点的支柱,而不是从总体上来把握。

  总之笔者认为在我国学术界虽然对价值中立的关注一直持续不断,这说明价值中立已经对我们学术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其研究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需要在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上做更进一步的努力以期可以得到一个对这段争议的满意的答案,如今的价值中立问题已经超越讨论的层面渗入到学术领域的很多方面,笔者认为不论是想要把它当做是一个普遍的价值原则还是具有局部适用性的某个领域的价值原则,都需要先解释清楚其概念的来源与原本意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才能适当结合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加以阐述与理论的扩充,而不能只是根据表面意义的理解就对价值中立妄加判断或加之以别的涵义。

  本文所期望做到的就是对韦伯价值中立的思想做一整体上的梳理,希望能够结合其相关文本的解读,结合其思想的哲学渊源以及时代的具体背景而深入到韦伯价值中立思想问题的语境中,而对价值中立理论做一个客观性的陈述,在此基础上期望价值中立的研究能够对中国学术界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3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3.1本文研究的重点

  (1)对于韦伯文本的写作具体背景和在其特定环境和语境下的“价值中立”

  涵义的解读,以便回归其真义。

  (2)结合当今中国现状,分析意识形态语境下的学术研究如何做到其自身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1.3.2本文研究的难点

  难点是比较韦伯的“价值中立”观对于实证主义以及新康德主义的事实与价值观点的批判与继承,层层剖析出韦伯的“价值中立”涵义。

  1.3.3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1)从历史的角度在整体层面上把握价值中立说,深刻分析其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

  (2)回归文本和具体写作情境,努力诠释韦伯价值中立学说提出之问题意识和学术旨趣。

  (3)结合中国学术界的现状,分析价值中立说的现实意义和其对中国学术界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启示。

  1.4论文的研究方法

  1.4.1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基本掌握了关于“价值中立”问题的研究现状。所以本文是在前人关于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理论基础和价值。

  1.4.2比较研究法

  通过比较与“价值中立”相关的其它两大派别实证主义和新康德主义的思想的异同,来说明本文想要阐明的马克斯·韦伯的“价值中立”观。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区分彼此之间的异同,更清晰明了地展示出韦伯的“价值中立”学说的真正含义。

  1.4.3历史研究法

  回到韦伯所生活的时代,站在“价值中立”观点提出的时代背景,客观地分析研究“价值中立”学说的时代意义。

  1.4.4文本解读法

  回归韦伯文本,通过韦伯三篇原着的具体解读来分析在韦伯原着中“价值中立”的原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