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植物保护论文

草栽平菇的病害、虫害及其防治机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07 共2848字
摘要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属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又名侧耳、糙皮侧耳,因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中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4].平菇生产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生长周期短、栽培工艺相对简单、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一直被广大菇农所认可。同时,平菇也是我国主要出口创汇菇类之一,产量居我国首位[2].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对该产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病虫害的发生却对平菇的质量和产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导致菇农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病虫害时,盲目施用甚至滥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原本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平菇也出现了某些有害成分超标现象,给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3].因此,了解和掌握平菇常见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并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是平菇取得优质高产的保证。现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分析草栽平菇的病虫害发生机理及防治机制。

  1草栽平菇的病害及其防治机制

  1.1菌丝疯长

  平菇菌丝生长过程中,由于空气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极易形成"菌丝疯长"而不出菇的现象。这是由于菌丝表层气生菌丝浓密,严重影响了子实体的形成。防治措施:在前期的管理中,加大通风量,降低平菇生长空间的湿度,也可加强冷热刺激,以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1.2锈斑病

  平菇子实体管理过程中,常见菌盖、菌柄上产生锈褐色斑点,俗称"锈斑病".锈斑病是平菇子实体生长阶段容易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该病的病原菌是一种假单孢杆菌。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菇房或菇棚通风不良、湿度过大。防治措施:如发现平菇子实体有此类特征,应及时加大通风量,降低菇房或者菇棚的空间相对湿度。

  1.3子实体畸形/大脚菇

  平菇子实体的表观特征,不仅体现了其品质的优劣,更决定了它的市场价格。因此,良好的平菇子实体外观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生产过程中却经常出现子实体畸形,例如大脚菇,严重影响了它的市场价格。平菇子实体菌盖小、菌柄粗长,是最为常见的类型。造成该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子实体生长缺氧、通风不良。防治措施:加强菇房或菇棚的通风,注意光线。

  1.4黄菇病

  平菇子实体生长前期,常见子实体发黏,生长缓慢,继而失去弹性,逐渐萎缩,并散发出腐臭气味,这就是"黄菇病".黄菇病的发生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出菇环境高温高湿、通风不畅都会导致子实体出现黄菇病。防治措施:加强通风,加强出菇管理,及时摘除病菇,可用万消灵和保清交替喷施。

  1.5子实体枯萎

  平菇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常见其生长停滞,逐渐萎缩、干枯。发生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子实体生长环境中的水分不足,通风量过大。防治措施:合理补充水分,增加喷水次数,加大空气相对湿度,使料面保持湿润,通风时切勿让风直吹菇蕾或子实体,正确掌握通风技术。

  1.6青霉

  青霉通常发生在平菇制种和栽培管理过程中,该病菌初期为白色,以后变成浅绿色。出菇环境湿度过高、通风不良、培养料pH值呈酸性都是导致青霉发生的原因。防治措施:加强菌种早期检杂工作,尤其是母种,防止被平菇菌丝掩盖而对后期栽培生产构成隐患;污染较轻的可挖掉污染部位,然后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生石灰;污染严重的应全部挑选出来,做妥善处理,烧毁或深埋。

  1.7木霉

  木霉属于平菇的主要竞争性杂菌,对平菇菌丝及其培养料均有危害。木霉侵害平菇菌种后,在污染部位可见绿色斑点;污染严重时,木霉菌丝不仅能寄生于平菇菌丝上,而且深入到培养料内部,使菌种生产失败。同时,木霉还可以使平菇菌丝逐渐消退,导致减产,甚至绝产。

  防治措施:在配置平菇培养料时,可按干料重量比拌入0.1%多菌灵,或0.10%~0.15%克霉灵;发现污染后,对于污染较轻的,可挖掉污染部位,然后洒上50%多菌灵800倍液或生石灰,料内污染严重的,应全部烧毁或深埋。

  1.8链孢霉

  链孢霉多见于菌丝培养阶段,可形成大量棉絮状菌丝,48h后就可以产生大量粉红色的分生孢子。鉴于其繁殖速度极快,应重点加强前期的预防工作。防治措施:在配制平菇培养料时,添加多菌灵500倍液或霉锈净,在生产场所喷洒100倍"链孢克星";定期检查菌袋,如有发现链孢霉,立即用100倍"链孢克星"对污染的菌袋进行涂抹、喷洒,并对严重感染的菌袋,进行妥善处理,销毁或深埋。

  1.9核桃肉状菌

  核桃肉状菌是小孢德氏菌,一般发生在菇袋两端,较平菇菌丝白且紧实,浅黄色至奶油色,老熟后成浅褐色,菌肉致密,压破后有腥臭味[4].秋末冬初和春菇后期为多发季节,在平菇出第2潮菇时该病菌较为集中,平菇培养料中掺杂的土是滋生该病菌的温床。此外,温度过高也是引发该病菌的因素。防治措施:将发病较重的菌袋逐一挑出,防止病菌扩散,并喷洒"疣力克"等杀菌剂,加强通风换气,防治病害再次发生。

  2草栽平菇的虫害及其防治机制

  2.1螨类

  螨类个体极小,黄白色,成堆时是淡黄褐色,繁殖速度快,主要存在于培养料中。螨类侵害菌种时,会使母种很难萌发或萌发后菌丝生长活力下降,甚至出现菌丝萎缩消退,导致生产失败。防治措施:培养料充分暴晒,拌料时可喷洒20%三氯杀螨砜1 000倍液、20%二嗪农600倍液或50%辛硫磷1 000倍液,螨害发生时,可喷洒20%三氯杀螨砜1 000倍液、4%三氯杀螨醇乳剂800倍液或5%霸螨灵1 000~2 000倍液喷洒。

  2.2跳虫

  跳虫又名烟灰虫,大多腐食性,取食平菇子实体,有时会钻进菌柄和菌盖中取食,造成孔洞。跳虫较多时,多数集中在菌柄与菌盖交界处,侵害菌褶,使之出现红褐色斑点,影响平菇的商品价值。防治措施:对生产场所进行全面清理,可用50%辛硫磷200~500倍液或者80%的敌敌畏1 000倍液喷洒,子实体生长和出菇期间可用0.1%鱼藤精或除虫菊150~200倍液喷洒。

  2.3菌蛆

  菇蝇、菇蚊的幼虫都是白色或黄色小蛆,在其活动过程中会取食平菇子实体和菌丝体,严重影响平菇的质量和产量。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生长活力较弱的菌丝体和已经发黄腐烂的子实体,利用杀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喷施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例如敌百虫1 000倍液,可有效杀死虫卵及幼虫。

  2.4菇蝇

  在平菇栽培生产中,由菇蝇引起的减产高达30%~60%,甚至造成绝产。防治措施:喷洒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灭杀,也可利用其趋光性,加上粘虫板进行诱杀。

  3结论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食用菌生产也得到迅速发展[5].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国际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空间转移和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中国食用菌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6].然而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也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对一线菇农的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可有效减少由于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生产积极性。对于平菇病虫害的防治,重点在于前期的"防",而不是后期的"治".做好各个时期的生产管理,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最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贾身茂,陈士瑜,蔡德华,等.中国平菇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郑素月,曹鹤,尹超,等.冀南地区22个平菇栽培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3):603-604,608.
  [3] 陈今朝.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05,18(4):33-34.
  [4] 赵放达,杨建国.核桃肉状菌对袋栽平菇的危害与防治[J].食用菌,2011(4):51,6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