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新公共管理与水产品出口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28 共4802字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本章对论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并借助国际贸易理论、新公共管理与服务理论为政府出台贸易扶持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水产品

  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动植物及其加工产品的统称。目前,我国对出口水产品的定义是指供人类食用的水生动物产品及其制品,包括水母类、软体类、甲壳类、棘皮类、头索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水生哺乳类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产品以及藻类等海洋植物产品及其制品,不包括活水生动物及水生动植物繁殖材料。代表性产品为鱿鱼、章鱼、红奸、赔贝、带鱼、黄鱼、海参等。

  2.1.2出口贸易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Export Trade)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Re-Export Trade)。一般流程为报价、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通关手续、装船、运输保险、提单、结汇。

  目前,我国水产品在允许出口前须经过四个环节:一是接受报验,报验是指对外贸易关系人向商检机构报请检验;二是抽样,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接受报验之后,及时派员赴货物堆存地点进行现场检验、鉴定;三是检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接受报验之后,认真研究申报的检验项目,确定检验内容,并仔细审核合同(信用证)对品质、规格、包装的规定,弄清检验的依据,确定检验标准、方法。四是签发证书,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检验合格后出具证书,签发放行单。证书是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或其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而得到的,是各种进出口商品检验证书、鉴定证书和其他证明书的统称。是对外贸易有关各方履行契约义务、处理索赔争、议和仲裁、诉讼举证,具有法律依据的有效证件,同时也是海关验放、征收关税和优惠减免关税的必要证明。

  2. 1. 3示范区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结合本地、本部门和本企业的实际,按照“公司+基地+标准化”的要求,遵循“政府主导、科学引导、部门联动、企业为主、全面参与”的区域化管理模式,发展建立的出口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示范区建设采取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综合管理,即推行“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渔业合作组织为载体、以养殖基地为基础、以标准为核心”的现代水产业生产加工组织形式,建立健全政府质量安全公共管理体系、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体系、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2.1.4退税

  退税是指国家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进行退还的过程,是国家采取的一种为鼓励纳税人从事或促进某种经济活动而给予的税款退还的税收形式。通常包括出口退税、再投资退税、复出口退税、溢征退税等多种形式。

  纳税人申请退税,须按照国家有关退税管理制度的规定,向所在地税务机关呈送申请退税报告后,由税务机关办理退税登记。税务机关要遵循国家关于退税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的规定,审核申请退税报告,对纳税人提供的证明文件资料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退税理由、退税范围、退税有效期限、退税产品数量及其金额、退税率及应退税款计算等项逐一核实。同时,根据中国出口产品退税管理制度规定,年度终了后,需对纳税人上年度己办理的出口退税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和清算。

  2. 2理论基础

  2.2.1国际贸易理论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之间的水平分工与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主要现象,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这是因为产生国际贸易的动因与基础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是因为技术和要素禀赋的差异带来了贸易。国际贸易理论从单方供给、双边需求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的动因与基础。但随着国际社会平均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自然条件因素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在竞争过程中被不断削弱,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这两大条件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日趋加大,但对贸易产生根本影响的两个根本因素依旧是供给和葡求。

  通过对各国专业化大规模生产具有某一方面差异的同种产品并进行贸易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人员提出了供给条件对于贸易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生产要素的改变、升级和更新来实现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生产要素的供给条件对于决定一个国家产业在国际社会的分工地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并最终决定其出口贸易结构。换言之,一个产业若要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就必须改善生产要素条件。

  正如Bowen的研究结果所表明的那样,要素供给的不同增长比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在出口方面的不同表现?.Mark的研究结论也表明对于水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产品,要素供给条件对于其贸易的快速增长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前,舟山水产品加工业面临的原料供给不足、劳动力成本高企、机械化程度低、储运能力不匹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舟山出口水产品的出口贸易方式和结构,改变这些供给条件将影响舟山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从供给层面就舟山出口水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剖析舟山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征和现状,研究生产要素政府供给条件的改变对促进舟山水产品出口贸易的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理论还强调了需求因素对贸易发生、发展的影响。从需求角度进行探索,填补了贸易动因研究视角的一处盲点。国外研究人员认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应集中生产本国或者本地区具有代表性需求的产品并出口,该贸易理论表明,规模经济容易在各国代表性需求的产品上产生,因此收入水平越相似,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越多。20世纪30年代前,廉价学派提出了相互需求论,约翰?穆勒承上启下,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进行了重要的补充,提出了相互需求的理论;用以解释国际间商品交换比率。他使用了比较利益的概念,解释贸易双方在利益分配中各占多少的问题。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穆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条件(或提供条件)曲线,用几何方法来证明供给和需求如何决定国际交易比率。穆勒和马歇尔的理论共同构成了相互需求论,论述了贸易条件,即国际贸易中两国产品交换形成的国际交换比率是如何决定和达到均衡?.

