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食疗学论文

肉苁蓉食疗药用相关古代文献研究(2)

时间:2017-06-03 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作者:彭芳,徐荣,徐常青,齐 本文字数:14082字
  “肉苁蓉”之名,最早见于东汉《神农本草经》[7],云: “肉苁蓉……生山谷。”此后《名医别录》[8]云: “肉苁蓉……生河西及代郡雁门。五月五日采,阴干。”《吴普本草》[9]云: “肉苁蓉,一名肉松蓉……生河西山阴地,长三四寸,丛生。或代郡雁门。二月至八月采。”可见,早期本草均未提及肉苁蓉的形态特征,从简单的产地和采收期描述无法推知其基原为何种植物。河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具体为甘肃、陕西及内蒙古西部; 代郡雁门即山西大部,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及陕西北部。当时野生肉苁蓉的分布现今荒漠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的分布基本吻合[5,10].而在这两者中,盐生肉苁蓉个体较小,符合“长三四寸”的形态描述。肉苁蓉产于人烟稀少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同时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生长,仅在生殖生长期会出土,所以本草着者难以亲眼见到其野外生长情况,古代人民也多在野生肉苁蓉开花期( 公历四月至六月) 才能寻觅到这种植物,并挖取其肉质茎入药。苁蓉采收期从《名医别录》的农历五月扩大至《吴普本草》的农历二月至八月,与现今肉苁蓉的花期基本吻合。
  
  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11]首次道出了肉苁蓉属植物的特征性形态,云: “代郡、雁门属并州,多马处便有,言是野马精落地所生。生时似肉……芮芮河南间至多。今第一出陇西,形扁广,柔润,多花而味甘。次出北国者,形短而少花。”其中,“野马精落地所生”即野马交配时精液掉在地上而生长起来的,这一说法虽然荒谬,但却道出了这种植物不同于大多数植物的无根、寄生生长特性。“芮芮”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民族之一,“河南”指如今的内蒙古附近,此物生长在西北多马的荒漠地带,内蒙古最多。该植物“生时似肉”即新鲜时肉质多汁。综合以上描述基本可判断,陶弘景所述的肉苁蓉应指肉苁蓉属植物。肉苁蓉属种子极细小( 1 g 约 1 万粒) ,肉眼无法看清,野马在肉苁蓉属植物的寄主周围休息或交配时不停地踩踏可能使散落在地表的肉苁蓉种子被埋入地下,接触到寄主根,之后开始萌发生长,所以才有“多马处便有”一说,也让古人误以为肉苁蓉是“野马精落地所生”.
  
  在产地描述方面,陶弘景除沿袭前人的“代郡、雁门属并州”
  
  之外,还指出不同产地的肉苁蓉质量有高下之分,即质量好的肉苁蓉出产于陇西( 甘肃临洮县南) ,茎粗大,形态扁长,头状花序多; 而较次的出产于北国( 陕西、山西一带) ,体型小,花序少,根据我们野外调查及查阅《中国植物志》[4]描述,上述特征分别与荒漠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相吻合。综上分析,陶弘景所载肉苁蓉应是荒漠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且认为前者质量更好。
  
  随后唐代《新修本草》[12]指出陶弘景之注( 巴东、建平间亦有,而不如也) 所指为草苁蓉,并称当时( 唐初) 亦用草苁蓉刮去花代“肉”.且认为本经的“肉”苁蓉效力更优( 于草苁蓉) .《日华子本草》[13]对“野马精落地所生”一说提出质疑,云: “采访人方知勃落树下并土堑上,此即非马交之处。陶说误耳。”该书着者通过咨询亲眼见过肉苁蓉野外生长情况的人,了解到肉苁蓉是生长在一种叫“勃落”的树下面,常见于山谷沟壑中。韩保昇《蜀本草》[13]转摘了《蜀本图经》对肉苁蓉产地和形态描述,云:
  
  “……出肃州福禄县沙中,三月、四月掘根……皮如松子鳞甲,根长尺余。”其产地为“肃州福禄县沙中”,即如今的甘肃酒泉地区,采收期较《名医别录》的农历五月提前至三或四月,肉质茎的表皮密被一层鳞甲,即肉苁蓉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的叶片,有一尺多长,说明其个体较大。综合分析,该时期本草所提肉苁蓉可能是荒漠肉苁蓉,其寄主梭梭( Haloxylon ammodena Bunge) 是多年生小乔木或灌木,很可能是本草中提及的“勃落树”.
  
