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植物保护论文

全椒县美国白娥各年度的发生、危害程度及防治

时间:2016-02-19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4137字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又称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的一种严重危害林木的食叶性害虫,具有传播速度快、繁殖力强、防治难度大等特点,被列为国际性第一号检疫对象,也是我国仅有的一种被农业、林业共同列为检疫对象的害虫。美国白蛾在我国可危害果树、林木、农作物等300多种植物,取食量巨大,特别是幼虫进人五龄后,食量剧增,能在2~3d内把树叶全部吃光,既严重危害了森林资源和生态景观,也严重影响到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1].美国白蛾在安徽危害的常见树种主要有杨树、枫杨、桑树、构树、泡桐、梨树、桃树、柿树、国槐、苦楝等数10种。全椒县位于安徽东部,辖10个镇,7个国有林业单位(5个国有林场,1个苗圃,1个林管站),有林地面积2.79万hm2,四旁林地折合面积2.27万hm2,且96%以上的林分为人工林,主要造林树种为杨树和松树,除松树外,全县有2万hm2森林植物绝大多数为其喜食品种。近年来,随着全县大力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美好乡村建设,大量从外地引进了白蜡、法梧等美国白蛾寄主植物,无形中也增加其发生的危险频率。由于美国白蛾寄主植物面积巨大,加之交通便利,为美国白蛾的传播与生存繁育提供了天然条件。2013年以来全椒县也先后多点发现美国白蛾,虽经积极防治,但由于寄主面积大、林权分散、防治难度大等原因,美国白蛾发生形势十分严峻。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一旦暴发成灾,对全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将造成巨大破坏。为使美国白蛾对全椒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笔者就美国白蛾在全椒发生现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进行了系统性调查研究,并结合已采取的防治办法,提出一系列可操作性措施,以期为广大受灾区域的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1 全椒县美国白蛾疫情的发生经过及其原因分析

  为了全面系统地掌握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根据规划,从2013-2015年分别在22个美国白蛾监测点设置诱捕器悬诱捕、监测,同时,结合沿铁路、公路、片林或果园、四旁植树进行人工调查美国白蛾成虫、幼虫、网幕等发生情况,再进行综合分析,最终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1 2013年美国白蛾疫情发生及原因分析 通过定期监测与调查,截至2013年5月中旬,全椒县在二郎口镇和六镇镇2个监测点首次发现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其中:二郎口镇发生点位于镇南边约3km的宝塔村,诱捕器悬挂在寄主植物杨树上,伴生少量桑树等,林地周边有养鸽场和废弃养鸡场;六镇镇发生点位于距镇南约1km的小集村,诱捕器悬挂在寄主植物杨树上,周边伴生有构树,新栽的朴树、无患子等,靠近路边有臭水沟。2013年6月份于第1代成虫羽化期,分别对襄河、古河、大墅、二郎口、武岗、马厂、石沛、十字、西王、六镇10个镇进行监测与调查(调查面积0.52万hm2,调查株数153万株)。诱捕到28个成虫,其中,襄河镇南屏山3个,武岗镇10个(造纸厂2,中心村8)、马厂镇黄庵村3个,二郎口镇宝塔村6个,六镇镇平塘村2个,石沛镇1个,十字镇陈浅村3个。最先发现越冬代成虫的六镇镇小集村监测点没有再诱到成虫,7个镇监测点周边也没有找到幼虫,表明虫口密度较低。

  2013年8月14日再次在对上述已发生的7个镇的调查点进行调查,没有发现第二代成虫。本年度美国白蛾疫情发生主要由于疫情点地处交通便利,人员、车辆来往平凡,加之调运苗木检疫没有到位造成的,后期没有再发生是因为防控及时有效。

  1.2 2014年美国白蛾疫情与原因分析 由于2013年多个镇监测诱捕到越冬代和第1代美国白蛾成虫,2014年加大美国白蛾监测防治力度,全县设立20个监测点。在美国白蛾幼虫期组织人员对公路、铁路及沿途村庄的树木及苗木栽植地开展了3次普查,调查面积1.55万hm2次,调查寄主植物131万余株,没有发现美国白蛾幼虫。成虫羽化期,7~10d对诱捕情况调查1次,全年没有诱捕到美国白蛾成虫。究其原因可能是:(1)2013年杨树食叶害虫危害严重,食物短缺,后期天敌增加,种间种内因素造成越冬基数锐减。(2)2013年在诱捕到成虫的监测点周边进行了森得保粉剂防治。(3)2014年夏季雨水偏多,不利美国白蛾繁殖。(4)从美国白蛾疫区引进苗木数量减少。

  1.3 2015年美国白蛾发生及原因分析2015年以来,全县在美国白蛾幼虫期组织人员,对公路、铁路及沿途村庄的树木及苗木栽植地开展了3次普查,出动人员159人次,调查面积2.22万hm2次,调查寄主植物215万余株,发现幼虫网幕10个,其中:第一代幼虫期发现幼虫网幕3个(马厂镇2个,危害白蜡树,面积1.33hm2;六镇镇1个,寄主植物为樱花,危害面积1hm2)。第二代、第三代幼虫期仅在六镇镇吴山林场发现第1代幼虫的同一地块发现4个和3个幼虫网幕。全年监测诱捕到成虫33个,其中:越冬代在六镇、二郎口、马厂和武岗镇发现6个成虫;第一代在大墅镇、六镇、二郎口、马厂和武岗镇发现27个成虫;第二代没有诱捕到成虫。

