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高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历程、现状及问题(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25 共649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高职专业化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研究
【第2部分】高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探究绪论
【第3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第4部分】 高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历程、现状及问题
【第5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出路
【第6部分】高职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分析注释与参考文献

  3.2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现状。

  3.2.1 形成统一认识。

  通过对现有辅导员管理现状进行评价和认识,经过多年建设发展,通过发展模式选择和确定,解决长期发展的问题,综合分析及结合同类型辅导员管理成功的经验,形成统一认识。

  所谓专业化,辅导员管理在业务上,尤其是服务上做专、做精、做强,提高专业化建设服务水平。在管理上引进现代化管理体系,不断推动管理升级,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这是高职院校尽管遇到了竞争者强有力的挑战,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的原因所在。

  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辅导员管理专业化是其中的重要保障措施。

  3.2.2 明确职业定位。

  我国的辅导员与国外辅导员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我们的辅导员必须对一个特定的学生群体负责(班级、公寓楼、学生组织等),而他们只需做好学校层面的工作就行,这个差别源于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体制与其他国家的差别。而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来说,要达到育人的效果,必然要明确职业定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辅导员不仅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还是班级、公寓楼、学生团体组织等的领导者。

  3.2.3 专兼搭配。

  在实际的过程中,通过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特别是采用专兼职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配备方面,高职院校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 1:200 的师生比配备,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二级学院为单位,以二级学院学生人数为依据,按总体要求进行辅导员配备,同时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同时针对不同的年级安排不同辅导员的工作分工,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二级学院要配备若干兼职辅导员专门从事专项工作,每个班级都要配备 1-2 名兼职班主任(助理班主任)。

  3.2.4 建立了培训和管理机制。

  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来说,针对现有的人力资源,建立起积极的培训与管理机制。可以针对现有的高职辅导员来源,进行必要的教学培养。特别是积极开展体系化的教育拓展,实现系列的人才方案。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学校来说,可以充分借鉴先进院校的优秀经验,全面做好“人才风险”防控工作,系统性地梳理与规范高职辅导员活动业务流程,打破各个专业体系之间的壁垒与界限,将不同教育产品的环节有机衔接,减少过程中不必要的技术浪费,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科技水平。

  另外,作为高职院校,还可以对培训方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包括工作人员的资质能力,可以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将各类先进管理工具融入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形成全业务覆盖的先进管理系统,充分运用信息化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使用。如有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办理网络教学的模式。教学院校要持续提高管理水平,全力确保教育过程的信息安全、流程不断裂。增强对教学成果的管控力度,科学合理调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建立资源预警机制,防范资源风险。

  3.3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3.1 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辅导员队伍存在着队伍稳定性差,职业道德不高的情况。因此,在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实践对象的基础上,对学校的队伍稳定要作出的积极的努力。

  应当说,在教学行业,高职院校比其它学院更早真正进入市场。但是,这个市场是个不规范的市场,具体地说主要是市场主体地位不平等,各主体间利益分配不均衡。高职院校应当接受和适应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并以此指导其办学实践的思想认识和理想追求,它要求在市场经济中要转变思想,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通过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把辅导员素质、教育资产、教育人力资本、教育信息、教学计划、课程、院校品牌等成人高校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3.2 专业化程度低。

  辅导员还普遍存在专业化较低的情况。辅导员工作的基层性和直接性决定了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帮助和引导学生处理各种问题,还有一些突发性的危机问题。由于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大,烦琐细化,被戏称为学生的保姆,这就加大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现实工作中,高校各个部门分开管理,往往学生事务牵涉学校多个部门,学校管理者常常会给辅导员赋予不同的工作角色,辅导员疲于奔走于各个有关部门,完成纷杂的工作,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职业身份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多时候,辅导员忙于复杂的琐事中,没有时间总结工作中的不足,没有时间认真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没有时间去想怎么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因此,在教学管理制度上,要提高责任意识,保持辅导员活力,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根据市场需要的基本要求,结合师资资源的现状,紧扣市场,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的发展机制,推进高职院校在优势项目上的扩大化。建立起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保证辅导员合理的成长通道,以激发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材体系建设上,能够用好、留住人才,开创高职院校拓宽新的成长领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3.3.3 培养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政策的变更对辅导员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办学初期,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随着近几年有关政策的调整,尤其是对于部分高校开办校内成人脱产班和自考助学班的控制,给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在这种影响下,高职院校从学校整体发展考虑出发,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机制进行了一定调整甚至于忽略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机制体制的建设,对辅导员队伍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政策不到位,致使难以保证高校长久的办学效益。国家出于宏观经济调控的功能,出台一系列政策等,这些政策中有的可能会对具体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育产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对于如何处理好政府和教育市场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发展体制机制,这些都影响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与稳定。

  3.3.4 管理模式不完善。

  高职院校辅导员并没有伴随高职院校的大力发展形成相应的符合高职特色、高职学生特点的科学管理模式,又由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管理机制上起点低、开始晚,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沿用本科高校模式,使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适应高职院校发展,而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考核体系也不完善,辅导员晋升职称的可能性低,挫伤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以至于尽职的辅导员会因工资的问题而选择离开,因而造成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

  实践证明:要办好高职院校,高层管理者的理念,认识非常重要,而这些都需要厚重的历史积淀才能形成,在摸索中才能挖掘。这其中,辅导员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学校的发展理念,很多都是由辅导员进行传递。其管理理念、水平的高低是比学生来源、师资设备、教材建设更为重要的条件。在相比之下,存在着相互影响的过程。如果管理模式不完善,势必影响到整个高职院校的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