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儿科论文

自制三仙佛手丸治愈80例小儿慢性腹泻病患者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8-06 共1101字
论文摘要

  2011年9月-2012年9月用自制三仙佛手丸对80例小儿慢性腹泻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临床资料作了系统研究和观察,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三仙佛手丸的制备

  处方组成:焦三仙各 10g,佛手10g,党参 12g,炒白术 10g,柴胡 10g,砂仁 6g,木香 6g,甘松 10g,半夏 10g,炒白芍 10g,茯苓 10g,炙甘草 10g,乌贼骨 10g,陈皮 10g,补骨脂 10g,吴茱萸10g,肉豆蔻10g,五味子6g。制法:以上诸味,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 30g,大枣30g,分次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起模→成型→盖面→包衣→打光→低温干燥,即得。

  临床应用

  本组160例均属我院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患儿。诊断依据参照1998年6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所订标准。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6个月~4岁,病程4~63天,平均14天。

  腹泻次数<10次/日68例,>10次/日12例,伴发热31例,呕吐23例,中、重度脱水 35 例。对照组男 43 例,女 37 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2岁,病程3~51天,平均9天,腹泻次数<10次/日56例,>10次/日24例。粪常规两组没有明显差异性,多为水样或蛋花样,未见有脓细胞及红细胞。

  论文摘要

  治疗方法:6个月~1岁1.5~2.5g/次,1~2岁3g/次,2~3岁3~4g/次。0.5~2岁者将丸药研成粉末用温热红糖水拌成糊状冲服,>2 岁者,用温开水冲服丸药,3 次/日,疗程 3~5 天。对照组给思密达按说明书剂量服用,3 次/日,疗程 3~5 天。两组同时按脱水程度分别给以补液,对症及支持疗法。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5天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5天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5天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10例出现病情加重,20例无效病例停药又改用三仙佛手丸治疗后亦全部痊愈。

  讨论

  三仙佛手丸为本院自拟处方。方中焦山楂是去肉食之积的,焦麦芽和神曲是清谷面之积;党参、白术、茯苓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燥湿利水;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降逆止呕;佛手、木香、甘松、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食积不消,不思饮食,泄泻腹痛;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乌贼骨中和胃酸,可缓解泛酸及胃烧灼感等;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生姜解表散寒,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以上诸药合用,君臣佐使,配伍严谨,相得益彰,泄泻也就自然而解了。

  参考文献:
  1、 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