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体教结合模式在排球后备运动员培育中的应用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24 共314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北京市少年排球运动员体教结合模式探究
【第2部分】排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研究前言
【第3部分】少年排球队实施体教结合现状的研究方法
【第4部分】少年排球队开展体教融合模式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5部分】 体教结合模式在排球后备运动员培育中的应用结论与参考文献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北京市少年排球队为北京市排球二线队补充了大量大才,组织结构比较合理,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体育与教育衔接相对脱节,受到教委区域招生政策限制,无法招收除朝阳区以外区县的队员,招生范围比较小,没有扩大到全市。

  “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训练体系还未形成,目前只有“小学-中学”,与大学院校衔接脱节,还没有完善。

  4.1.2 北京市少年排球队依托重点中学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朝阳区范围内,招生不存在问题。输送二线队人数也有所递增。但对运动员文化课成绩还是有一定影响。

  4.1.3 北京市少年排球队教练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练员人数较多,缺乏训练和比赛经验,年龄大有经验的专业高水平教练员少;少年排球运动队教练员总体学历结构偏低,主要是本科学历为主,没有研究生学历。北京市少年排球运动队教练每年外出参加培训次数比较少,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项排球培训很少。

  4.1.4 北京市少年排球队教练员在训练理念上总体还是有所创新,但是在科研促训方面做得不够,科学训练方法、科技创新还是相对少。

  4.1.5 北京市少年排球队在训练方法上有所改变,但是在训练中,基本没有采用媒体等电子设备来辅助训练。

  4.1.6 北京市少年排球队运动员训练时间和训练周次数上,安排不合理。每天训练时间偏长,每周训练次数多。

  4.1.7 北京市少年排球队每年外出比赛频繁,对运动员文化课有一定影响,但外出比赛对运动员心理素质和比赛经验有提高。

  4.2 建议

  本课题由于时间、条件以及工作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北京市少年排球队实施体教结合后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还不是很全面和系统,有些问题还没有涉及,建议今后从运动员心理变化、科研促训、不断探索“体教结合”的新思路以及与各大俱乐部、高校合作,解决好运动员的出路问题、提高招生规模,解决好比赛任务与培养人才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强。我国“体教结合”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历史、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3):89--92.
  [2] 伍娟。体教结合的意义及现状[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2):110-111.
  [3] 郑婕,陈志伟。体教结合的内涵解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69--70.
  [4] 韩会君,徐健牛等。广东省实施“体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6-8.
  [5] 郑焱。高校与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模式探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86.
  [6] 牛云杰 , 闫民等 . 新时期 “ 体教结合 ” 的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44-59.
  [7] 白宏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 “体教结合”发展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版),2012,(9):139-140.
  [8] 董淮南 . 关于教体结合训练体系的探讨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汉文版),2010,(3):214-216.
  [9] 蒋凡。 对温州市区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10] 赵贝贝。 周口市区中学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 2013.
  [11] 裴永刚。 成都、兰州两市中学排球开展现状比较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 2013.
  [12] 周雨洁。 唐山市区初级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13] 丁永玺。 淄博市中学课余排球训练现状调查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 2008.
  [14] 吴怡。 包头市中学生排球课余训练现状调查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 2011.
  [15] 刘露。 新乡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现状的调查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6] 潘庚。 济南市中学排球课余训练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 2014.
  [17] 赵成九。 吉林省中学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18] 王幼华。 福建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队伍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03):124--125.
  [19] 王培培。 安徽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 2013.
  [20] 陈盼盼。 河南省青少年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D].河南大学, 2013.
  [21] 魏涛。 陕西省中学“教体结合”培养排球后备人才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 2011.
  [22] 周二三。 广东省足球体教结合培养后备人才的 SWOT 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36):87--88.
  [23] 张瑜。 上海中学乒乓球项目“体教结合”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2013.
  [24] 王萍丽,薛文标,许榕。 中美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比较[J].体育学刊, 2010,(12):87--88.
  [25] 白海波。 中日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05):91--92.
  [26] 董行。 中、意女子职业排球俱乐部运作的比较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3,(02):89--90.
  [27] 于振峰,王晨宇等。中外体育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9):47-48.
  [28] 黄香伯,周建梅等。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19-21.
  [29] 吕赟,徐长红等。体教结合-高校培养优秀运动员教育模式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3):139-140.
  [30] 宋广林。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成绩滞后原因剖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140-142.
  [31] 李宏图。对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若干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3):45-46.
  [32] 许益芳。我国青少年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的人才资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859-861.
  [33] 张兴林。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11,(8):42-48.
  [34] 丁永玺,张迎迎等。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版),2008,24(4):380-384.
  [35] 钟胜,赖智榕等。中国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专项运动素质现状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9(6):83--84.
  [36] 白宏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体教结合”发展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139-140.
  [37] 龚德贵。中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后备力量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1,8(2):60--62.
  [38] 吴健。江苏省排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10(2):132-134.
  [39] 杨树盛,杨露。全国及辽宁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3):18-21.
  [40] 苏图强。辽宁省中小学排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4):10-12.
  [41] 张伟,施丽亚,曹健等。少儿排球运动员训练比赛动机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研,2000,21(3):51-54.
  [42] 陈亚仙。江苏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52-53.

  致 谢

  首先,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潘迎旭老师,他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在论文的选题、搜集资料和写作阶段,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励。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每当我有所疑问,老师总会放下繁忙的工作,不厌其烦地指点我,在我初稿完成之后,潘老师又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对我的论文认真的批改,字字句句把关,提出许多中肯的指导意见,使我能够更好的完成论文研究和写作。他严谨的治学之风和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将影响和激励着我,借此机会,我谨向潘老师致以深深地谢意。

  其次,我还要感谢研究生部的各位老师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严格、无私、高质量的教导,我才能在这几年的学习过程中汲取专业知识和迅速提升能力;我还要感谢单位的领导同事们对我论文研究的帮助与支持,同时也感谢这两年来与我互勉互励的诸位同学,在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始终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最后,我要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他们给了我一个审视几年来学习成果的机会,让我能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对我的帮助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倍努力,以期能够取得更多成果回报他们、回报社会。再次感谢他们,祝他们一生幸福、安康!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