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信息技术影响休闲方式的内在机制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23 共478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信息技术影响下的休闲方式探析 
【第一章】信息技术影响休闲方式的内在机制研究引言 
【2.1 - 2.3】现代休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4】休闲方式含义、类型及发展 
【第三章】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的影响 
【第四章】休闲方式的回归 
【结论/参考文献】信息技术下休闲方式的特征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1章 引 言

  1.1 选题依据

  人类生存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困扰着世世代代的哲学家们。人是一种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存在物,人的意识总是追求在更加深刻的层次上解释一切世界现象,以体现出人作为高等生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非凡智慧,以此追求人类生存的终极目的。作为地球的主宰,人类把生存作为意识和行为的目的。在达到生存目的后,人类对于“人为什么要生存?人类生存的意义是什么?”这些更高层面上的思考变得渴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各国都重新着力于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上,伴随而来的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快速累积,单纯的物质生活满足已经不再是部分人类的唯一追求,人类从单纯对自然进行探索转变为也开始对人类自身进行探索,人类开始研究生存价值与意义,开始探索自我价值如何实现,精神世界的丰盈开始成为人类的另一迫切需求。休闲研究又重新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人类所向往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不能用准确的概念来定义,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我们对向往生活境界的幻想--幸福、快乐、休闲、自由……这些概念所表达的价值目标无疑是人类所向往生活的刻画。人类所做的所有行为和意识都是为了让每个个体更加快乐、自由和幸福。当人类进入休闲这个可以自由选择的领域时,生存价值与意义才得到真正的揭示。休闲守护着人类的精神家园,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最高意义,促进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

  西方很多国家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他们对休闲展开很丰富的研究。我国一直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的情况又比较特殊,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进程,国民物质财富快速累积,虽然我们还不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程度相比,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物质层面之外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休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面,已经成为相关学界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里,休闲与工作在科技进步的作用下经历了融合、分离、再融合的历程。休闲被单独提出来讨论发生在工业革命后,休闲在人们生活中慢慢开始占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社会生产力会持续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会持续丰富,人类必然会在追求精神家园充裕、自我价值实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休闲方式的变迁受到诸如环境、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当属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每一时期的休闲方式的变迁都是同时期科技作为生产力作用的结果。信息技术革命后,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的变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的影响”这一题目,重点探讨信息技术如何影响休闲方式、分析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的产生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克服负面效应即如何促进休闲的方式的回归。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意义

  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幅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质量,人类再也不满足于单纯的“吃饱穿暖”,现代人类把精神生活看得同物质生活一样重要。休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信息技术的视角下进行休闲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自由时间更加急剧增加,但是似乎自由时间的增多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相反我们变得更加忙碌,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内心变得更加空虚??这便是信息技术对休闲的负面作用的体现。本文将会探讨信息技术如何影响休闲方式,就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行分析,希望以此给人们敲一记警钟,警示现代人在选择休闲方式时不要过度依赖信息技术。

  本文以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的影响为选题,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有助于丰富休闲理论。从科学技术角度把握休闲方式变革的理论研究很少,单独从信息技术这一角度讨论休闲方式的理论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研究休闲方式,丰富科技进步与休闲的相关理论。第二、从科技哲学的高度把握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的影响。现有的休闲理论研究多以社会学、旅游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等学科的角度来讨论,本文对休闲的研究站在信息技术的角度上,试图将休闲理论研究带入科技哲学的视野中。

  1.2.2 研究目的

  本文以科技进步为着眼点,讨论休闲方式。本文以“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的影响”为题,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重点论述信息技术如何对休闲方式产生影响,并在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的双重影响中选取负面效应加以详细论述,最后对如何克服这些负面效应--休闲方式如何回归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警示现代人警惕信息技术的双刃剑作用,在选择休闲方式上应理性对待,防范信息技术对人类休闲主体性地位的控制,运用合理的休闲方式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现代意义上的休闲研究是从介绍和引进西方休闲理论和方法开始的,相较于西方的休闲研究,国内休闲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落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里往往把休闲同“资本主义情调”或懒惰画上等号,致使国人提到休闲时往往嗤之以鼻,这种情况直到改革开放过后才有所改善。

  国内休闲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几乎是一片空白,国内目前能够检索到的有关休闲的学术论文最早的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直到 1990 年在于光远先生的倡导下北京六合休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我国学者对休闲理论的研究才慢慢开始重视起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物质财富的累积,我国休闲研究的进程也在加快。以马惠娣为代表一批学者深入研究休闲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由此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着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着作是 2004 年出版的《中国学人休闲研究丛书》,这套书一共包括五本着作:一、于光远所着的《论普遍有闲的社会》,这本着作就休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二、陈鲁直所着的《民闲论》,作者以历史发展为基点,系统地梳理了劳动和休闲关系,正确认识了休闲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马惠娣所着的《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这本着作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领域--休闲经济,并介绍了休闲经济的相关理论;四、马惠娣所着的《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这本着作认为休闲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它对文化具有非同小可的价值;五、马惠娣和张景安主编的《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这本书是对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汇编,虽然编着时间离现在已有 10 余年,但是休闲方式的发展和变革是一个长期的历程,所以其中就我国民众休闲状况调查的许多数据和结论对现在休闲研究仍有其指导意义。

