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回归生活世界是传统武术发展的最终目标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24 共1155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传统武术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
【第2部分】传统武术发展新思路探析前言
【第3部分】关于中国传统武术的研究动态文献综述
【第4部分】传统武术生活化发展的研究方法与概念
【第5部分】中国传统武术与生活世界
【第6部分】中国传统武术与“科学世界”
【第7部分】 回归生活世界是传统武术发展的最终目标
【第8部分】生活世界下传统武术发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8回归生活世界--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期待与目标。

  8.1中国传统武术回归生活世界的必要性。

  8.1.1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必要性。

  科学世界是在生活世界的基础上课题化的产物,它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实证主义思潮开始流行,人们被实证科学的表面繁荣所迷惑,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实证科学的支配,科学家,进而哲学家遗忘了科学赖以生成的生活经验和其他生活经验,遗忘了科学的符号性,把它独立化、客观化,把它作为唯一的真实世界,取代了为之奠基的生活世界。胡塞尔认为科学对生活世界的客观性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远离生活世界的过程。科学世界一旦诞生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就隐含着对生活世界这一母体遗忘的可能。胡塞尔说:“自伽利略起,理念化了的自然就不知不觉地取代了前科学的直观的自然。”被人们理想化和神化的科学世界偏离了关注人生问题的理性主义传统,把人的问题排斥在科学世界之外,导致了片面的理性和客观性对人的统治。从这种意义上看,科学危机的实质是科学同人的存在相分离,结果使科学失去了意义,甚至危害人类。

  生活是人的生命形态的特有表现形式,人的存在就是生活的存在,人的世界就是现实的生活世界,因而对于人的生命存在来说,生活具有本源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生活是人的“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又说:“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的科学开始的地方”.这就是说,由于生活具有本源性,因而人们对社会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是以生活为圆点和出发点的。把生活世界中的一部分抽取出来加以形式化、理论化的结果,并且我们都能在生活世界中找到其“原型”,如几何学的纯粹形状源于生活世界中的感性形状。科学世界不过是为生活世界量身定制的一件“理念的外衣”,但是现在却把这件外衣当作生活世界本身。生活世界是科学的基础,基础被遗忘了,科学也就陷入危机之中,这也是欧洲一切危机的总根源。因此,克服危机的出路只能在于:返回生活世界,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8.1.2回归生活世界是传统武术的必然选择。

  传统是一个国家、民族对极其重要的东西的传承,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将传统作为起点。传统武术回归生活世界,即回归传统,回归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个性特征,而中国武术彰显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风貌。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的巨大建立在我们的认同与自信上。文化的自信是一个充满希望与诱惑的话题,我们应静心思考中国传统武术的本源、本性和本色,从中找回我们的文化自信。

  8. 1. 2. 1从社会需求看传统武术回归的必要性。

  实用主义是当代哲学的主潮,这种实用主义造成了人们急功近利的“兑现心态”.进入市场体制的当代审美文化处于两股冲动即文化冲动与经济冲动的争强和拉扯之中,这两个冲动正在将它拖向两个不同的方向。经济依据的原则是效益,而文化所依据的原则是自我实现。现在人们正在放弃自我实现的原则,而向经济冲动妥协,也就造成了泡沫文化。使得现代的电视剧越拉越长,报纸的版面越扩越多,广告在电视中狂行无羁,这形成了现代审美文化的一大奇观。这种文化泡沫的泛起主要受到经济实利这只无形之手的控制,面对诱人的经济实惠,人们往往别无选择,很快成为它的囚徒,直到犯罪的心灵澄澈之后才能被释放。

  这种实用主义的盛行,使人类安身立命的真理、目标、本质、核心等遭到破坏,也就使人类生存的精祌家园遭到破坏。对于人类来说精神家园可以扩建,可以翻修,但不能拆除,不能丧失,丧失精神家园的人会面临着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精神困境。在当代哲学夷平和消解了真理、本质、目标和意义等深度的价值之时,人成了物质附庸,生活目标为物质实利所遮蔽,人生价值简化成一串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的数字符号,人们就会感到眼前失去了光明,身后失去了依靠,人体就想浮萍一样随波逐流、漂泊不定。这时人们幵始眷恋着充满温馨的故园,带着惆怅寻找风烟弥漫的归程。在这种情况下,某些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开始刺激人们的心灵。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已经使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去享受生活,而且人们越来越发现了体育过程对人“身心”的双重教育,身体的健康观念与日俱增。中国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就把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提到日程上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计划,21世纪是一个需求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社会。传统武术的“天人合一”等教育思想将对人的身心起到重塑作用,同时又对国家素质教育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变化必然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休闲体育、终身体育己经成为中国体育的主题。

