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内容、价值功能及建设(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18 共5741字

  2.凝聚内外力量,为质量提升汇聚各方优势

  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与社会企业的积极合作,及时将市场的实际需求转化为职业教育的办学风向标,从而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提供的服务与市场实际需求的吻合度。职业教育外部的管理者、决策者、社会企业逐步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设计、提升措施实施、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价的全过程,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开放性特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发展视角借鉴的扩跨界性与评价机制的外部参与性。对于职业教育内部来说,有助于职业院校内部形成“质量至上”的价值观念,在职业院校质量目标制定、质量过程监控机制、质量结果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以校领导为引导,通过建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促使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职业院校质量提升全过程。营造质量提升的氛围,促使全体教职工逐步在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形成使命感和责任感,⑥并以质量提升为向心力,将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渗透于学校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科研活动等各方面,实现职业教育质量文化构建的常态化、自然化。

  3.完善各方机制,为质量提升构建保障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形成,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不同参与主体在价值观念上对于改善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视,而且还需在物质、行为、制度等方面形成保障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首先,职业教育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为办学条件(师资、技术、设备等)的改善、校园环境的优化和学校品牌的铸造。毕业生就业质量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校园环境的优化是提升职业教育毕业生质量的物质保证。塑造职业院校的品牌,有利于职业教育在当下的发展处境中增强竞争实力、树立发展自信,对于形成职业教育的物质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构建职业教育的行为文化,对于作为建设主体的各级领导干部与普通教职员工质量提升的行为理念、行为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领导干部,要将质量意识不断融于办学理念、运行管理机制、决策行为等各方面,确保质量文化建设落到实处。通过管理机制和决策机制的变革,发挥教职员工在职业院校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培育其在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中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得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构建从提升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做起。最后,制度文化的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规范化、科学化的有效保证,而质量文化的构建又反作用于职业教育各项制度。这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而且有利于职业院校内部各项保障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评价标准、质量提升实施细则等的完善。最后,通过质量文化的不断形成,促使职业教育的全体参与者在职业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步树立质量意识并形成质量价值观,从精神意识中监督自我,保证质量文化建设的持续性、有效性。

  4.规范和约束,确保质量提升的有效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旨在形成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质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在此过程中构建的法律制度、行为准则、内部机制等,都对各级职业教育参与者形成规范和约束作用。这不仅因为在质量文化构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实体准则或意识准则等都会影响职业教育参与者原有的工作态度、行为举止,促使他们各方面的具体行为更加符合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要求和规范,⑧还会改善以往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如质量文化建设文本形式化、职教师资“双师”能力不足等问题,促使现代职业教育朝着更健康、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三、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构建策略

  质量文化作为职业教育发展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新常态”背景下,有效把握和应对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铸造自身发展特色、形成自我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因此,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对于职业教育形成强大的发展实力、绘制宏伟的发展蓝图具有重要意义。

  1.变革职业教育质量观,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质量观念。现代职业教育的质量文化建设亟须解决对质量文化建设的认知偏差问题。首先,铸造职业教育发展特色,创新职业教育质量观。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需求类型和结构多元化的现状,要求职业教育院校结合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点,着重培养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不断形成具有发展特色的职业教育。通过发展求异来形成特色,以特色提质量。其次,注重职业教育过程质量的监控。职业教育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质量提升不仅需要结果性评价,更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努力实现对于教学过程、学生实践过程的动态性质量监控,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从而保证最终的教学质量。⑨最后,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职业教育质量观的终极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灵魂,在我国大力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只有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机制,营造创新氛围与环境,不断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注重政府宏观管理与院校领导微观管理的协调并进。政府作为社会组织正常、有序运行的宏观管理者和指导者,在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中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具体表现为:构建职业教育统筹协调的组织管理体系、第三方独立监督和评估组织等,通过提升职业教育的管理效率、评价有效性来助力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建设;不断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核心的附属法律法规和资格制度体系,促使职业教育制度文化的形成;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和社会宣传,促使职业教育的应然价值获得正确的社会认知,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等。⑩与此同时,职业院校领导作为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不仅要树立自我质量价值观念,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的重要性,还应积极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改革,使得院校的管理制度与质量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建设相一致。具体表现为:注重管理制度刚性与柔性的结合,既要考虑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许多管理制度的原则性,还要根据情况的复杂性、多样性,针对不同对象体现灵活性原则。尤其对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涌现出的“怪才”“偏才”,应适当提供宽松的环境,允许他们通过多样化、个性化教学方式,来实现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特色形成的目标。

  3.构建立体式保障体系,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各层质量文化的形成。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不仅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保障体系,还要形成相应的质量保障机制,为职业教育各层质量文化的构建提供立体式保障。其中,职业教育质量文化构建的横向保障体系具体包括: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奖惩制度、发展经费保障机制、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育管理体系、科研保障体系、社会企业参与机制等多方面内容。纵向保障机制具体包括(见图2):国家层面关于政策法规的完善、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对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责任认定、职业教育相关质量标准的制定、国家级质量检测评估机构与机制的建立等;地方层面关于地方相关政策与规定的完善、地方一级质量检测评估机构与机制的建立、质量评价的反馈与调节机制等;职业院校具体职责包括:管理者和全体教职工质量目标的制定与认同、质量价值观的形成、学校质量监测与评估准则的制定、学校内部质量提升奖惩制度的完善等。通过立体式保障体系的构建,积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各层质量文化的形成。

  4.评估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现状,制订具有可行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质量文化建设计划。明确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现状,是职业教育开展全面质量文化建设的基础。对于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现状的分析,需要明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现状,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现状,社会企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知现状,职业教育发展在经费支持、法律保障、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环境现状等,以此确立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总目标和总策略。同时,还需要反省职业教育内部在领导质量文化建设理念、教职员工质量价值观的树立、质量管理、已有质量标准的制定、教职员工的参与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通过明确职业教育内外部的发展实际,继而在国家层面制定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总目标和总方针。在此基础上,地方职业院校应联合校企合作企业与相关机构,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院校的实际来确立相应的质量文化建设目标,制订有可行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设计划,并根据建设进程的具体情况实时动态监测和调整,确保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建设有步骤、有效率地顺利开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