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美容论文

针灸美容的理论基础与施针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1-14 共1516字
关键词

  针灸美容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或艾灸,刺激经络脏腑,通调气血,从而达到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一种方法。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美容保健,其中针灸美容疗效好、经济实惠、绿色环保,既可防治疾病又无副作用,临床及美容业应用日渐广泛1~2。

  1、针灸美容的理论基础

  针灸美容属于中医美容范畴,其核心是中医学基本理论,包括整体观与辩证观、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学说等,这些理论对中医针灸美容技术的运用起着指导作用。

  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头面部为“诸阳之会”,面部会反映出人体脏腑功能的阴阳盛衰、气血的虚实,如人体某一脏腑或经络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气血不足或失调,则必然会反映于外,出现面色晦暗、憔悴,皮肤萎黄、松弛、皱纹、色斑、黑眼圈、眼袋、毛发干枯早白,或黄褐斑、痤疮、雀斑等,影响形象。针对这种人体生理或病理的不平衡,通过针刺、艾灸等方法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从整体上调整脏腑、经络功能,使人体气血充足、津液运行通畅、正气强盛,达到相对平衡的“阴平阳秘”状态。

  针刺美容一般面部与四肢取穴相结合,辨证论治。面部取穴一方面可以直接改善局部皮肤微循环,加速表皮细胞新陈代谢以消除皮肤斑点、痤疮、痘印以及水肿、皱纹等,并能增强肌肤弹性,收紧皮肤,缩小毛孔,美白肌肤;另一方面针刺面部穴位可以将刺激信号通过经络传到对应的脏腑,从而改善其功能。四肢取穴则着重于平衡经络脏腑、通调周身气血,从而达到美容的目的。

  2、施针应用

  2.1针具的选择

  面部皮肤细嫩、肌肉浅薄,针具宜选用规格为0.16mm×7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相对进针无痛,不易造成针孔出血,减少针刺的恐惧感,容易被接受。四肢部位选用0.25mm×40mm。

  2.2体位及环境

  针刺面部应坐位或仰卧位,若同时针刺四肢应尽量仰卧位;背部艾灸必须选择俯卧位,腹部则应仰卧位。治疗房间应安静、舒适,温度和光线适宜,让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情。

  2.3穴位配伍及刺法

  本文介绍笔者常用经验组穴:面部印堂、承浆、迎香、地仓、颊车、四白;四肢取合谷、太冲、足三里、阴陵泉。额头皱纹可加阳白,顺纹路针刺。眼角鱼尾纹可加瞳子#透刺太阳穴,瞳子#下顺纹路针刺1针~2针。黄褐斑或者痤疮可围刺患处,并配合针刺曲池、血海、三阴交。艾灸操作时,如在背部一般选择脾俞、肝俞、肾俞或者督脉,腹部则可灸中脘、神阙、气海和关元。

  治疗时间每次20min,每周2次,可坚持长期治疗。

  3、注意事项

  3.1用针要领

  面部针刺时手法应轻巧和缓,不宜刻意追求针感。针刺四肢时深度也应因人而异,形体肥胖者则可适当深刺,得气为度。

  3.2禁忌

  凡遇过饥、过饱、醉酒、大怒、大惊、劳累过度等情况,以及孕妇均不宜进行针刺或艾灸。

  3.3注意事项

  美容与养生保健不可分割,治疗同时应注意保持良好饮食、睡眠习惯,配合心性的修养,节养精气。

  4、体会

  笔者认为,面部乃诸阳之会,面部的肌肤松弛、水肿、皱纹以及痤疮、黄褐斑等均是脏腑功能减退的表象,即机体温化不足,气血运行不畅,或阳气不能升发至头面部,气血不荣,表现出面部的衰老。痤疮颜色晦暗者为阴证,是体内阳气不足、气血不足不能够开腠理散发邪气,杂质郁阻在面部孔窍,发为痤疮。颜色鲜红者为体内热重,皮肤腠理不能够及时散发热量,亦发此病。

  面部针刺或围刺,针对“形诸于外”进行对症治疗;针刺四关穴可升达肝木、温散气血,足三里可降胃气、补养中气,阴陵泉可升脾气、健脾利湿。合用则升降平衡,达木培土利水,使气血周流,标本兼治、延缓衰老,达到面部美容、防治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沛华.针灸配合刺血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26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10):740-741.
  [2]冯莉.针灸美容验案4则[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3):256-25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