  周丽的《科学的力量》一书涉及了科技发展和休闲关系的研究中,她认为科学增强了人的智力,增加了人的知识和技能,扩大了人的自由,增加了人的闲暇时间;科学使人们的闲暇生活丰富多彩。

  1.3.2 国外研究概况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对休闲思想就有过重要的论述。系统研究休闲第一人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和思考如同连体婴儿一样,休闲的人是思考者、思想家;休闲的人是真正幸福快乐的人。天主教哲学家约瑟夫·皮珀(Josef Pieper)在其着作《闲暇:文化的基础》一书中指出休闲是一种平和、宁静的精神态度;是上帝给予人类的礼物;是一种机会和能力,这种机会和能力能够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学界普遍认为西方现代意义上的休闲研究以《有闲阶级论》的出版为开端。

  1899 年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凡勃伦(Thorstein B·Veblen)出版《有闲阶级论》,凡勃伦分析了有闲阶级的起源、生活方式及其心理特质,开创了从休闲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研究阶级划分和阶级认同的先河。

  近二三十年美国兴起了休闲研究热潮,目前国外对休闲的研究也集中在近二三十年。关于休闲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着作有五本:《21 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你生命中的休闲》、《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和《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透视》。我国学者也将这五部着作进行了翻译并在 2000 年出版。《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一书由托马斯·古德尔(ThomasL·Goodale)和杰弗瑞·戈比(Geofferey C·Godbey)合着,这部着作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休闲的出现和发展,研究休闲在人类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演变。美国社会学家纽曼(W·Lawrence Neuman)在探索休闲变迁的过程中,认为现代社会的休闲呈现出新趋势--工作中包含娱乐,娱乐中蕴含工作,休闲又逐步开始与工作融合。

  英国物理学家 JD·贝尔纳(J·D·Bernal)在《科学的社会功能》的“科学为人类服务”一章中,对科技进步与休闲关系这一问题作了比较深刻的论述。他认为:人类的闲暇时间因为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多,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休闲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于休闲方式的研究,国外学者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休闲时间和休闲活动两个方面。1985 年罗宾逊(Robinson·J)和戈比就美国人对休闲时间划分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根据统计的数据分析出了影响休闲时间划分的相关因素。莱恩(Laing·A·N·)对英国人假期休闲进行调查,数据显示 82%的男性会选择被动型的休闲方式,58%的女性会选择主动型的休闲方式,并且分析了造成这些结果的因素。

  1.3.3 总结

  国内现代意义上的休闲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国内休闲研究有了较快发展,实现了从有到无的突破。但是总体而言国内休闲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落后,并且由于受西方影响较大,因此也存在类似西方研究的偏实证和应用而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从科技进步角度研究休闲的着述还不多见,更何况“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的影响”一题。目前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休闲影响的研究缺乏系统的论证,从信息技术角度探索休闲方式变迁学术成果的更是凤毛麟角,我在知网进行论文检索时,只发现了为数不多的几篇关于信息技术和休闲的论文。

  上一节内容介绍的国外学者关于休闲研究的一些着作及理论成果或多或少从科技的某些方面,如电脑、通讯、交通等,谈及科技进步对休闲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的系统和深入程度很有限。同时着眼于信息技术对休闲影响的研究非常少,专门研究信息技术对休闲影响的着作目前尚未找到。

  综上所述,国内外休闲研究中从科技进步角度探索休闲方式变迁的研究比较少,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不够系统和全面的缺点。关于信息技术和休闲方式的研究作为科学技术和休闲方式的研究的一方面存在同样的问题,研究成果很少。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休闲相关理论出发,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研究信息技术如何影响休闲方式,进而讨论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产生的负面效应,最后分析现代休闲应如何回归。

  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文献研究法。在创作论文的过程中多次通过 CNKI 等网络资源、图书馆的书籍资料和研究报告等收集和分析资料。了解信息技术对休闲方式影响的国内外现状,了解前人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相关成果和观点。

  第二、归纳分析法。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信息革命前后休闲方式的变化,分析出信息技术如何影响休闲方式。

  第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将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辩证地统一起来,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把握对象的理论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方法。正确运用此方法可以让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歧路。休闲方式的变革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有助于这一进程的把握。

  1.5 研究难点问题

  国内的休闲研究从引进西方的理论开始,国内目前对休闲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已有的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和社会学为主,因此本文可以收集和借鉴的相关资料和理论不多,对本文的协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作者自身能力有限,本文的一些结论可能存在不尽详实的地方。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