  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出口贸易国,也是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国,林德的偏好相似理论认为各国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本国代表性需求的产品,以满足进口国消费者的偏好?.而后,格鲁贝尔和劳伦提出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又称差异化产品理论),认为产品的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推动因素,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贸易的主要来源?.对于舟山水产品来说,出口优势最初受益于强大的内部市场需求推动。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进一步稳固了水产品的市场地位,国内需求的先发优势实现了出口贸易的扩大。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水产品出口优势逐渐丧失,提升产品差异化、强化产品竞争力、实现产业规模化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产业诉求。因此,上述理论提供的观点对舟山市产品出口也很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随着全球水产品贸易量的不断扩大,国外需求因素对我国水产品贸易的影响日益凸现。20世纪50年代,阿瑟刘易斯提出了牵引增长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在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体系中,以初级产品出口为特征,以发达国家的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的先决条件?.虽然牵引增长理论有其一定的片面性,但就以发达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的舟山水产品出口贸易也具有适用性。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发达国家的市场容量不是无限的,想长期依靠大量出口推动经济增长,必将导致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最终阻碍国际贸易容量的提升,因此,贸易技术壁全的有效应对成为了提升出口竞争力的重要诉求气此外,国际贸易理论在贸易政策方面并不支持完全的市场自由竞争,而是提出了政府干预贸易的论点。一些具有技术创新潜力的产业,可以通过长期的知识外溢为其他部门带来收益,即产生了有益的外部经济性。政府应该对这些产业提供政策上的扶持,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国际贸易理论还针对性地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即应当对本国或者本地区经济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战略性产业进行资金补贴和技术支持。

  2. 2. 2新公共管理与服务理论

  英国学者胡德率先提出了 “新公共管理”的概念,他把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以及其他经合组织相继开展的,以强调产出导向、绩效评估、明确的责任制和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行政改革总称为“新公共管理”.澳大利亚学者休斯对新公共管理的共性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他认为:“第一,注重结果的实现和管理者的个人责任;第二,明确规定组合和人事目标,根据绩效指标对工作任务情况进行测量,同时对计划方案进行系统评估。”

  从英国、新西兰和其他经合组织国家改革实践中概括新公共管理的精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在公共部门引入精细的专业化管理,有管理者进行积极的、显著的、自由裁量的控制,实现自由管理,合理的安排工作职责是实现良好的回应性的前提条件。2.明确的绩效规范和绩效评估,科学界定组织目标和各部门、各单位的目标,并将其转化为清晰的、确定的、可衡量的指标,如量化指标,尤其是在专业服务领域要实现这一管理模式。3.进一步强调输出控制,实行绩效导向的资源配置和报酬管理制度,废除传统的高度集权的官僚制人事制度。4.实行公共部门组织单位的分散化转型,摒弃传统的巨型组织单位,在公共部门内外充分利用合同制和特许经营等制度安排的效率优势。5.在公共部门中引入更多的竞争,釆用公共招标制度,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6.强调运用私人部门管理实践中成功运用的管理模式,使用更具弹性的用人制度和报酬制度。7.在使用资源过程中,更多地强调纪律和节约,包括消减开支和成本,控制公共部门的资源要求,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随着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兴起,世界各国开始普遍尝试和开展,并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发达国家公共管理水平。然而,新公共管理理论也有其局限性,理论基础仍不够成熟,需要在事件中不断完善。但新公共管理理论还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政府管理的新视角,该理论所包括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对行政改革的巨大指导作用,对我国行政学研究和政府管理实践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突出强调公共管理的公共服务本质,提出和建立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于现代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理论。新公共服务的标准模式,共有以下几大原则:1.服务于公民,新公共服务认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不同于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政府在提供服务时,重要的是对公平和公正的考虑,政府不应仅仅服务于顾客的短期的利益要求,而必须回应公民的长期的利益需求。2.追求公共利益,新公共服务认为,政府的作用就是创造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公民通过对话表达共享价值,组中形成对公共利益的集体意识。3.重视公民权,新公共服务认为,公共行政人员不仅要与公民共享权利、与公民协同工作,还要重新定位他们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角色。4.思考具有战略性,行动具有公民行,新公共服务认为,政府要鼓励加强公民责任,支持群体、个人建立契约,从而确保政府是开放的、可接近的具有回应性的,确保政府的运作为公民价值的实现创造机会。5.主动承担责任,新公共服务认为,公共行政官员要服务于公民和公民利益,主张公共行政官员不应单独做出决策,而应借助于对话、协调和公民参与的方式解决问题。6.突出服务职能,新公共服务认为,政府的作用是从掌蛇转向服务,将相关的各方收集起来,通过协商促成公共问题的解决,公共行政人员不仅是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而且是调解、中介抑或是裁判的角色。7.重视人的因素,新公共服务认为,公共行政人员工作颇具挑战性和复杂性,他们的出发点不只是安稳的工作和报酬,更希望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实践所具有的的重要价值的同时,摒弃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的缺陷,提出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现代公共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的需要的新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新形势下推进对外贸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正确处理国家职能机构和进出口企业工作交流沟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