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千山风景区公共安全控制分析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2-19 共440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千山风景区安全管理工作探析
【第2部分】 千山风景区公共安全控制分析引言
【第3部分】风景区公共安全管理概述
【第4部分】千山风景区公共安全及其预警管理现状分析
【第5部分】千山风景区公共安全预警管理制度的完善对策

  第一章 引言

  一、 论文选题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假期出游的人员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而风景名胜区因其风景优美、环境宜人,越来越成为旅游者尤其是生态旅游者追逐的热点。这也就意味着,风景区已逐渐成为一个众多人聚集的场所,相应的公共安全隐患也就逐步暴露出来。国家旅游局于 2008 年共收到来自各地旅游业中的 48 例突发性公共事件(包括其中的 1 起发生在 2007 年),共造成 147人死亡,401 人受伤,4 人失踪。一例例触目惊心的事件,让人们在感叹的同时,也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旅游业安全问题不能被忽略。

  安全性是旅游观光业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旅游景点的发展离不开安全。为给旅游景点经济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应贯以安全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促进旅游的蓬勃发展,景点的安全首当其冲,被称为旅游业的生命线。近年来频繁发生旅游安全事故,严重伤害了游客的人身健康,损害了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干扰了旅游业的正常发展,为旅游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旅游安全系数也因日益复杂丰富的旅游形式而逐年降低。例如,个人的自助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形式逐渐上升,发生安全事故的旅游景点每年呈现增长趋势。因此,安全问题是旅游景区旅游的焦点问题。

  位于辽宁省鞍山市,距离市区东南 17 公里处的千山风景区,总占地面积 125k㎡。千山被封以东北"诸山之冠",以花盛、石俏、松奇、峰秀、佛高、谷幽、寺古而着称,1982 年被选入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2 年被评为 AAAA 级国家旅游区。然而,在这辉煌成绩背后仍潜伏着一定的景区安全隐患。2013 年 4 月4 日,旅游客运车队司机马某驾驶观光车因未检查车辆导致刹车失灵在圆通观路口将两名游客撞伤;2013 年 5 月 2 日,旅游客运车队司机黄某驾驶观光车因忽视了望在灵岩寺路口将一名游客撞伤;2013 年 6 月初,辽阳游客在天上天景区一步登天景点,由于铁环断裂摔伤。仅半年之内的游客人身安全危害事件就如此频繁,究其原因,除了事故中司机、游客自身行为的不安全因素之外,景区的安全管理系统漏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就公共安全问题而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威胁与挑战。多元经济模式与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攫取与毁坏,以及由各类风险转化而成抑或由此而导致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屡屡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失衡等,这些都大大加剧了公共安全的风险。同时也就意味着对于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刻不容缓。

  就旅游管理而言,近年来,在我国旅游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各位学者对于风景区旅游的关注与研究也越来越多。但这些研究多是从环境管理、自然资源保护性利用、可持续发展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对于风景区的公共安全管理问题鲜有涉及。风景区的公共安全管理包括自然灾害管理、人为灾害管理、治安管理及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体系,却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的阐述与分析。鉴于此原因,本文以千山风景区为例,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野外用火等人为灾害以及游客踩踏等突发性事故几个方面对景区的公共安全预警管理进行了探讨研究。此外,千山风景区除自然风光外,还拥有区别于其他自然风景区的众多年代久远的庙宇,颇具文化研究价值。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对其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将从一个较为全面的、系统的角度对千山风景区的公共安全现状做出客观评价,并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三、 国内研究现状

  (一) 关于景区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学者刘儒渊等(1991)就以塔山公园为试验点,定点进行了长达10年之久的观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而90年代后期,大陆研究也相继开展,其中成果较为突出的有刘鸿雁(1997)、李贞(1998)等关于旅游业对景区植被所造成的影响的研究。

  此外,已开展的相关研究还有:针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石强等人(2007)研究了负离子在空气中的含量和酸雨程度状况。保继刚(1994)对广东某森林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测算过程中运用了面积法。崔凤君(1995)开辟出旅游承载力这一新的研究视角,颇具独到之处。保继刚(1996)进行了某山水质分析。郭康等(1999)研究了以"嶂石岩地貌"闻名的太行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型旅游业。

  (二)关于风景区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研究现状

  马彦(2006)认为,在利益欲望驱使之下的开采者长期的狂采滥伐,一心盈利的经营管理者短浅的投资目光和低效的管理,除此之外,更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频频发生。相关问题再很久之前就已出现,也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存在于学术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业界也不断地在加大投入。然而自然景区仍屡遭破坏,究其原因:研究停留在表面,多为现象分析、原因剖析,鲜有实质性的措施的提出,无法深入。作为对策则更像是宏观政策研究或者案例研究,治标不治本,并且没有普遍意义;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则并不可行。旅游业普遍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置可否,抑或是对其认识不到位或理解不足,从而导致管理所处的水平一直很低,甚至以牺牲旅游环境与资源为代价来获取某些经济利益。故而,对于在旅游科学中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必须创建一个实践和方法相结合的系统。以科学实践和现场调查为前提,自然风景资源和环境管理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建立起完整的环境资源管理体系,力图提供一个可以参考实现的模板,为自然景区管理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并提出了新的学术界视角。