  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已在前文论述,它是人们健身娱乐的最佳运动形式,同时它的这种健身价值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有利于普及我国全民健身计划。传统武术动作简单、朴实,花架少,动作难度不大,比较易于推广。而且传统武术的习练一般不受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林间草地、室内室外均可进行锻炼;此外,它也不受性别和年龄的限制,男女老少均可参加,锻炼者可根据自身的年龄特征,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锻炼的内容。

  传统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具有教育、健身、娱乐的本质功能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非本质功能。它对素质教育的很多方面有深刻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思想道德、人文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综合。个性教育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充分、健康的发展。传统武术是我国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沉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对于培养人的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对于培养人在种种复杂的环境中良好的心理适应力,特别是在胜不骄,败不俊,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和心理素质的作用最为明显。

  在传统武术活动中,学生不仅有身体、智力、情感和行为的参与,而且要求学生有较高的体力和技能的投入,势必让学生有机会发现自己在体力、技术、技能、情绪等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个性中的优点。因此,正确地认识自己,.

  并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改进自己的不足,巩固发扬自己的长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个性的良好发展。

  传统武术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传统武术活动本身就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反应或折射的就是现实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学生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种种困难与挫折,均是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磨炼。

  传统武术活动渗透着中国传统的伦理观、道德观、审美观,如武术所要求的各项武德规范,各类竞赛活动所要求的协同合作、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等,可以内化为学生的品德素养,或者说它本身就是极好的思想道德教材。

  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文化现象,涉及了哲学、历史、艺术、伦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内容极为丰富,对学生具有独特的人文教育功能。

  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科学文化的素质教育。由于传统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直接渗透到传统武术之中,其中隐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伦理、医学、民俗、民族学、宗教、军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对这些科学内涵的挖掘、学习和内化,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轻松气氛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此外,对传统武术养生与保健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健身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符合我国对学校提出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最富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文化。

  总之,传统武术既是全民健身最有效的运动形式,其运动规律又符合终身体育的理念,它适应现代人的社会需求。因此,传统武术回归生活世界是顺应人的发展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8. 1. 2. 2传统武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石出。

  中国武术古来有之,下自布衣,上及达官贵人,都有习武之人。而且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习武练拳的好传统,至今创编的拳种、门派、拳式不计其数,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传统武术在国外也己流传了几百年,分布较广。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精武会就多次组织选派代表团、对到东南亚等许多国家进行巡回表演,并在多个国际成立了精武分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外国武术人才。后来又有福建、广东等地的传统武术人士漂洋过海,到加拿大、美国等国谋生,同时也将我国武术传到国夕卜。近来,许多国外武术爱好者慕名来华潜心学习、研究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武术,也扩大了传统武术在国外的影响。目前,传统武术己遍布五大洲的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易于普及和推广,这些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其回归提供了可能,也为其回归提出了广泛的需求。

  8. 1. 2. 3从文化濒危看中国传统武术同归的必要性。

  传统武术是根植中国传统文化母体之上具有民族性、文化性、技击性、艺术性的真正的中国武术。自竞技武术出现之始,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之争就一直没有停息过。造成的结果是,传统武术不承认竞技武术,竞技武术又瞧不起传统武术。对与错且不必论,竞技武术对传统武术的强烈冲击却是毋庸置疑的。竞技武术的发展是完全意义上的官方传播,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而传统武术属于民间传播,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一位学者曾经说过,我们每天都在乐呵呵地抛弃着我们的文化。更有学者称“传统武术”是“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武术的逐渐消亡己让我们痛心疾首。以少林拳为例,以前有300多套拳术、100多套器械,总共500多个套路,仅红拳就有10多套,但目前练习的主要只有2套。为了保护少林武术,2002年12月,“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之际,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为少林功夫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其实,包含近130个拳种和拳系以及数百个拳派的传统武术,随着时间的流失与时代的变迁,正在逐渐萎缩或消亡,有的已经彻底消失了。“中国武术”这一流传数千年、具有民族特征、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艺术项目,已经到了必须加以保护的危急时刻了。去掉竞技武术无缘奥运的外在因素,技术改革的失败是无可推卸的。而此时,那几路竞技套路己经把传统武术逼得无路可走了。“锦标主义”和“唯竞技论”在传播武术的全国体育院校与武术馆校已深入人心,在“官方传播”的领域之内,传统武术简直无处可逃。即使竞赛中的传统武术也己经变成了 “竞技性传统武术” 了。“保持传统”是中国武术的出路,“传统武术”是中国武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