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妇科论文

自制舒乳散结汤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25 共2764字
论文摘要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乳腺组织的增生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乳癖”范畴。其特点是乳房肿块周期性胀痛,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多由于郁怒伤肝,肝气不舒,气滞痰凝,蕴结于乳房,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或冲任失调,气血瘀滞,积聚于乳房,而致乳房结块而疼痛,月经失调等。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妇女,发病年龄多在 20~40 岁,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 75%。目前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效果均不理想,单纯内服西药副作用大,疗程长、价格昂贵。单纯内服中成药效果不明显,且复发率高。手术治疗风险大,创伤大,患者难以接受。针对以上原因,我院乳腺科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反复筛选组方研制出舒乳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该方自 2004 年应用于临床以来,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显著疗效。临床观察 240 例患者,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病例均来自乳腺科门诊患者,480 例均为女性,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240 例,年龄 20~50 岁、平均年龄 35岁,已婚者 220 例,未婚者 20 例。其中单侧发病者 45 例,双侧发病者 195 例,病程 3 个月~8 年。对照组 240 例,年龄 19~51 岁、平均年龄 35 岁,其中单侧发病者 53 例,双侧发病者 187 例。病程 3 个半月~9 年。两组患病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病例随访 6 个月~3 年无复发。

  1.2 诊断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癖的诊断依据。具体如下:多数在乳房外象限有扁平肿块,扪之有豆粒大小韧硬结节,可有触痛。肿块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乳房可有胀痛,每随喜怒而消长,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本病多见于 20~40 岁妇女。并采用乳房钼靶X 线摄片,红外线乳房扫描,肿块穿刺涂片等作辅助诊断,排除其他乳房良性瘤及恶性瘤。

  1.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 19~51 岁的妇女。

  1.4 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异常或伴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乳腺炎症及乳腺纤维瘤等。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采用纯中药制剂口服治疗:舒乳散结汤组方:柴胡 12g、白芍 20g、夏枯草 20g、香附 10g、陈皮 10g、郁金 10g、猫爪草 10g、土贝母 10g、山慈菇 15g、牡蛎 20g、昆布 15g、海藻 15g、玄参 10g、黄芩10g、丹参 15g、川芎 15g、红花 10g、当归 15g。针对每个患者,严格辨证施治,在以上配方的基础上因人而异,随症加减。一人一剂在我院煎药室用煎药机煎煮,每剂分装成两袋,2 次/d,早晚各一袋,连用 3 个月经周期。对照组:口服乳增宁片(深圳三顺制药有限公司)4~6 片/次,3 次/d,3 个月经周期为 1 疗程。

  2.2 疗效标准:痊愈:乳房肿块消失,疼痛亦消失,钼靶 X 线摄片,红外线乳房扫描无乳腺增生,半年随访无复发;显效:乳房疼痛减轻或消失,钼靶 X 线摄片,红外线乳房扫描乳房肿块较治疗前缩小1/2 以上;有效:乳房疼痛消失,但乳房肿块未明显缩小;无效:乳房肿块大小及疼痛较治疗前无变化。

  3、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分析,X2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对每名患者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

论文摘要

  4、 典型病例

  王艳,女,34 岁,于 2004 年 12 月 22 日初诊。

  患者 6 年前出现双乳胀痛,每于月经前明显,经后缓解。易怒心烦,生气后加重。近 2 个月呈持续性加重。经后不缓,伴口干口苦,失眠,纳可,大便正常,月经不定期,量可,时有血块,色暗。查体:双乳外形正常,双乳内可及多个不等肿块,质地韧,压痛明显,活动可,腋窝淋巴结(-)。舌淡,苔白,脉沉细。西医诊断:乳腺增生病。中医诊断:乳癖症。辨证属肝郁气滞,血瘀痰凝。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给予舒乳散结汤加减治疗。处方如下:柴胡 12g、白芍20g、夏枯草 20g、香附 10g、陈皮 10g、郁金 10g、猫爪草 10g、土贝母10g、山慈菇 15g、牡蛎 20g、昆布 15g、海藻 15g、玄参 10g、黄芩 10g、丹参 15g、川芎 15g、红花 10g、当归 15g。以上药水煎服,1 剂/d,连服15 剂,服药后乳房疼痛明显减轻,继续服用上药 3 个月经周期并随症加减。双乳肿块及疼痛均消失,余诸症皆好转,随访 1 年未复发。

  5、 讨 论

  乳腺增生病中医属“乳癖”范畴,中医认为,此病发病原因多与脏腑机能失调、气血失和有关,病变脏腑责之肝脾,尤其是脾土虚弱之人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土,而致脾土运化功能失常,聚湿为痰;或天生性格内向,情绪压抑,好生闷气;或性情急躁、动则易怒;或因七情所伤,忧思过度,而致肝失疏泄,郁而成痰等,均可导致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本方为乳腺增生病之肝郁气滞,血瘀痰凝症而设。祖国医学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而女子以血为用、血为本。其生理功能均需血的濡养,故《临证指南医案》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由于情志不遂,则肝失条达,失疏泄,致肝气郁结,气滞于肝经,蕴结于乳房,乳络阻塞不通,故乳房胀痛,伴有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并与情志变化有密切关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气机不畅,血行涩滞,瘀阻乳络,故乳房胀痛如针刺,并痛经,色紫暗伴白块。肝失疏泄机体津液失于输布,聚湿成痰,痰凝气结,血瘀成块阻于乳络,故乳房结块。本病以肝郁为本,以气滞、血瘀痰症为标,治宜疏肝解郁、软坚散结、活血通络为基本治则。我院组方舒乳散结汤全方配伍,共奏疏肝解郁、化积散结、消癖止痛之功。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共为君药;臣以陈皮、香附、郁金增强柴胡疏肝理气的功效;以土贝母、山慈菇、生牡蛎、猫爪草、昆布、海藻、玄参软坚散结,增强夏枯草的散结功效;其中山慈菇、猫爪草、玄参清热解毒以防肝郁化火;佐以丹参、当归、川芎、白芍、红花,养血柔肝,行气活血;使以黄芩清热解毒,同玄参、山慈菇、猫爪草防止肝郁而化热。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药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抑制交感、副交感神经兴奋,促进雌激素在肝脏中的灭活,改善内分泌功能,使乳腺周期性增生与复旧的变化恢复正常。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改善全身和乳腺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增生肿块及纤维组织吸收,降低肿块局部胀力,明显缓解疼痛,山慈菇内含秋水仙碱,可消肿止痛散结,可用于各种良性肿瘤。海藻、昆布含有大量碘,有助于刺激黄体生成素的分泌,使卵泡及卵巢产生孕激素抑制雌激素的分泌,诸药合用,有疏肝解郁、软坚散结、活血通络之功效,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目的。该方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
  [2]顾乃强.实用中医乳房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
  [3]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