  宋代苏颂《本草图经》14]对肉苁蓉作了较为详细描述,云: “肉苁蓉,生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门,今陕西州郡多有之,然不及西羌界中来者,肉厚而力紧。旧说是野马遗沥落地所生。今西人云大木间及土堑垣中多生此,非游牝之所而乃有者,则知自有种类耳。或疑其初生于马沥,后乃滋殖,如茜根生于人血之类是也。皮如松子,有鳞甲。苗下有一细扁根,长尺余……五月恐已老不堪,故多三月采之。”西羌即如今的甘肃西部、青海东北部地区,结合其形态描述和相应绘图( 图1A) 可推知苏颂所指肉苁蓉应为荒漠肉苁蓉。苏颂也质疑了野马精落地所生的旧说,肉苁蓉多见于“大木间及土堑垣中”
  
  而非野马交配处,所以认为是种子繁殖的,但可能其种子最初来源也是野马交配之精液。本草着者在当时植物学知识相对匮乏,而且没有亲眼见到肉苁蓉生境的情况下能如此推断实属不易。同时,苏颂提出“五月恐已老不堪,故多三月采之”.可见,宋代已认识到肉苁蓉抽茎开花时所采者,肉质稍减而燥,功力大减,应该在肉质茎刚出土的三月采收,这与肉苁蓉的现代研究结果相吻合[15-16].此后宋本草对肉苁蓉特征仍有粗略描述,但并未深入研究,仅转引或总结前朝着作,如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17]作为《嘉佑本草》和《本草图经》的合并本,书中对肉苁蓉描述和附图就来自《本草图经》。
  
  明代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18]云: “[名]肉松蓉……[时]生: 春生。采: 三月、五月五日取根……[质]形似松塔而长软。”刘文泰将肉苁蓉形态描述为松塔,形象贴切。陈嘉谟《本草蒙筌》[19]云: “肉苁蓉……陕西州郡俱有,马沥落地所生。端午采干。”可见陈嘉谟也直接摘录了前朝文献,未进一步考证,所以出现“马沥落地所生”的错误,书中附图( 图1B) 所绘制“肉质茎”与如今肉苁蓉属植物相似。清代《本草备要》[20]云: “长大如臂,重至斤许”,道出了荒漠肉苁蓉个体大的特点。黄宫绣着《本草求真》[21]绘制有老嫩肉苁蓉的图( 图 1C) ,图中植物鳞甲密被,显然为肉苁蓉属植物。但《植物名实图考》[22]作者吴其濬显然未亲眼见过肉苁蓉,其绘制的肉苁蓉图( 图 1D) 明显不是肉苁蓉属植物。随后,清代医家张秉成编撰的本草简便入门着作《本草便读》[23]对肉苁蓉有更为细致形象的描述,也对“野马精落地所生”提出质疑,云: “其状柔软如肉,形有鳞甲如松枝。一云马精遗地而生者,亦未知然否。”书中附图( 图 1E) 不仅包括肉质茎还有花的描绘,是肉苁蓉属植物无疑。
  
  需注意的是,历代本草对肉苁蓉产地描述基本一致,为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及青海东北部。其中,多部本草提及甘肃为肉苁蓉的优质产区,但仅《本草经集注》指出内蒙古的肉苁蓉产量大。查阅历代的内蒙古地方志,发现仅有民国时期《集宁县志》第二卷[24]中有提及肉苁蓉,这与如今肉苁蓉主产区为内蒙古不吻合,推测原因: 在古代内蒙古人烟稀少,相关地方志也较少,所产肉苁蓉并未被大量采挖。而山西、陕西等区域的贸易交流却相对频繁,由于过度采挖和环境变化,如今山西和陕西都基本不产肉苁蓉,而甘肃的肉苁蓉产量也大幅降低。这种产地变迁在清光绪年间李培祜《保定府志》第二十七卷[25]中有过形象描述,云: “按郡属,汉时有铁官,宋时出绢出絁,元时出蟾酥,明时出苁蓉,今唯黄芽菜春不老二种最盛,此外别无特产,故弗备录。”此外,由于肉苁蓉药源短缺,草苁蓉、锁阳等代替肉苁蓉入药的情况在历代本草中屡见不鲜,如《本草纲目》[26]中转引朱震亨云: “盖苁蓉罕得,人多以金莲根用盐盆制而为之,又以草苁蓉充之,用者宜审。”
  
  综合分析,历代本草记载肉苁蓉原植物是荒漠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且认为前者质量较佳[27-28].现代研究也证实,在肉苁蓉属 4 种植物中,这两种肉苁蓉在外观性状、显微鉴别和化学成分上差异度最小[29-30].而管花肉苁蓉仅自然分布在新疆南疆地区[31],查阅相关新疆地方志,并未发现有。
图 1 本草中肉苁蓉附图A -《本草图经》; B -《本草蒙筌》; C -《本草求真》; D -《植物名实图考》; E -《本草便读》  
  管花肉苁蓉记载。管花肉苁蓉不论是植株形态或粉末显微特征与荒漠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都较易区分[4-5],在历代本草中均未做“肉苁蓉”入药。沙苁蓉( C. sinensis) 由于资源稀少,植株纤细,成分含量也与其他 3 种肉苁蓉有较大差异[32],仅在部分区域有流通。
  
彭芳,徐荣,徐常青,齐云,石钺,叶祖光,陈君. 肉苁蓉药用及其食疗历史考证[J]. 中国药学杂志,2017,(05):377-383.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