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吴江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行为失范的控制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07 共5014字

  3.4吴江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行为失范的控制对策
  
  3.4.1加强体育教师的师德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师德建设。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科学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选择科学的、合理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其次要要创新观念,破除陈腐的思想和作风,反对墨守成规与固步自封,积极投身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中去。总之,一名师德高尚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时刻以造福学生为主要职责的服务精神、终身为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奋斗的敬业精神、能与同事合作相处的协作精神以及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以身作则精神I7.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应具备广泛的求知兴趣、勤学苦练的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其次,应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并时常更新教育观念,摸索与掌握素质教育的规律。第三,应在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自觉参加教育科研、学术活动和在职培训,用最新的科学成果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用厚实的文化底蕴和精堪的业务知识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积极向现代科研型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转变。

  3.4.2以新课改为契机,及时转变育更新体育教育观念
  
  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这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在课程目标的缺点、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必须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第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育活动方面,很难说有多少积极的的作用。因此,通过不断的更新与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

  第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必须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要重点关注与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始终做到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出发,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第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收益;体育教师要科学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个学生收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学生在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了学习的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以期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身心k展的需要。

  第五,积极转变自身在体育教育中的角色,以适应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过去的一名体育知识的施与者、体育课堂的控制者、学生运动的裁判者与体育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如今的传播知识的中介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和促进者、学生运动的服务者与体育课程的开发者。

  3.4.3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法制观念
  
  首先,应在师范院校对在校生加强法律常识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对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重点对师范生进行《宪法》、《刑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违反法律所要承担的责任等方面的知识教育,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强化师范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其次,体育教师要在工作中加强自身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及时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进行学习和领会,并在教育实践中自觉的遵守,切实提高自身的法律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规范自己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自觉履行法定职责,依法管理学生,杜绝侵害学生事件的发生。再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做好所属学校体育教师依法教学的监督工作,督促学校切实将强化体育教师法律意识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管理,将工作落到实处。最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对学生中实施普法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其明白权利享有者有权作出的行为或不能作出的行为,以及当权利享有者的权利被侵害时,该如何寻求法律救济。

  3.4.4加快学校体育教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保障体育教学的健康开展
  
  3.4.4.1落实体育教师聘任制,保障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体育教师的聘任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师法》中所规定的教师资格条件,并坚持民主化的聘任原则,树立正确的选人观与人才观。对于公办中小学来说应提前向教育主管部门递交一份详细的体育教师需求名单,对分配来的体育教师进行各方面能力的考核,对于不合格者,应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清退,做到宁缺毋滥。而对于普通中小学校来说,应釆取事前性招聘决策,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前景与目标,在分析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招聘的岗位、人员的数量以及招聘要求,招聘信息发布时间和渠道、招聘方法、招聘起始时间等。在招聘渠道上,应注重三个领域,即重点发展领域一一校园招聘和招聘洽谈会(或人才交流会)、优先发展领域一一网上招聘、新兴发展领域一一中介公司招聘IS.

  3.4.4.2完善体育教师的评价与奖惩机制,确保体育教师的自身权益第一,应确定以人为本,发展性的评价目标;以人为本,就是将体育教师放在评价的中心位置上,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的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作用,促进每个体育教师不断总结与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发展性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包括对体育教师素质、教学行为以及教学绩效的评价。对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实施和课后活动的安排这四个方面进行。对体育教师教学绩效的发展性评价应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即学生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生能力发展。

  第三,确保评价过程的民主实施;评价的方案虽有学校的行政部门制定,但要有体育教师代表参与设计,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体育教师“被评价”的恐惧感与压力。考核时,应是教师自评、学生参评、同行互评以及领导考核相结合,还应组成体育教师考核监督小组,对考核评价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考核评价过程的民主与公平。

  奖惩是激励的外在形式之一,而激励则是一把开启积极行为的朗匙。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与稳定性,需要体育教师自身的内在激励,同时也需要社会与学校有效、到位的外在激励。学校应将把对体育教师的评价考核结果与体育教师的奖惩挂钩,对于评价考核优秀者,学校在其职务聘任、晋升和评优、评先进中应优先考虑,并适当的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如颁发奖状、颁发奖金奖品等,而对于不合格的体育教师,学校给予批评、警告、记过,还可以对其停职检查和待聘。

  3.4.4.3建立与健全合理的体育教师监督机制,规范体育教师的教育行为
  
  第一,学生监督;学校管理者应本着客观、公正、全面、易于操作的原则,灵活釆用座谈交流、问卷调查、意见箱收取意见等方式,收集学生们对体育教师教育行为的评价意见,并及时观别、分析,得出较客观的调查结果,以之作为体育教师行为的的考评依据之一,并将有关意见迅速反馈给体育教师本人,提出整改意见。

