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食疗学论文

糖尿病饮食与体质学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2-18 共2884字
摘要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慢性病,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 9.7%,可能是全球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其病死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贯穿疾病的全过程,现代医学营养治疗以控制总热量、合理均衡分配营养物质为原则.

  根据病人的体质、食物的性味进行饮食治疗,有机结合食物的"量"和"质"利于疾病向愈;同时饮食五味又能调整脏腑,改善体质,糖尿病饮食与体质相互影响,关系密切,现就糖尿病饮食与体质学应用探讨如下.

  1 糖尿病的体质认识

  体质是由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在形体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先天禀赋在胚胎期已基本形成,是体质形成的重要部分.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个体的先天禀赋、正气强弱密切相关,禀赋充实者,体质多壮实,正气亦充足,抗病力强;禀赋不足者,体质多虚弱,正气也减弱,邪气则易于入侵而发病.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其发病与体质、饮食、情志、劳逸等有关。《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灵枢·本脏》云:"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指出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五脏柔弱是发生消渴的内在基础,尤其阴虚体质最易罹患本病,强调了体质发病的重要性.现代医家综合前人的理论做了补充和发挥,王学美等认为除了阴虚质外,气虚、血瘀、痰湿和气郁体质也是糖尿病的易患体质。赵进喜认为糖尿病就是体质加多种环境因素引起的病证,以阳明体质、少阴体质、厥阴体质多发。近来不少学者还进行了糖尿病体质的临床调查,发现气候、环境、饮食的差异会造成不同地区患者体质分布不同,但总体以阴虚质、痰湿质发病人数居多,进而证实了糖尿病的发病与体质存在相关性[7-9].

  2 糖尿病的中医饮食

  中医认为糖尿病与饮食关系密切,"食能致病,亦能治病".《素问·奇病论篇》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明确指出饮食肥美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同时食物又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存所必须,是安身立命之根本,合理的饮食能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之首选,正如孙思邈所云"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已,然后命药".

  糖尿病的中医饮食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食物种类搭配要平衡.《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指出食物分五谷、五畜、五菜和五果四类,从"养、助、益、充"阐述各类食物之间的搭配.五谷指黍、稞、菽、麦、稻等粮食,是供养人体的主要食物;五畜指牛、羊、猪、犬、鸡等肉类,有益于五脏精气,可作为人体供养的必要补充;五果指桃、杏、李、枣、梨(粟),五菜指葵、韭、藿、薤、葱,对脏腑有充养、辅助作用,也为日常饮食所用。孙思邈首次提出糖尿病人的饮食疗法,各类食物中应"慎咸食及面",清淡素食,少进荤食.人体只有通过合理均衡地摄取食物,才能获得精微物质,充养气血,充养五脏六腑,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其次,侧重"食物的质",因人施膳。《黄帝内经》指出食物有阴阳之分,气味性质之不同,与机体五脏相应,所谓"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说明食物具有酸、甜、苦、辛、咸及寒、热、温、凉等不同性味,食物的五味与五脏有对应关系,五味平调五脏之气.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该脏机能偏盛,日久可损伤本脏及相关其他脏腑,发生病变.可见食物的性味可养五脏,又可伤五脏.在疾病状态下,根据五脏的损伤不同选取相应的食物,如肝病食酸,肾病食咸,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健康.再次,强调"食物的量",宜饮食有节.《黄帝内经》指出饮食应摄取得当,否则"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金匮要略》提出"食量有节",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如"李不可多食,令人胪胀""桃子多食,人热"等,总之食不可过饱,饮不欲过多。

  综上所述,中医饮食不仅提倡食物搭配平衡、食量有节,还强调食物的质量,注重利用食物的性味纠正机体的寒热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更强调食物的功能个性,内涵更广泛[10].

  3 体质理论在糖尿病饮食的具体应用

  中医认为饮食伴随人的一生,持续地作用机体,对体质影响较大,饮食治疗中根据不同的体质寒热所偏,利用食物的四气五味、寒凉温热之性进行辨体施膳,如寒凉食物多属阴,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温热食物属阳,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作用以及五味的酸收、苦降、甘补、辛散、咸软功能,最终以食物调节机体的脏腑机能,又纠正患者疾病之偏,长此以往,还能改善体质.

  现代学者匡调元等[12-13]证明了常用食物的性味能影响体质的形成,还能调整病理性体质,他提出了食物的六种调质法,如平补阴阳强质、滋阴清热润质、壮阳祛寒温质、益气生血健体、除湿化滞利质、行血消瘀活质.

  王学美等[5]认为通过食物可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改善体质,在实施饮食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体质采用不同的饮食调养方法。近年来很多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发现辨体施膳不仅能纠偏补弊,在改善症状及生化指标上具有优势.张利民等[14]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体质辨识,采用中药膳食对痰湿质和湿热质进行干预,对照组用阿卡波糖治疗,结果发现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餐后血糖及血脂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辨体施膳组降脂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提示中医辨体施膳可能纠正病人偏颇的体质.邓岚等[15]采用体质辨识及中医辨证,制定实热与虚寒两大类中医饮食控制方案,临床观察了 72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结果发现基于中医药性理论的饮食控制方案更符合中国人的体质及饮食习惯,较常规饮食治疗在改善症状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有优势.武琳等[16]运用中医体质理论和食品交换份法对社区 89 例糖尿病病人进行为期 1 年的饮食干预,对照组单纯运用传统食品交换份法膳食,结果显示 2 组干预后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都有明显下降(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表明联合中医辨体膳食较单纯食物交换份法膳食能够更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可见,糖尿病人通过辨识体质,因人择食,因人施膳,不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更有利于患者体质的调整和改善.

  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患者确诊糖尿病时没有临床症状,基于糖尿病的体质观,把中医体质引入到糖尿病的防治中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结合体质学理论进行体质辨识可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度。体质的可调性使调整体质、防治糖尿病的发展成为可能。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措施,长期饮食是导致体质变化的重要因素,在饮食中引入中医体质理论,彰显了个性化饮食,有利于病情改善,更有利于患者体质的改善,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10.
  [2]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3]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04-105.
  [4] 张伯礼,薛博瑜。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92-293.
  [5] 王学美,窦攀。从体质因素探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养[J],环球中医药,2009,2(6):414-417.
  [6] 赵进喜。《伤寒论》三阴三阳新解及其临床发挥[J].中医杂志,2007:,48(3):208-2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