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儿科论文

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的疗效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21 共1532字

  胸痹心痛是以心胸疼痛、憋闷为主要的一种症状,中医认为病因主要是以痰浊、血瘀、情志等。从西医角度来说,胸痹心痛和心绞痛较为相似。胸痹心痛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往往会延误最佳的救治时间,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本文主要探讨气滞血瘀型的胸痹心痛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经过,现笔者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60例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患者的研究资料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6例(52.00%),女24例(48.00%),年龄53岁~72岁,平均年龄(64.9±6.5)岁,病程从1~16年不等,平均是(4.2±2.7)年,冠心病12例,心绞痛18例;观察组中男27例(54.00%),女23例(46.00%),年龄52岁~74岁,平均年龄(67.2±5.8)岁,病程从1~17年不等,平均是(4.4±2.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也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1)依据《中医内科学》均辨证为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患者;(2)无药物过敏史;(3)患者意识清晰,本人及家属表示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嘱入组的100例患者均卧床休息,予以吸氧,并予硝酸甘油静滴缓解心痛增殖,另外还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每日1次,每次50mg,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同时医生。观察组患者还要予以血府逐瘀汤汤剂口服,煎至200ml左右,每日早晚各1次饭后温服。具体的用药是桃仁15g、生地黄12g、红花15g、全当归12g、赤芍15g、桔梗12g、枳壳8g、柴胡15g、川牛膝12g、川芎10g、木香8g、香附12g.对于气滞较甚的患者,可以再酌情加用沉香、佛手等理气效果强的中药;疼痛明显者加用延胡索、丹参等药。两组患者均治疗14d.

  1.4 疗效评价标准[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执行。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症状减轻,疼痛发作的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与治疗前大致相同。

  1.5 统计处理: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对照组显效25例(50),有效12例(24.00),无效13例(26.00),总有效率74.00%,观察组显效35例(70)。有效12例(24.00),无效3例(6.00),总有效率则是94.00%,差异显着(P<0.05)。

  2.2 动态心电图相关指标对比:对比两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中心肌缺血频率、缺血时间指标,发现观察组心肌缺血频率、缺血时间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具体见表2.
  
  3 讨 论

  胸痹心痛首次正式出现时在中医名着《伤寒杂病论》中[2],该病一般是由于争气亏虚、气滞血瘀导致的,而气滞血瘀则是导致发病的最主要的因素。近年来发现胸痹心痛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辨证属气滞血瘀型患者,这是由于血府逐瘀汤主要功效即是活血行气化瘀,方中的桃仁、红花等药具有极好的祛瘀作用,而当归活血兼养血,生地黄则有养血养阴功效,木香、枳壳以及柴胡则可以理气散结。因此气滞血瘀型的胸痹患者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能大幅提高疗效。同时根据药理研究结果发现,水煎剂提取物对于改善局部的微循环、扩张血管效果显着,并且还有预防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粘稠度。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而动态心电图的监视也提示了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时间、频率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综上所述,在西医治疗之外再配合血府逐瘀汤中药汤剂治疗气滞血瘀型的胸痹心痛患者,可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胡威。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胸痹心痛65例临床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4,22(7):168-169.
  [2]黄天军。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2):253-25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