  2014年没有监测发现美国白蛾成虫与幼虫,但经过1a的短暂潜伏,繁育增殖,2015年发现美国白蛾成虫的镇已占50%,发现幼虫的镇已占20%,发生面积迅速扩大,危害显着加重。究其原因:(1)美国白蛾幼虫极易粘附到人们衣服、其他物品上被人带到远方;成虫有趋光性,受灯光引诱可迁飞到居民住宅附近或因汽车车灯照耀引诱而落到车辆上进行远距离传播,造成急剧扩散蔓延的最主要原因[2].(2)近年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美好乡村建设,从外地引进了大量苗木,美国白蛾可能通过苗木土球携带传入。(3)美国白蛾自2013年首次发现已有3a,符合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规律。

  2 近3a美国白蛾的防治实践与效果分析

  美国白蛾在全椒每年发生2~3代,以蛹越冬。近3a来,全椒县对受美国白蛾危害的林木采取人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药剂防治相结合,其中人工物理防治包括剪除网幕、围草诱蛹、灯光诱杀等,具体是在幼虫期采取人工定点查找网幕,第1代、第3代幼虫网幕集中在树冠中下部外缘,第2代幼虫集中在树冠上部外缘;成虫期在林间使用诱虫灯和性诱激素[3].

  2015年度分别对马厂、六镇2地轻度发生美国白蛾危害的林木进行了综合防治,其中,对马厂镇受害白蜡树1.33hm2及周边200m范围内进行人工物理1.33hm2,药剂防治16.67hm2;对六镇镇受害寄主樱花1hm2及周边200m范围,进行人工物理3hm2,药剂防治50hm2.对其他相关镇村受害寄主林木均采取了类似的综合防治方法,其中对发现幼虫网幕立即进行摘除、烧毁,防治率均达到100%.由于监测布点合理,疫情掌握到位,防治及时得当,全县美国白蛾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成虫少、网幕少,达到了预期的预防效果。

  3 全椒县美国白蛾可持续防治措施

  3.1 广泛开展美国白蛾宣传培训工作,力争最快时间掌握其疫情 (1)电视台现场采访、播放美国白蛾危害特性、幼虫及成虫形态,介绍识别方法及前期监测预防工作。(2)制作宣传展板,介绍危害性、关键识别特征、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内容,公开电话,方便群众自主参与。(3)召开防控业务培训、工作现场会,对全县10个镇94个村有关人员普遍培训1次,印发《全椒重要林情》分发各乡镇及相关苗木实体,普及美国白蛾防控知识。(4)通过新闻网站发帖,发布美国白蛾危害照片,向广大网友、摄影爱好者和支持森防事业的心群众征集线索,争取第一时间发现美国白蛾疫情。

  3.2 推行综合防控技术,优先防治受害林木,确保最佳防治效果 抓住第一、二、三代幼虫危害期和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和老熟幼虫下树化蛹期4个环节,力推人工摘网、捕捉成虫、摘卵块、捉蛹,以及喷洒无公害制剂等进行综合防治[4].着重抓好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幼虫的防治,适时开展第二代成虫期监测。一旦发现成虫或幼虫网幕立即摘除烧毁处理,组织技术力量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进行拉网式排查。同时,责成林权人对寄主植物周边200m范围内的林木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化学防治,并迅速封锁扑灭第一代幼虫。

  3.3 健全监测网络,充分发挥监测预报作用 在全县范围内设立了22个监测点,配齐各种监测设备,通过性诱、灯诱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监测活动。每年4月至10月,在幼虫期对全县范围内的林木,尤其是路边、养殖场周边等易发生区域林木,组织3次疫情调查,准确掌握疫情动态。每个镇规划落实至少建立2处监测点,来监测美国白蛾成虫发生期的消长动态,并根据虫情发展变化,适时发布预报和防治警报。鼓励林业大户自建监测点,融入全县监测网络,及时报告监测数据。

  3.4 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强化应急防控设施建设 美国白蛾寄主植物种类多,涉及林权主体分散,防治成本高,根据《安徽美国白蛾防控应急预案》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应急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向县政府汇报灾情,争取将美国白蛾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建议由政府组织,开展社会化防治,提高防治效率。

  3.5 加强苗木检疫管理,确保工程用苗健康安全 加大本地种苗繁育推广力度,提高种苗自给率;严禁从疫区调入调出苗木,开展产地检疫,把疫情扑灭在苗木调运之前。实行苗木检疫备案制度,加强新造林地苗木复检工作,发现带有美国白蛾疫情的苗木依法扣留,及时作除害处理。对未按时报检、补检或未经检疫造成疫情扩散的,要求森防检疫部门要依法处罚,同时扣减造林补贴;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6 坚持联防联治,开展责任追究制度 县政府与全县10个镇、5个国有林场分别签订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责任书,明确了防治责任人,并将防治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镇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在美国白蛾防控关键时期,县政府要派出督查组,对各镇村及相关部门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对造成疫情严重扩散蔓延和重大损失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推行联防联治机制,财政部门落实防控专项资金,林业部门负责普查监测,发布预报,提出防治方案,做好培训和指导,交通、邮政、城建等部门加强宣传,严格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对无证苗木不予承运、使用,各镇村对本行政区域内美国白蛾防控负总责,协助开展监测普查工作,组织发动林权单位落实具体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乃芹,耿建芬,王金梅。鲁西北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4):109-112
  [2]李淑贤,高宝嘉,张东风,等。美国白娥危险性评估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0)z202-206.
  [3]张向欣,王正军。外来入侵种美国白蛾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15.219.
  [4]姚章军,宋永春。美国白蛾的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61-62.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