  第二,学生家长的监督;学生家长是体育教师教育行为的重要见证人。学校应疏通与家长的沟通渠道,让家长定期的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对#育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逐项评价与监督。

  第三,体育教师之间的相互监督;体育教师之间的监督方式可釆取正常的提醒、规劝以及批评教育,这种方式影响面不大,易于被体育教师所接受,有益于体育教师之间互勉共进:也可采取对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设立评议箱、派专职人员收集体育教师评议、对重大行为失范现象召开教师大会进行评议和批评等形式来进行。

  第四,教育管理部门的监督;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教育管理层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一定的教师管理规范,对体育教师的教育工作态度和行为,通过观察、收集社会各方反馈意见、调查、考核等方式,做出审慎的分析与评定,指出成绩和缺点,并提出积极改进的意见,使体育教师能够遵循必要的行为规范从事教育劳动。

  第五,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指社会各界,特别是报纸、传媒对体育教师教育行为的监督,大众传媒要敢于大胆披露体育教师行为失范现象,对不履行行为规范的体宵教师产生强大的道德舆论压力,继而形成与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

  3.4.5优化体育教师生存环境,缓解其职业压力,改善其心理状况
  
  3.4.5.1倡导尊师重教,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第一,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应当定期举行体育教师表彰大会,并尽量向社会公开举行,然更多的人认识体育教师这个职业,了解体育教师的生活状况与工作状况,为体育教师树立更多的正面形象,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体育教师的良好氛围,让体育教师真正感受到体育教师这个职业是“太阳底下最高尚、最健康的职业”.

  第二,多措并举,逐步缩小体育教师与其他教育的收入差距。学校要为体育教师制定专门的教学绩效测定标准,保障体育教师的付出与收入成正比。对于体育教师带领运动队外出参加的各级比赛成绩,要有相应的经济奖励标准。在不影响正常体育教学的前提下,学校还应积极的为体育教师联系兼职机会,如在社区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会性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等,增加体育教师的收入。另外,学校还应为体育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促使其教育手段与教育能力得到及时的创新与提高,保证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适应时代的需求。

  3.4.5.2利用竞技体育发展契机,消除人们对体育教师的误解,为体育教师造宽松 .的社会生活环境
  
  近年来,借助奥运会等国际大赛的契机,我国竞技体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体育具有见效周期长、慢、且隐性特点,这就使得有一部分人们对体育产生了偏见,觉得参与体育运动是在浪费时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学校体育的最高目标,也是体育教师的终极己任,但是仅仅通过几节体育课就能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健康”的地步,这无疑是天方夜谭!体育教师以及体育课带给学生的应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了解体育活动的特点,树立终身体育的目标,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所以,消除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误解,对于体育教师的积极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凡国之举事,主体在民,主导在官I9”,社会有关部门应积极引领社会舆论,对体育教师进行积级的宣传报道,对人们进行体育知识的普及,消除人们对体育教师的误解,为体育教师“减压”,创造一种宽松的社会生活环境。

  3.4.5.3以人为本,注重对体育教师的心理关怀,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第一,学校要改变领导与管理方式。学校管理者要充分信任每一位体育教师,建立体育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愿望,把体育教师当作管理的主体,相信体育教师的自我管理,使体育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去,既清楚学校发展的规划,又理解管理者的想法,而在参与执行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也会产生一种“主人翁”意识,与学校共发展。

  第二,充分发挥激励策略的作用。学校在实施人本管理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考虑体育教师个体需要的差异,注重细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诱发其潜在的需要,并促使潜在的需要转变成现实的需要,使外部诱因转化为体育教师的自觉行为。学校不仅要关注体育教师物质需要的满足,也应重视体育教师精神需要的满足,如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和被认可以及安全感等,使体育教师受到尊敬,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体验工作和成功的乐趣。

  第三,构建体育教师心理援助机构,给予体育老师心理关怀。构建体育教师的心理援助机构,定期对体育教师心理信息进行采集,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后,设计相应的专题,邀请部分体育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或互助沙龙,用于心理预警。同时,“把釆集结果上报学校,可以在决策时充分考虑到体育教师的心理需要,从政策上减轻体育教师的心理压力。

  总之,学校通过改变管理方式、科学运用激励策略、构建心理援助机构等途径给予体育教师心理关怀,使体育教师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做到能正确认知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质量观,不断修正自己不合理的体育教育信念和认知观念,并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领导、同事、家长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美满的家庭关系与亲朋关系,逐步改善心理状况,杜绝体育教育行为失范现象的发生!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