  (三)关于风景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及安全预警的研究现状

  李卓辉(2011)认为目前国内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存在着问题和矛盾,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于景区的设计缺陷,从根源出发,深入剖析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可塑性,独特性,脆弱性和元素价值,对矛盾的解决方案提供建议。在历史文化资源和分析属性的基础上,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方针和原则做了讨论,并从大局出发,与开发保护时间的关系相结合,将保护利用分两个阶段,三种方法的模式。

  缪春燕(2007)分析提出了历史城区建筑遗产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实施步骤、基本原则、组织框架和系统结构。接着,阐述了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遗产主要灾害和成因,提出了历史城市遗产公共安全的定义,进而分析了风险构成要素、形成机制等等。然后,构建了公共安全预警的相关数学模型,提出了城市的历史建筑遗产评估模型(基于 DEA)。

  四、 国外研究现状

  乔纳森、马诺哈尔夏尔马(2002)在《从底部向上加强公共安全网》一文中指出:减少公共安全网的漏洞为公共政策带来一套全新的挑战。一是在没有公共干预的方式下帮助组织大家庭努力克服困难,二是应对机制的范围不再是转让或借贷,而是以更结构化的制度,使整个组织为其最有需要的成员提供保护。介绍了以补充和扩展非正式和私人机构的方法建立公众的安全网,其中最有效的政策组合将是对现有机制与新的机构提供保险信用并建立灵敏、经济的信息传递系统。

  托马斯·贝克(2007)在《公共安全管理》一文中提到:刑事司法教育面临着许多关于公共安全教育、恐怖主义和危机干预策略的挑战。全球社会变革对公共安全,国土安全和灾难规划产生了无数影响。新前沿需要在修订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强制额外的研究、实验和技术应用。文章建议运用探讨批判性思维策略和主动学习情景的优势,课程教学级数包括:第一个响应的要求; 事故再现模拟; 灾害规划策略,以及人质谈判的案例研究。这些信息可被证明有助于那些在大学或公众安全培训机构的专家进行教学。作者认为,有效的教育和培训计划,仍然是积极的危机干预策略的基础。

  拉菲克·M·乔德里与史蒂夫·罗林森(2008)在《具有挑战性和强制性的发展中国家的安全管理战略思考》中指出:必须消除伤亡,这项工作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目前在巴基斯坦、中国和中国香港,基于安全管理实践目的以提高安全性在发展中国家的建筑行业运行的考核实证研究。巴基斯坦和中国(特别是中国香港)的建筑行业挑战和机遇并存,其执法目前更加侧重于呈现安全生产形势。从导致新问题出现的十个因素定性分析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筑地盘的重要意义。已确定的因素包括:安全的价值、安全制度、安全组织、安全培训、研究和开发个人防护程序、现场安全周期、厂房部安全性和生产率,承包业务的发展等等。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需要在公司内推行安全、健康的环境管理系统。在建立项目战略实施的安全系统中必须考虑到是否有助于降低作业现场的风险。

  乔苏玛·乔恩、丹尼尔·帕特森、大卫·斯特(2009)在《公共安全提供者损伤率比较》中提及:在正常操作期间,公共安全人员可能会成为受伤,导致他们需要寻求医疗照顾和一定的休息时间。检查损伤的性质和模式可能有助于确定所有公共安全人员的预防保健措施,并解决各项目基于实际风险的特定需求。首先要确定类型:一个单一的城镇人口中的日常工作情况以及公共安全人员遇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其次,去确定相关人员的数据,安排紧急医疗服务(EMS ),并从一个中心城市的警察机构进行检查。数据包括事件发生的日期、损伤类型以及损伤程度。结合数据进行方差(ANOVA)和组之间的成对 t-检验与 Bonferroni 校正的分析,以确定组间受伤的相对风险。分析后得出结论:公共安全人员同时受特定专业和非专业的具体伤害。总体而言, EMS 和医疗评估率高于消防和警察。

  这些数据强调有必要使用一个共同的环境,以便各种公共安全局的人员直接比较合理地计划干预和应用资源。大卫·鲍尔与劳伦斯鲍尔·金 (2012)在 《安全管理与公共空间:恢复平衡》一文中提到:自 2000 年以来,健康和安全在英国的声誉受损,以至于它已经成为媒体针对政府的主题。这不仅威胁到健康和安全本身的价值目标,而且还取决于风险评估本身的相关工具的影响。政府的卫生和安全检查的重点一直是关注的是安全性,安全性被放置在一个过于重要的位置。然而,不满的另一个来源是公众一直在意的伤害控制措施采取之后,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公共安全部门超越常规的工作场所、特别是在公共空间--人们经常在闲暇时间进行活动的地方也被他们肆意占据。本文提供了关于信任危机的第二个维度的透视。它描述了许多英国机构如何提供广泛的公共设施,从提供城市和农村的树木、文化遗产遗址的管理工作的维护、管理发挥空间组合的责任等方面回答了新的安全文化提供自身服务产生的一些冲突。报告最后提出了对公共空间的管理和风险评估本身的影响的讨论。

  五、论文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研究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期刊、网络资料,结合本课题研究需要,归纳总结自然风景区公共安全管理的相关范畴、特点、内容、防范措施及事故后处理办法。并从相关单位的文件中了解千山风景区近几年来的安全管理状况。

  (二)案例调查法

  主要实地考察旅游景区,通过观察和访问相关人员的方法了解千山风景区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归纳出其优点,并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所掌握的知识,针对安全管理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